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了?眼前一片陽光,好亮的天地。
但接着,就有法院的人對他宣讀了最高法院核準死刑的判決,這是最後的判決了。
立即有兩個全副武裝的戰士上來,刷地抖開一條細麻繩将他五花大綁了。
聽見所長溫和地說了一句:捆得稍微松一點。
又像家長一樣輕輕拍了拍他被捆住的胳膊,好似是說:你去吧。
他被押出了大門,背上插上牌子,又被押上卡車,卡車上好幾個被捆的犯人,十幾個全副武裝的戰士。
車開起來了,才發現是一支龐大的車隊,前面一輛公安指揮車嗚嗚地響着警笛開道,接着是幾輛押着犯人的卡車,後面又有幾輛滿載軍人、架着機槍的軍用卡車,還有裝着高音喇叭的宣傳車。
街道如風一般在兩邊刮過,擁滿了好奇觀望的人,一個商店裡走出一個婦女,領着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手裡牽着幾個紅紅綠綠的氣球,他看着車隊小嘴張得老大,好像還問了母親一句什麼話,都一掠而過了,紅紅綠綠的氣球還恍惚留在眼前。
這個他生活多年的城市現在看着既新鮮又熟悉,在陽光下亮晃晃地擺開着,都是人間快樂,然而,他永遠看不到了。
不是做夢吧?自己這一生都幹什麼了?上學,工作,“文化大革命”,當造反派頭目,武鬥,然後來回受審查,然後就槍斃?來不及細想就死了。
直到今天早飯時還懷着生的希望,太像做夢了?可能就是夢。
一覺醒來,自己可能正和家人睡在一個床上呢。
到了體育場,幾萬人黑壓壓一片。
他們可能早已入場等候,早已等得不耐煩,早已情緒渙散,蹲着,坐着,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怕曬的用報紙遮着太陽,還不時翹首張望:怎麼還不開始?他也參加過這種宣判大會。
好了,押送他們的車隊開來了,會場一下活了,人們唿啦啦站起來,幾萬條脖頸抻得長長的,一片騷動興奮,如大海的喧嚣,宣判大會也便開始。
他們被押上台,低頭,表示向人民認罪。
判決書一份份念着,念到他的了,他是打砸搶的急先鋒,他是武鬥的策劃組織者,他是炸樓的主謀,他對十幾個人的死傷負有責任,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他該死了,這不是做夢,他什麼也來不及想了,此刻隻想到:妻子李淑賢在台下嗎?她領孩子來了嗎?他擡了一下頭,竭力使臉色鎮靜。
要是他們在台下,一定希望再看到自己。
你男人不是孬種,死了就死了,過二十年還是一條漢子,這輩子欠下你的情分下輩子來還。
你爸爸生來不是壞人,他糊裡糊塗犯了死罪,他不該參加“文化大革命”,不該當造反派頭頭,不該指揮武鬥。
他隻是一步走錯了,輪到他倒黴,曆史總是要有人當犧牲品的。
犧牲,就是把牛啦,豬啦,羊啦,殺了,擺在台上,燒上香,供神,供鬼,供龍王,供曆史。
後面有手摁他低頭,他不服,又擡起來。
這個動作,台下想必都看到了。
可是,後面又有更強制的手段,他隻能低下了。
宣判完了,一片口号聲。
他們被押上車,車隊又開出廣場,而後分成兩路,一隊往東,一隊往西。
他明白了,這一車上的幾個犯人都是上刑場執行槍決的,那幾輛車上的是回看守所,然後便會陸陸續續去勞改隊,然後便有刑滿釋放重新過活的希望。
死就死吧。
城市在陽光下匆匆地掠過,到了郊區,煙囪,黑煙滾滾,田野,亂石灘。
好一個刑場。
滿是沙礫碎石,雜草,坑凹不平,居然已圍滿了人,被遠遠地擋在高高的堤岸上面。
自古以來人們就愛看殺人。
人心是善還是惡?他們被推到一堆亂石邊排成一排,背後的牌子也被拔下來了。
他知道就要執行了,一擡頭,看見遠遠的堤岸上有個女人在揮着紅紗巾。
他一下看出來了,那是妻子李淑賢。
她一個人,孩子不在身邊,紅紗巾是結婚時他為她買的那條。
他的眼睛一下濕了,他站直了身體想朝那兒喊一聲,淑賢,你好好活吧。
等孩子大了,再……可他來不及了,嗡的一聲,後腦勺挨了沉重一擊,然後聽見槍響,然後隻來得及想:自己剛才為什麼不注意張望?為什麼沒想到淑賢會來這兒?她得收他的屍啊。
然後,他眼前就隻有一片血紅了,像走入了紅紅的太陽中。
景立貞到局裡主持黨委擴大會。
長桌,她坐頂端;左右兩長溜人;對面,遠端也有人;四面貼牆的一圈椅子上又圍坐着一層人。
她說,她笑,她臉上的光與一窗窗照進的光一起亮。
有皺紋,不要緊,更熠熠生輝。
她喜歡仰着臉往前送着下巴,又嚴肅又和藹地面對全體。
她是這兒實權在握的副書記,正書記身體差能力弱,形同虛設。
她又像老大姐,還像一家之長。
她不喜歡刻闆,不喜歡空空洞洞的理論,喜歡生動活潑,七嘴八舌,衆說紛纭,一上來就談實際事,而且越說越具體,哪怕是局裡該不該修個自行車棚這樣的事她也喜歡搬上會。
這種事一說起來就很熱鬧,她喜歡熱鬧,喜歡“群策群力”、“衆人拾柴火焰高”,喜歡逢年過節組織活動,喜歡人多成群的地方。
沒有比坐在一群人的中心位置更快樂的了,最難忍受的是獨處一室。
一聽到趙寬定被判死刑,她就想:這樣也好,省得一個人關在牢裡,那才難受呢。
她身子發幹發硬,坐在那兒挺挺直直。
她喜歡軟椅子。
喜歡男人胖一點,魁梧一點。
像她這樣幹瘦的人坐在硬闆凳上,硌着該多難受。
滿屋開會的多是男人。
現在從政的還是男人多,所以女人從政是最有意思的。
男人比女人好,樂觀豪爽,女人太狹隘。
這兒也有幾個年輕女性,她看了看,發現:自己對女人的标準也一樣:覺得豐腴一點的好。
你看,那個像自己一樣幹瘦的,一看就反感得很。
她喜歡這樣主持會議。
偶爾興起拿起一支煙叼上,旁邊就有打火機冒着火苗湊上來,她仰臉對着會場,眼皮也不低地就吸着了,噴出煙,感到享受。
跟顧恒到了省裡,她會任什麼職?省婦聯主席?那是許多首長夫人的專任職位,可她不感興趣。
婆婆媽媽,一天到晚低下頭,讓孩子們往脖上系紅領巾,扮演慈祥的老奶奶,太厭煩了。
她喜歡抓實權。
到省委組織部?顧恒可能不同意,他避嫌。
到建委?到煤化局?到省委機關黨委?她願意去省裡,又不願意去省裡。
她願意給顧恒當參謀,就像在家中主持沙龍一樣,可更願意這樣主持會議。
到了省裡,不管在什麼部門工作,都是和顧恒在一個“單位”了,她肯定事事要受制約,謹于言而慎于行,她了解顧恒,這是她不願意的。
坐小轎車回家,看着車窗外騎車的人、步行的人、公共汽車裡的人,都比自己高。
這樣坐得比其他人低,有一種
但接着,就有法院的人對他宣讀了最高法院核準死刑的判決,這是最後的判決了。
立即有兩個全副武裝的戰士上來,刷地抖開一條細麻繩将他五花大綁了。
聽見所長溫和地說了一句:捆得稍微松一點。
又像家長一樣輕輕拍了拍他被捆住的胳膊,好似是說:你去吧。
他被押出了大門,背上插上牌子,又被押上卡車,卡車上好幾個被捆的犯人,十幾個全副武裝的戰士。
車開起來了,才發現是一支龐大的車隊,前面一輛公安指揮車嗚嗚地響着警笛開道,接着是幾輛押着犯人的卡車,後面又有幾輛滿載軍人、架着機槍的軍用卡車,還有裝着高音喇叭的宣傳車。
街道如風一般在兩邊刮過,擁滿了好奇觀望的人,一個商店裡走出一個婦女,領着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手裡牽着幾個紅紅綠綠的氣球,他看着車隊小嘴張得老大,好像還問了母親一句什麼話,都一掠而過了,紅紅綠綠的氣球還恍惚留在眼前。
這個他生活多年的城市現在看着既新鮮又熟悉,在陽光下亮晃晃地擺開着,都是人間快樂,然而,他永遠看不到了。
不是做夢吧?自己這一生都幹什麼了?上學,工作,“文化大革命”,當造反派頭目,武鬥,然後來回受審查,然後就槍斃?來不及細想就死了。
直到今天早飯時還懷着生的希望,太像做夢了?可能就是夢。
一覺醒來,自己可能正和家人睡在一個床上呢。
到了體育場,幾萬人黑壓壓一片。
他們可能早已入場等候,早已等得不耐煩,早已情緒渙散,蹲着,坐着,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怕曬的用報紙遮着太陽,還不時翹首張望:怎麼還不開始?他也參加過這種宣判大會。
好了,押送他們的車隊開來了,會場一下活了,人們唿啦啦站起來,幾萬條脖頸抻得長長的,一片騷動興奮,如大海的喧嚣,宣判大會也便開始。
他們被押上台,低頭,表示向人民認罪。
判決書一份份念着,念到他的了,他是打砸搶的急先鋒,他是武鬥的策劃組織者,他是炸樓的主謀,他對十幾個人的死傷負有責任,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他該死了,這不是做夢,他什麼也來不及想了,此刻隻想到:妻子李淑賢在台下嗎?她領孩子來了嗎?他擡了一下頭,竭力使臉色鎮靜。
要是他們在台下,一定希望再看到自己。
你男人不是孬種,死了就死了,過二十年還是一條漢子,這輩子欠下你的情分下輩子來還。
你爸爸生來不是壞人,他糊裡糊塗犯了死罪,他不該參加“文化大革命”,不該當造反派頭頭,不該指揮武鬥。
他隻是一步走錯了,輪到他倒黴,曆史總是要有人當犧牲品的。
犧牲,就是把牛啦,豬啦,羊啦,殺了,擺在台上,燒上香,供神,供鬼,供龍王,供曆史。
後面有手摁他低頭,他不服,又擡起來。
這個動作,台下想必都看到了。
可是,後面又有更強制的手段,他隻能低下了。
宣判完了,一片口号聲。
他們被押上車,車隊又開出廣場,而後分成兩路,一隊往東,一隊往西。
他明白了,這一車上的幾個犯人都是上刑場執行槍決的,那幾輛車上的是回看守所,然後便會陸陸續續去勞改隊,然後便有刑滿釋放重新過活的希望。
死就死吧。
城市在陽光下匆匆地掠過,到了郊區,煙囪,黑煙滾滾,田野,亂石灘。
好一個刑場。
滿是沙礫碎石,雜草,坑凹不平,居然已圍滿了人,被遠遠地擋在高高的堤岸上面。
自古以來人們就愛看殺人。
人心是善還是惡?他們被推到一堆亂石邊排成一排,背後的牌子也被拔下來了。
他知道就要執行了,一擡頭,看見遠遠的堤岸上有個女人在揮着紅紗巾。
他一下看出來了,那是妻子李淑賢。
她一個人,孩子不在身邊,紅紗巾是結婚時他為她買的那條。
他的眼睛一下濕了,他站直了身體想朝那兒喊一聲,淑賢,你好好活吧。
等孩子大了,再……可他來不及了,嗡的一聲,後腦勺挨了沉重一擊,然後聽見槍響,然後隻來得及想:自己剛才為什麼不注意張望?為什麼沒想到淑賢會來這兒?她得收他的屍啊。
然後,他眼前就隻有一片血紅了,像走入了紅紅的太陽中。
景立貞到局裡主持黨委擴大會。
長桌,她坐頂端;左右兩長溜人;對面,遠端也有人;四面貼牆的一圈椅子上又圍坐着一層人。
她說,她笑,她臉上的光與一窗窗照進的光一起亮。
有皺紋,不要緊,更熠熠生輝。
她喜歡仰着臉往前送着下巴,又嚴肅又和藹地面對全體。
她是這兒實權在握的副書記,正書記身體差能力弱,形同虛設。
她又像老大姐,還像一家之長。
她不喜歡刻闆,不喜歡空空洞洞的理論,喜歡生動活潑,七嘴八舌,衆說紛纭,一上來就談實際事,而且越說越具體,哪怕是局裡該不該修個自行車棚這樣的事她也喜歡搬上會。
這種事一說起來就很熱鬧,她喜歡熱鬧,喜歡“群策群力”、“衆人拾柴火焰高”,喜歡逢年過節組織活動,喜歡人多成群的地方。
沒有比坐在一群人的中心位置更快樂的了,最難忍受的是獨處一室。
一聽到趙寬定被判死刑,她就想:這樣也好,省得一個人關在牢裡,那才難受呢。
她身子發幹發硬,坐在那兒挺挺直直。
她喜歡軟椅子。
喜歡男人胖一點,魁梧一點。
像她這樣幹瘦的人坐在硬闆凳上,硌着該多難受。
滿屋開會的多是男人。
現在從政的還是男人多,所以女人從政是最有意思的。
男人比女人好,樂觀豪爽,女人太狹隘。
這兒也有幾個年輕女性,她看了看,發現:自己對女人的标準也一樣:覺得豐腴一點的好。
你看,那個像自己一樣幹瘦的,一看就反感得很。
她喜歡這樣主持會議。
偶爾興起拿起一支煙叼上,旁邊就有打火機冒着火苗湊上來,她仰臉對着會場,眼皮也不低地就吸着了,噴出煙,感到享受。
跟顧恒到了省裡,她會任什麼職?省婦聯主席?那是許多首長夫人的專任職位,可她不感興趣。
婆婆媽媽,一天到晚低下頭,讓孩子們往脖上系紅領巾,扮演慈祥的老奶奶,太厭煩了。
她喜歡抓實權。
到省委組織部?顧恒可能不同意,他避嫌。
到建委?到煤化局?到省委機關黨委?她願意去省裡,又不願意去省裡。
她願意給顧恒當參謀,就像在家中主持沙龍一樣,可更願意這樣主持會議。
到了省裡,不管在什麼部門工作,都是和顧恒在一個“單位”了,她肯定事事要受制約,謹于言而慎于行,她了解顧恒,這是她不願意的。
坐小轎車回家,看着車窗外騎車的人、步行的人、公共汽車裡的人,都比自己高。
這樣坐得比其他人低,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