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惠涓開車接女兒,前方路邊榆葉梅盛裝現出,一枝壓一枝一樹接一樹的紅粉,嬌滴滴肥嘟嘟,裸着,炫着,美着,可惜,它隻十幾天活頭;女孩兒常被用花做比,美如花,美得短也如。
想到這個惠涓心就慌:女兒二十三了,連個起碼的戀愛對象都沒有;還不能說,一說準說:“急什麼,我才二十三!”才二十三?要你是男孩子,還可說“才”;女孩子,隻能是“都”! ——惠涓傷春了,為女兒傷。
這天是星期天,女兒在公司加班。
事先跟她說請個假不要去了,你一個實習生,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如果沒事,該去去,但你有事,事很重要。
女兒不聽,她心裡公司更重。
那公司不錯,是家有一定規模的投行,現如今學金融女生的勵志口号就是:上得投行,下得廚房。
一個在校本科生能進這樣的公司實習,畢業後如能夠留下,自是好事;但跟惠涓安排的事比,不能比。
惠涓為女兒物色了一個優秀男青年,人托人人又托人,争取到今天的見面機會;見面時長都有限定,下午兩點半到三點半。
對此惠涓有過看法,感情這事兒,合則談,不合散,用得着限什麼定嗎?矯情!但她很快放下不滿從積極方面進行了思考:這正說明人家優秀啊,不優秀敢限定嗎?不優秀隻配被限定。
雖說女兒目前也在被限定之列,但,一旦兩人見上了面,誰限定誰就難說喽。
女兒生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與俗意的美不同,她美而渾然不覺。
這不覺并非不知,從小被人誇到大怎會不知?是不在意。
她隻在意她在意的事,像她父親。
曾經惠涓因之竊喜:自覺其美的女孩兒心難靜,心不靜學習好不了。
女兒學習好,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一路上下來,沒用人操心。
但漸漸,惠涓發覺不妙。
年少時一心一意讀書,是對的;都二十多了還這副除了學習就是工作别的不管不問的架勢,是不對的。
男人可以,男人有事業就有一切;女人不行,世界對女人的永恒要求是貌。
事業可能随着年齡長,容貌隻能随着年齡褪。
相親事于周五定下,當天下班進家就跟女兒說,直說到今天早晨。
語重心長苦口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了各種的方式。
文藝的:春天是戀愛的季節;通俗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庸俗的:明年二十四後年二十五,過了二十五就往三十上鼓,女孩子值錢的好時候就這麼幾年,這幾年抓不住,要麼,剩在家裡,要麼,降價甩賣! 不聽! 後來丈夫出面調停,才算打破僵局:女兒還是去公司加班,到下午結束不了,請兩小時假,來回路上一小時,相親一小時。
為确保實施,惠涓開車接送。
惠涓比約定時間提前半小時到,走前從女兒書櫃拿了本書,用來打發等待時間,卻忘戴花鏡。
眯細眼吃力地看了一個小段兒,累得放下。
從前她視力多麼好啊,再小的字,隻要有亮,就看得清,那時節恍若昨日。
合上酸澀的眼,默念着剛才書中的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心有戚戚。
待會兒女兒來,揀适當時候——就路過榆葉梅的時候——把這話說給她聽。
惠涓不文藝不小資,豈止是“不”,相當排斥,如果不說鄙視;可是,女兒文藝女兒小資,做母親的就得把自己的好惡放到一邊。
為能跟女兒有共同語言,看書揀女兒喜歡的書看,說話用女兒喜歡的風格說,比如“春天是戀愛的季節”,比如“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一心一意跟女兒交朋友。
自己做女兒時,兒女得巴結着父母,輪到自己做母親,乾坤倒轉,父母得巴結兒女了,也算是一種生不逢時。
常常,下班到家忙完洗完上床,還得強睜睡眼看兩頁女兒看過或正看的書,什麼“我已然開始了長年的迷途,生之命題封鎖我,觥籌交錯的知識酒杯灌醉我,愛與欲的邏輯困惑我,生活的樁木打倒我……”木樁就木樁吧,非得“樁木”,世上就有那麼些人專門不好好說話。
這種字兒想看下去,除得有顆母親的心,還需毅力,堪如哪本書說的,人為和猴子打成一片,得去模仿猴子。
咔,車門打開,女兒進來;臉繃着,嘴閉着,連個起碼的招呼都不打。
惠涓很生氣,但決計不計較。
同意相親已是進步——已是讓步;她讓一步,你就得讓出相應的一步,不如此不能維持和平,不和平不利于相親大局。
惠涓挂擋,倒車,前駛,車在靜默中行。
小空間兩個人的靜默,于僵持中對抗,較量催生着憤怒,時間越長怒火越旺,火山般積蓄爆
想到這個惠涓心就慌:女兒二十三了,連個起碼的戀愛對象都沒有;還不能說,一說準說:“急什麼,我才二十三!”才二十三?要你是男孩子,還可說“才”;女孩子,隻能是“都”! ——惠涓傷春了,為女兒傷。
這天是星期天,女兒在公司加班。
事先跟她說請個假不要去了,你一個實習生,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如果沒事,該去去,但你有事,事很重要。
女兒不聽,她心裡公司更重。
那公司不錯,是家有一定規模的投行,現如今學金融女生的勵志口号就是:上得投行,下得廚房。
一個在校本科生能進這樣的公司實習,畢業後如能夠留下,自是好事;但跟惠涓安排的事比,不能比。
惠涓為女兒物色了一個優秀男青年,人托人人又托人,争取到今天的見面機會;見面時長都有限定,下午兩點半到三點半。
對此惠涓有過看法,感情這事兒,合則談,不合散,用得着限什麼定嗎?矯情!但她很快放下不滿從積極方面進行了思考:這正說明人家優秀啊,不優秀敢限定嗎?不優秀隻配被限定。
雖說女兒目前也在被限定之列,但,一旦兩人見上了面,誰限定誰就難說喽。
女兒生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與俗意的美不同,她美而渾然不覺。
這不覺并非不知,從小被人誇到大怎會不知?是不在意。
她隻在意她在意的事,像她父親。
曾經惠涓因之竊喜:自覺其美的女孩兒心難靜,心不靜學習好不了。
女兒學習好,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一路上下來,沒用人操心。
但漸漸,惠涓發覺不妙。
年少時一心一意讀書,是對的;都二十多了還這副除了學習就是工作别的不管不問的架勢,是不對的。
男人可以,男人有事業就有一切;女人不行,世界對女人的永恒要求是貌。
事業可能随着年齡長,容貌隻能随着年齡褪。
相親事于周五定下,當天下班進家就跟女兒說,直說到今天早晨。
語重心長苦口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了各種的方式。
文藝的:春天是戀愛的季節;通俗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庸俗的:明年二十四後年二十五,過了二十五就往三十上鼓,女孩子值錢的好時候就這麼幾年,這幾年抓不住,要麼,剩在家裡,要麼,降價甩賣! 不聽! 後來丈夫出面調停,才算打破僵局:女兒還是去公司加班,到下午結束不了,請兩小時假,來回路上一小時,相親一小時。
為确保實施,惠涓開車接送。
惠涓比約定時間提前半小時到,走前從女兒書櫃拿了本書,用來打發等待時間,卻忘戴花鏡。
眯細眼吃力地看了一個小段兒,累得放下。
從前她視力多麼好啊,再小的字,隻要有亮,就看得清,那時節恍若昨日。
合上酸澀的眼,默念着剛才書中的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心有戚戚。
待會兒女兒來,揀适當時候——就路過榆葉梅的時候——把這話說給她聽。
惠涓不文藝不小資,豈止是“不”,相當排斥,如果不說鄙視;可是,女兒文藝女兒小資,做母親的就得把自己的好惡放到一邊。
為能跟女兒有共同語言,看書揀女兒喜歡的書看,說話用女兒喜歡的風格說,比如“春天是戀愛的季節”,比如“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一心一意跟女兒交朋友。
自己做女兒時,兒女得巴結着父母,輪到自己做母親,乾坤倒轉,父母得巴結兒女了,也算是一種生不逢時。
常常,下班到家忙完洗完上床,還得強睜睡眼看兩頁女兒看過或正看的書,什麼“我已然開始了長年的迷途,生之命題封鎖我,觥籌交錯的知識酒杯灌醉我,愛與欲的邏輯困惑我,生活的樁木打倒我……”木樁就木樁吧,非得“樁木”,世上就有那麼些人專門不好好說話。
這種字兒想看下去,除得有顆母親的心,還需毅力,堪如哪本書說的,人為和猴子打成一片,得去模仿猴子。
咔,車門打開,女兒進來;臉繃着,嘴閉着,連個起碼的招呼都不打。
惠涓很生氣,但決計不計較。
同意相親已是進步——已是讓步;她讓一步,你就得讓出相應的一步,不如此不能維持和平,不和平不利于相親大局。
惠涓挂擋,倒車,前駛,車在靜默中行。
小空間兩個人的靜默,于僵持中對抗,較量催生着憤怒,時間越長怒火越旺,火山般積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