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的燈光。

    外間屋坐着四五個中學生。

    桌上、書架上堆滿了書報稿紙。

    裡間房門開着,聽得見主婦唐瑩說話的聲音。

    “介紹一下,”石濤亮有些拘謹地對那幾位中學生說道,“這是我的朋友李向南。

    前些天報紙上還有長篇通訊報道他,你們知道吧?” “您就是李向南?您是我們校友呢。

    ”中學生們驚喜地拍手叫起來。

     李向南一看他們的校徽,果然是校友:“你們來幹什麼?” “下學期我們想辦個科學節,請石老師支持我們,到時候去。

    ”一個圓圓臉的女學生活潑地說道。

    她叫陳小京,“您到時也來行嗎?” “我不是科學家啊。

    ” “您可以算社會科學家嘛。

    ” 李向南笑了。

     “有事嗎,向南?”石濤亮問。

     “有點事。

    ” “那你們先等一會兒。

    ”石濤亮對中學生們說道。

    他們很情願地坐到一邊等,也很願意聽兩個人說話。

     “咱們上次景山讨論會開得很好,有些事情我還想和你交換一下意見。

    ”李向南說道。

    兩個人隔桌而坐。

     “我認為那次讨論會開得很一般,很膚淺。

    ”石濤亮認真地說。

     李向南稍有些尴尬。

    “起碼是相互之間一種溝通吧。

    ”他笑笑說道。

     “這種泛泛的溝通也沒多大意義,現代人沒這麼多時間。

    ”石濤亮文雅,但在觀點上卻極執拗。

     在幾個中學生面前受到如此生硬的碰,他不免有些惱。

    心中湧起一股要在思想上壓過對方的沖動,但硬克制了下去。

    這兩天,他時時感到理智與沖動的對抗。

    覺得身體一分為二了:一個鐵一樣堅冷的外殼,内部是躁動不安的燙熱血肉。

    “我覺得這種溝通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他溫和地笑了笑,“比如說,我就更了解你的觀點了,你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引進和開發新思想,把當代科學的最新成果普及給年輕一代。

    這确實如你所說的,是決定中國未來的關鍵。

    ”這樣誠懇地表示對對方的理解,總可以平緩氣氛了吧? “但我不贊同你的觀點。

    ” “我的哪些觀點呢?”友好,誠懇,含笑。

     “對你的報道為什麼有這麼大反響?”石濤亮抽出一張報紙,頭版通欄标題正是那篇《一顆正在升起的新星》,文章已被紅筆批滿,“報社收到幾千封讀者來信,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圍着報欄展開了讨論。

    反響的原因是什麼?”他掃了一眼報上自己的批語,“一個,人民群衆對官僚腐敗現象有着普遍的不滿,你在古陵縣反官僚主義的作為實現了他們在現實中沒有實現的願望。

    ” “這不是壞事吧?” “但是,第二,還在于中國人對‘清官’的渴望。

    傳統文化鑄成了這種心理同構。

    你的作為觸動了這一同構,所以引起強烈共鳴。

    古陵縣不是管你叫青天嗎?” “那是農民的叫法,并不是我的觀點。

    ” “可你的這一套做法:鐵腕,長官意志,微服出行,首長辦案,就完全符合老百姓對青天的期望。

    古陵改革什麼了?不過是用新的長官意志代替了舊的長官意志,新的人治取代舊的人治,看不到法制,看不到任何公民意識。

    ” 中學生們以極大的好奇注視着這場談話。

    李向南又感到一種沖動,但“忍小忿而就大謀”赫然在眼前。

    “可是新的長官意志如果比舊的長官意志更講效率,更決心改革經濟、建立法制呢?”他溫和地問。

     “那沒什麼意義。

    ” “法制也是由人治建立起來的。

    ” “是由人治破解後一點點掙紮出來的。

    ” “對。

    但現在在中國,特别是在廣大農民中,是提反對官僚主義,還是提反對‘青天’觀念更能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識呢?” “都應反對,首先是反對‘青天’觀念。

    ” 他笑了笑,說真的,農民在經濟上沒有富起來,沒有更多的文化,對他們講公民意識多半是句空話。

    現在為了經濟改革,先要在政治上反對官僚集權。

    這個口号,大概比反對“青天”的口号更能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識。

    “青天”、“清官”觀念是要批判,但大概還不是首要批判對象。

    這不是書生理論,而是實踐策略問題。

    任何一個力圖改革的縣委書記到了一個縣,不提反對官僚特權,而先提反對“青天”,都是滑稽可笑的。

    但他不願再争論下去了:“好,我同意你的觀點。

    我們的讨論先告一段落,好嗎?” 石濤亮沒有言語。

     “我今天來,是想對你的事業表示一點支持的。

    ”李向南進入正題。

     石濤亮看了對方一眼。

    他正在聯絡各學科最優秀的中青年學者成立一個編委會,準備編寫一套介紹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