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
因為有姑娘對唱,歌聲中明顯增添了剛才沒有的激情。
陳曉時極為熱切地轉回目光看着石英,這種北方農村的對歌,他還是頭一次見。
石英有些興奮地挪了挪腳,清了一下嗓子,很快又唱起來: 頭茬茬韭菜長不高, 二茬茬韭菜冷水澆, 旁人都說咱倆好, 為什麼撂下妹妹光你跑。
對面的歌聲接着她的餘音就響了起來: 牆頭上種谷我回不過牛, 提起出門我淚長流, 不是我狠心撂下你, 因為我家窮走西口。
石英更為興奮地緊接着唱了過去: 冰蓋的房子雪打的牆, 咱二人相好概不長。
對面的歌聲又高亢地對了起來: 你在家裡我在外, 哥哥定要回家看你來。
石英接着唱: 燈瓜瓜裡沒油點不着燈, 哥哥你出門妹心疼, 拉住你的衣襟握住你的手, 眼裡頭流淚我開不了口。
歌聲消失了,天地間重新歸于寂靜。
好一會兒,對面突然響起長長的吆喊聲:“哎——……”那聲音千坡百梁地彎轉缭繞,最後惡作劇的一聲“嗨嗨”,戛然而止。
石英凝望了一會兒,高興地轉過身:“我打敗他了。
” “太棒了。
”陳曉時從沉醉中醒來,拍着手由衷贊道。
“石英,”杜正光伸手擺了一下,似乎是怕陳曉時打斷他的話,“你這嗓子真夠棒的,隻要稍微練練,肯定能把現在的全部歌星掃下台。
” “我不想當歌星,我想搞文學。
”石英撲騰一下在茸茸身邊坐下,抱住她,“姨唱得好嗎?” “好。
” “石英,你再給大夥兒唱點什麼聽。
”杜正光像喝了酒,興緻勃勃地不停話。
“我來唱個兒歌吧。
”石英調皮地說。
“正光,”薛惠敏一直沉靜地織着毛衣,這時頭也沒擡地開了口。
杜正光扭過頭看着妻子。
“你改稿能不能不去北京,讓他們把稿寄來?”薛惠敏抻了一下毛線,慢條斯理地問道。
杜正光怔了一下:“那怎麼行?又不是人家求着我發表。
我現在還沒那麼大譜。
” 薛惠敏沒有再說什麼。
“茸茸,你别在阿姨身上黏來黏去。
”過了一會兒,她平和地說道。
石英還在興奮中。
“來,茸茸,姨再抱你去騎黃黃。
”她說着一蹿,站了起來。
“黃黃。
”她叫着蹲在不遠處的狗。
杜正光瞟了妻子一眼,笑着嗔斥道:“石英,你就不會安靜點?坐下喝點水,别弄得我們大夥兒都不得安甯。
” 石英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天地又安靜下來。
石英雙手撐着下巴一動不動地凝望着,大黃狗卧在一旁,眼前一棵殘留的谷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晃着沉甸甸的穗子,不遠處的地裡,出現了一輛馬車。
一個健壯的漢子在一捆捆往車上裝着收割下的谷子,一個四五歲的男孩跟在後面拾着谷穗。
這個景象中有什麼東西觸動了人們。
“我發現這個畫面中有個最打動人的主題。
”陳曉時說道。
“什麼主題?”杜正光問。
“父與子。
”陳曉時答道。
“想你兒子了?”杜正光笑着問,他想轉移話題,因為他隻有女兒。
“是。
”陳曉時笑了笑,“沒有兒子,不能延續自己的生命,對于我是不能想像的。
那樣太遺憾了。
” “不過,有女兒挺好的。
”過了一會兒,杜正光說道。
“那當然。
”陳曉時醒悟地一笑,“我也同樣喜歡有女兒。
” “到五六十歲的時候,能有個女兒攙着我散步,我覺得那是晚年最大的幸福了。
”杜正光說道。
陳曉時不禁看了看面色有些憔悴的薛惠敏,突然有了一絲不安。
他心中預感到了什麼。
陳曉時極為熱切地轉回目光看着石英,這種北方農村的對歌,他還是頭一次見。
石英有些興奮地挪了挪腳,清了一下嗓子,很快又唱起來: 頭茬茬韭菜長不高, 二茬茬韭菜冷水澆, 旁人都說咱倆好, 為什麼撂下妹妹光你跑。
對面的歌聲接着她的餘音就響了起來: 牆頭上種谷我回不過牛, 提起出門我淚長流, 不是我狠心撂下你, 因為我家窮走西口。
石英更為興奮地緊接着唱了過去: 冰蓋的房子雪打的牆, 咱二人相好概不長。
對面的歌聲又高亢地對了起來: 你在家裡我在外, 哥哥定要回家看你來。
石英接着唱: 燈瓜瓜裡沒油點不着燈, 哥哥你出門妹心疼, 拉住你的衣襟握住你的手, 眼裡頭流淚我開不了口。
歌聲消失了,天地間重新歸于寂靜。
好一會兒,對面突然響起長長的吆喊聲:“哎——……”那聲音千坡百梁地彎轉缭繞,最後惡作劇的一聲“嗨嗨”,戛然而止。
石英凝望了一會兒,高興地轉過身:“我打敗他了。
” “太棒了。
”陳曉時從沉醉中醒來,拍着手由衷贊道。
“石英,”杜正光伸手擺了一下,似乎是怕陳曉時打斷他的話,“你這嗓子真夠棒的,隻要稍微練練,肯定能把現在的全部歌星掃下台。
” “我不想當歌星,我想搞文學。
”石英撲騰一下在茸茸身邊坐下,抱住她,“姨唱得好嗎?” “好。
” “石英,你再給大夥兒唱點什麼聽。
”杜正光像喝了酒,興緻勃勃地不停話。
“我來唱個兒歌吧。
”石英調皮地說。
“正光,”薛惠敏一直沉靜地織着毛衣,這時頭也沒擡地開了口。
杜正光扭過頭看着妻子。
“你改稿能不能不去北京,讓他們把稿寄來?”薛惠敏抻了一下毛線,慢條斯理地問道。
杜正光怔了一下:“那怎麼行?又不是人家求着我發表。
我現在還沒那麼大譜。
” 薛惠敏沒有再說什麼。
“茸茸,你别在阿姨身上黏來黏去。
”過了一會兒,她平和地說道。
石英還在興奮中。
“來,茸茸,姨再抱你去騎黃黃。
”她說着一蹿,站了起來。
“黃黃。
”她叫着蹲在不遠處的狗。
杜正光瞟了妻子一眼,笑着嗔斥道:“石英,你就不會安靜點?坐下喝點水,别弄得我們大夥兒都不得安甯。
” 石英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天地又安靜下來。
石英雙手撐着下巴一動不動地凝望着,大黃狗卧在一旁,眼前一棵殘留的谷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晃着沉甸甸的穗子,不遠處的地裡,出現了一輛馬車。
一個健壯的漢子在一捆捆往車上裝着收割下的谷子,一個四五歲的男孩跟在後面拾着谷穗。
這個景象中有什麼東西觸動了人們。
“我發現這個畫面中有個最打動人的主題。
”陳曉時說道。
“什麼主題?”杜正光問。
“父與子。
”陳曉時答道。
“想你兒子了?”杜正光笑着問,他想轉移話題,因為他隻有女兒。
“是。
”陳曉時笑了笑,“沒有兒子,不能延續自己的生命,對于我是不能想像的。
那樣太遺憾了。
” “不過,有女兒挺好的。
”過了一會兒,杜正光說道。
“那當然。
”陳曉時醒悟地一笑,“我也同樣喜歡有女兒。
” “到五六十歲的時候,能有個女兒攙着我散步,我覺得那是晚年最大的幸福了。
”杜正光說道。
陳曉時不禁看了看面色有些憔悴的薛惠敏,突然有了一絲不安。
他心中預感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