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從蒙古人民共和國南下的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其前鋒今天中午已經到達了我國的内蒙古、東北和華北一帶,預計明後兩天将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

    氣溫将明顯下降,并有五、六級大風。

    冷空氣前鋒過後,黃河流詹、淮河以北氣溫将下降十至十一攝氏度;長江流域、淮河以南氣溫将下降五至八攝氏度。

    請各有關單位做好防寒防凍的準備……” 電視播音員在報告着大風降溫消息,聲音甕聲甕氣地在屋裡回蕩,由于草率的彩色失調,播音員的臉顯得赭紅,胸前的領帶鮮豔得刺眼。

     馬林生坐在電視機前,兩手插在膝間,佝偻着身子呆呆注視着屏幕。

    電視的畫面不序地變幻着,忽而翠藍殷綠,忽而褐紅土黃,他的神情則始終如一地凄恻茫然。

     他身後的火爐在熊熊燒,爐門内紅光如練,不時有明亮耀眼的煤屑掉落爐底,轉瞬黯談餘燼成灰。

     爐上的水壺蓋輕輕吱叫,縷縷水蒸汽從壺嘴裡袅袅冒出,蓦地水壺尖叫,馬林生如夢方醒,忙起身把水壺自放大上拎下。

    他拎着水壺挨個察看暖瓶,瓶瓶都是蔽的,旋把水壺置于地上。

    他封了爐門,又勾起爐蓋看了看火勢,将蓋複原,一手拿鈎一手拿通條竟愣在爐前,忘了自己要做什麼。

    片刻,才壓了塊煤,捅了捅煤眼,那黑黢黢的左輪槍轉膛般的煤孔經其疏浚,個個都噴出呼呼的火苗。

     他放下鐵鈎通條,點起一支煙,正欲坐回沙發,才發現電視機已成滅片‘雪花“、飒飒作響。

    他關了電視,屋裡立刻寂靜下來,他聽到爐膛内煤火燃燒的風吟和窗戶外寒露滴于階上結晶成霜的裂帛之聲。

     一陣微風橫空掠過,門窗翕動,铮然聲響,他一下緊張起來,側耳谛聽,疑神疑鬼地問:“誰?”窗外并無人作答,隻聽得樹葉一陣抖動,似有一些枯葉離枝而去,飄飄蕩蕩,觸窗落地嚯啦有聲随處翻滾似鼠蹑行。

     馬林生關了外屋燈,進了比較明亮的裡屋,一大一小兩張床皆被褥俨然。

    他拉開大床的被子,脫農腿褲鑽入,坐在床頭吸咽,不禁頻頻去看那張空蕩的單獨人床。

    他的眼圈紅了,咬唇擡頭看門框,一截長長的煙灰嗒然掉落在被面上。

     馬林生穿得很齊整,一件黑色帶着久壓箱底造成的折印的雙排扣雪花呢大衣,兩肩搭着駝色羊毛圍巾。

    那個面對他而坐的法院工作人員則是一身筆挺的制服,大蓋帽上的國徽和肩章上的天平繡飾金碧輝煌,威勢赫赫。

    小夥子很年輕,起碼比馬林生小十歲,但态度神色口吻舉止已是相當老練。

     盡管有預報,天卻遲遲未變,外面依然是近乎秋末的明媚天氣,紋風不動,陽光穿過高大的窗戶灑了一地,使室内明暗有緻,端坐的人臉十分清嶄,汗毛茸茸。

     兩個男人都很鄭重,很安然,交談時隻是嘴動并不輔以手勢。

    他們談了很久,兩個人的姿勢始終未變,各自正襟危坐。

     “不不,你沒懂我的意思,目前我僅僅是找你了解一下情況,不是正式聆訊,你前妻已經訴到我院要求轉移你對你們共同的孩子的撫養權,有正式訴狀,我院也已決定受理。

    但是否立案尚在随之中,我們傾向于庭外調解,當然這也要根據你們雙方的态度是否能達成妥協才能定守——還要看具體情節是否夠立案标準。

    ” “你指的是什麼情節?” “是否确有嚴重的虐待行為。

    ” “不,我認為完全談不上是虐待。

    ” “所以我要找你了解情況,我們需要聽取你們兩方面的情況介紹。

    從控方提供的證人證言看,你确有虐待行為,這對你很不利。

    你若否認,必須也有相應的證人和證言,要形成書面的東西交給本院。

    ” “我個人的否認不能說明問題麼?” “不足以,最好要有旁證。

    你看,人家指控你的每個行為都有充分的旁證。

    ” “真不知她是從哪兒摘來的這些旁證。

    我和我兒子之間的事别人怎麼會知道?” “你不是生活在真空裡,你周圍的鄰居、老師、朋友都有眼睛和耳朵,你也歌把你的事告訴别人。

    ” “我沒有更多的證人,隻有一個:我兒子。

    他最清楚我是怎麼對他的——可她們不讓我見他,她們變着法兒的想讓他恨我。

    ” “當然,你兒子是最重要的證人,實際上他才是當事人,我們也會找他了解情況的。

    ” “我會輸麼——如果由你們判的話?” “瞧,你們雙方的态度都是毫不妥協的。

    調解的結果隻能是一方有撫養權,如果你們都堅持,調解也不會成功。

    ” “可這不是分家産什麼的,我可以多點也可以少點。

    這種事隻能是要麼全有要麼全無!” “還是有區别的,譬如贍養費的數目、探望的期限……” “這些我都可以滿足她們的要求——同志,您是公正的,您跟我說句實話,剛才我跟您說了那麼半天,您覺得我夠格當個父親麼?” “單方面陳述當然隻能得出單方面的結論。

    包的判斷還要根據你們雙方的意見。

    我的意見也是希望你的陳述更有說服力,所以要你多找些旁證。

     “可最重要的是我兒子怎麼說對不對?” “……可以這麼說——你對他會怎麼說沒一點把握?” “……實話說,我一點也不了解他。

    我不知道是該相信他的判斷力還是依賴他的感情——哪種把握更大些。

    ” “你看,你和你兒子如此隔膜,那你真離失去他不遠了——不管我們怎麼判。

    ”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兒子,兒子多大,可你想必也是當過兒子的——你說得對,這是不可避免,也許我不該如此認真……人僅僅是不能克服自己的感情。

    ” “我理解您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