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踐約

關燈
一 光緒二十二年臘月初八日夜間,下了一場大雪。

     清晨,京城銀裝素裹,一片潔白。

    在各大廟宇轟鳴的鐘聲裡,刑部大堂獄押司的首席劊子手趙甲翻身下炕,換上家常衣服,帶上一個新招來的小徒弟,用胳膊夾着一隻大碗,去廟宇裡領粥。

    他們走出清冷的刑部街,便與匆匆奔忙的乞丐和貧民混在了一起。

    這個早晨是乞丐和貧民的好時辰,他們的凍得青紅皂白的臉上,無一例外地洋溢着歡樂神情。

    路上的積雪,在人腳的踐踏下發出咯咯吱吱地聲響。

    路邊的槐樹上,團團簇簇,累銀積玉,猶如白花盛開。

    太陽從厚重的灰雲中露出臉,白雪紅日,烘托出一片壯麗景象。

    他們跟随着人流,沿着西單大街向西北方向行走,那裡集中了北京大部分的廟宇,諸多的施粥棚子裡,已經升騰起了袅袅的炊煙。

    他們臨近有着血腥曆史的西四牌樓時,看到從西什庫後的亂樹林子裡,飛起了一群群的烏鴉和灰鶴。

     他和機警伶俐的小徒弟,排在了廣濟寺前等待領粥的隊伍裡。

    廟前的空地上,臨時支起了一個巨大的鐵鍋,鍋底架着松木劈柴,烈火熊熊,熱量四溢。

    他看出那些衣衫檻樓的叫花子都處在矛盾的心理中:既想靠近鍋竈烤火,又怕把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丢掉。

    大鍋裡熱氣升騰,氤氲在幾丈高處,團團旋轉不散開,宛如一頂傳說中的華蓋。

    兩個蓬頭垢面的僧人,彎着腰站在鍋前,手持着巨大的鐵鏟,翻攪着鍋裡的粥。

    他聽到鐵鏟與鍋底接觸時發出了令人牙碜的沙澀聲響。

    人們站在雪地裡,不停地跺動着麻木的雙腳,腳下的雪很快就被踩髒踩實。

    粥的香味終于熬了出來。

    在清冷清淨的空氣裡,這種純粹的糧食的香氣顯得無比的醇厚,令饑腸辘辘的人們興奮異常。

    他看到等待着施粥的人們的眼睛裡都放出了神彩。

    幾個聳肩縮脖、狀若猢狲的小叫花子不時地蹿到前面,往熱浪翻滾的鍋裡一探頭,貪婪地呼吸幾口,然後又匆忙地跑回隊伍占住自己的位置。

    人們的腳跺得更加頻繁,在跺腳的同時,每個人的身體都在大幅度地搖晃着。

     趙甲穿着一雙狗皮襪子,襪子外邊是一雙擀氈靴子,沒感到腳冷。

    他不跺腳,自然也不晃動身體。

    他肚子裡并不缺食,來此排隊領粥不是為了裹腹,而是遵循着老輩兒劊子手領下來的規矩。

    按照他的師傅的解釋,曆代劊子手在臘月初八日來廟裡領一碗粥喝,是為了向佛祖表示,幹這一行,與叫花子的乞讨一樣,也是為了撈一口食兒,并不是他們天性喜歡殺人。

    所以這乞粥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對自己的賤民身份的認同。

    所以盡管獄押司的劊子手可以天天燒餅夾肉,但這碗粥還是年年來喝。

     趙甲自認為是這長長的隊伍中最穩重的一個,但他很快就看到,眼前的隊伍裡,隔着幾個搖頭晃腦、嘴巴裡啧啧有聲的叫花子,立着一個穩如泰山的人。

    這人身穿一件黑色棉袍,頭戴一頂氈帽,腋下夾一個藍布包袱。

    這是典型的蹲清水衙門的下級京官的形象。

    那個藍布包袱裡,包着他們的官服,進了衙門才換上。

    但京官無論怎樣清貧,每年還是可以從外省來京辦事的官員那裡得到一些好處,起碼可以得到那份幾乎成了鐵杆莊稼的"冰炭費"吧?即便他格外的廉潔,連這"冰炭費"也拒收,正常的俸祿還是可以讓他吃上大餅油條,怎麼着也不至于到了站在叫花子和貧民的隊伍裡等待廟裡施粥的地步吧?他很想上前去看看這個人的臉,但他知道京城乃藏龍卧虎之地,雞毛店裡,難保沒有高人奇士;馄饨挑前,也許蹲着英雄豪傑。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本朝同治皇帝閑着三宮六院不用,跑到韓家潭嫖野雞;放着禦膳房的山珍海味不吃,跑到天橋去喝豆漿。

    前面這位大人,又怎能知道他是出于什麼樣的目的前來排隊喝粥?想到此他就老老實實地站着,打消了上前去看那個人的面孔的想法。

    粥的香氣越來越濃,排隊的人不自覺地往前擁擠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

    趙甲離那個穩重的人也就更近了。

    隻要他一歪頭,趙甲就能看到他的大半個臉。

    但那人身體正直,目不斜視。

    趙甲隻能看到他那條不馴順地垂在腦後的辮子,和他的被發垢污染得發亮的衣領。

    那人生着兩扇肥厚的耳朵,耳輪和耳垂上生了凍瘡,有的凍瘡已經潰爛,流出了黃色的水。

    終于,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施粥開始,隊伍緩慢地往前移動。

    這時,從排隊人的兩側,不時馳過挂着暖簾的馬拉或是騾拉的轎車子,還有挎着籃子去親友家送粥的京城百姓。

    離大鍋越近,香氣越濃。

    趙甲聽到了一片咕噜咕噜的腸鳴。

    已經領到粥的人,有的蹲在路邊,有的站在牆角,雙手捧着碗,啼溜啼溜地喝。

    那些捧着粥碗的手,都如漆一樣黑。

    兩個僧人,站在鍋邊,操着長柄大鐵勺,很不耐煩地把勺裡的粥倒進伸過去的碗裡。

    粥從碗邊上和勺子底上,點點滴滴地落下來。

    幾條癞皮狗,忍着被人踢來踢去的痛苦,搶舔着地上的米粒。

    終于輪到那個人了。

    趙甲看到他從懷裡摸出了一個小碗,遞到了僧人面前。

    僧人的臉上顯出了奇怪的神情。

    因為在這支等待施粥的隊伍裡,人們的碗一個賽着一個大,有的碗其實就是盆,但這個人的青花碗用一隻手就可以遮住。

    僧人小心翼翼地伸出盛滿粥的勺子——勺子比那人的碗要大好幾倍一一慢慢地往碗裡倒,勺子剛一傾斜碗就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