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傳聞
關燈
小
中
大
朱文錦終于說出了自己的心思,洪文山其實是明知故問,他心裡靈透得很,知道朱文錦惦記市委副書記的位置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周永年不到東州挂職鍛煉或許朱文錦真有希望,然而宦海沉浮,的确身不由己,朱文錦屬于那種命不好的人,但的确是一位稱職的市委秘書長。
其實,洪文山從骨子裡不喜歡周永年,哪個一把手不喜歡同氣連枝的下屬,但是周永年是個很難駕馭的下屬,總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而且做人襟懷坦白,卻不是志同道合的搭檔。
關于“房地産業立市”,他周永年是第一個反對的,搞得洪文山在常委會上很被動,他巴不得有一個像朱文錦這樣好擺布的副手,然而天不遂人願。
不過,洪文山是個政治經驗極為豐富的人,他不可能在朱文錦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緒。
“文錦啊,你怎麼也信起小道消息來了?據我所知,永年同志很想在東州幹點實事,他可是主動請求中組部領導下派他到東州鍛煉的,他是想紮根東州了。
你的心思我理解,洪應明的《菜根譚》有這麼一句話,我想與你共勉:‘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文錦啊,我的意思你可明白!?”洪文山語重心長地說。
朱文錦是個不用點就透的人,他何嘗不知道洪文山的心思,周永年是個連洪文山都難以駕馭的人,自己明着争根本不是對手,好在周永年雖然幹練,但不是一個工于心計之人,若周永年工于心計,就沖他周永年的來頭,怕是連洪文山也未必是對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朱文錦隻好内心長歎,怪隻怪自己非曹非劉。
朱文錦不願意讓洪文山看透自己的心理,話鋒一轉,“洪書記,我不過是随便問問,永年同志工作要調動是小道消息,肖鴻林給一百年以後市長的那封信不翼而飛可不是小道消息,我可聽說信已經落到了何振東的手裡。
” “他要那封信幹什麼?”洪文山警覺地問。
“那封信已經是收藏家們眼中的寶貝,目前的身價不菲呀!” 朱文錦長噓一口氣說。
“這個肖鴻林死了死了,還不能一了百了,真是陰魂不散啊!” 洪文山并未直斥何振東,因為他還不能确認朱文錦的消息準不準确,其實官場上很講究消息的,誰掌握的消息多,誰就掌握了先機。
洪文山之所以覺得朱文錦非常得力,用起來順手,就是因為朱文錦很善于捕捉消息,總能聽到、看到、了解到一般人無法了解的消息,并且于第一時間提供給他。
對這樣一位消息靈通的秘書長,洪文山覺得工作起來耳聰目明。
其實,朱文錦捕捉消息的功夫就得益于他當了十幾年的市委秘書長,市委秘書長既是常委領導,又是市委的大管家和市委主要領導的服務員,這個位置注定了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眼下,洪文山很後悔沒處理好肖鴻林寫給一百年以後市長的那封信,他通過秘書張小泉也得知了不少關于這封信的謠傳,他沒有想到關于這封信的謠傳不僅在東州彌漫,而且涉及到了全國甚至香港,對東州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
當初決定出讓黑水河廣場及黑水河體育場時,就應該派人把這封信取出來,不應該放任不管,結果流傳到民間,生出許多謠言,有些謠言甚至波及到自己和夏聞天,說什麼“人都給整死了,還容不下一封信”,為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口實。
如果這封信真的到了何振東的手裡,他要這封信幹什麼?洪文山百思不得其解。
“洪書記,何振東這個人可不簡單啊,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 朱文錦犀利地提醒道。
“文錦,你的意思是蜜餞太甜了,海味太鹹了?” 洪文山警覺地問。
“洪書記,恕我直言,我也借洪應明的《菜根譚》的話: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不早了,你也該下班了,關于向長征同志彙報的材料我這就去安排。
” 朱文錦說完尴尬地笑了笑,拖着肥碩的身軀,邁着熊步走了,洪文山沒送,他掐滅手中的煙,惆怅地坐在了沙發裡……
其實,洪文山從骨子裡不喜歡周永年,哪個一把手不喜歡同氣連枝的下屬,但是周永年是個很難駕馭的下屬,總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而且做人襟懷坦白,卻不是志同道合的搭檔。
關于“房地産業立市”,他周永年是第一個反對的,搞得洪文山在常委會上很被動,他巴不得有一個像朱文錦這樣好擺布的副手,然而天不遂人願。
不過,洪文山是個政治經驗極為豐富的人,他不可能在朱文錦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緒。
“文錦啊,你怎麼也信起小道消息來了?據我所知,永年同志很想在東州幹點實事,他可是主動請求中組部領導下派他到東州鍛煉的,他是想紮根東州了。
你的心思我理解,洪應明的《菜根譚》有這麼一句話,我想與你共勉:‘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文錦啊,我的意思你可明白!?”洪文山語重心長地說。
朱文錦是個不用點就透的人,他何嘗不知道洪文山的心思,周永年是個連洪文山都難以駕馭的人,自己明着争根本不是對手,好在周永年雖然幹練,但不是一個工于心計之人,若周永年工于心計,就沖他周永年的來頭,怕是連洪文山也未必是對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朱文錦隻好内心長歎,怪隻怪自己非曹非劉。
朱文錦不願意讓洪文山看透自己的心理,話鋒一轉,“洪書記,我不過是随便問問,永年同志工作要調動是小道消息,肖鴻林給一百年以後市長的那封信不翼而飛可不是小道消息,我可聽說信已經落到了何振東的手裡。
” “他要那封信幹什麼?”洪文山警覺地問。
“那封信已經是收藏家們眼中的寶貝,目前的身價不菲呀!” 朱文錦長噓一口氣說。
“這個肖鴻林死了死了,還不能一了百了,真是陰魂不散啊!” 洪文山并未直斥何振東,因為他還不能确認朱文錦的消息準不準确,其實官場上很講究消息的,誰掌握的消息多,誰就掌握了先機。
洪文山之所以覺得朱文錦非常得力,用起來順手,就是因為朱文錦很善于捕捉消息,總能聽到、看到、了解到一般人無法了解的消息,并且于第一時間提供給他。
對這樣一位消息靈通的秘書長,洪文山覺得工作起來耳聰目明。
其實,朱文錦捕捉消息的功夫就得益于他當了十幾年的市委秘書長,市委秘書長既是常委領導,又是市委的大管家和市委主要領導的服務員,這個位置注定了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眼下,洪文山很後悔沒處理好肖鴻林寫給一百年以後市長的那封信,他通過秘書張小泉也得知了不少關于這封信的謠傳,他沒有想到關于這封信的謠傳不僅在東州彌漫,而且涉及到了全國甚至香港,對東州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
當初決定出讓黑水河廣場及黑水河體育場時,就應該派人把這封信取出來,不應該放任不管,結果流傳到民間,生出許多謠言,有些謠言甚至波及到自己和夏聞天,說什麼“人都給整死了,還容不下一封信”,為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口實。
如果這封信真的到了何振東的手裡,他要這封信幹什麼?洪文山百思不得其解。
“洪書記,何振東這個人可不簡單啊,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 朱文錦犀利地提醒道。
“文錦,你的意思是蜜餞太甜了,海味太鹹了?” 洪文山警覺地問。
“洪書記,恕我直言,我也借洪應明的《菜根譚》的話: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不早了,你也該下班了,關于向長征同志彙報的材料我這就去安排。
” 朱文錦說完尴尬地笑了笑,拖着肥碩的身軀,邁着熊步走了,洪文山沒送,他掐滅手中的煙,惆怅地坐在了沙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