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陣地
關燈
小
中
大
趙大刀入朝不久,就收到了李靜的來信。
這封信從日期上看,輾轉了一個多月後,才到達他的手中。
李靜在信中告訴他,孩子已經生了,是男孩,名字就叫大軍。
李靜在信中還說:自己無緣歸隊了,希望趙大刀代她多打勝仗,多殺敵人。
這封信是小李連長讀的,小李連長還沒有結婚,讀信時仿佛是在讀自己妻子的來信,臉紅紅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叫,遇到關鍵的地方,趙大刀就讓小李連長讀了兩遍才算聽清。
這時候,他們已經進入了陣地。
由于第一次戰役時志願軍剛入朝,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将敵人的陣線推回去了一百多公裡。
此時的敵人調整了戰術,和志願軍打起了陣地戰,每寸土地都要經過反複的争奪。
趙大刀把信從小李連長手裡奪過來,仔細地折好後,激動地在陣地上翻了一個跟頭。
妻子的來信讓人振奮,從時間上推算,兒子已經滿月了。
二十年後,兒子也是一名響當當的戰士了。
想到自己後繼有人,一腔的熱血就呼呼地在身上湧動着,他在心裡說趙大刀有兒子了,有兒子了―― 陣地的争奪戰達到了白熱化,一個連的弟兄都鋪開在陣地上,沒有預備隊,面對着數倍于己的敵人,看來隻能硬拼了。
好在彈藥是充足的,裝備和解放戰争時相比也有了明顯改善,一個連隊配備了四挺機槍,還好有炮兵的及時支援,炮火一次次覆蓋了陣地前沿蜂擁而至的敵群。
幾個回合下來,一排的人就所剩無幾了,先是小李連長犧牲了,接着指導員也倒下了。
副連長就接替連長指揮,最後副連長也犧牲了。
當趙大刀接替指揮部隊時,陣地上隻剩下十三個人了,且大多數人都挂了彩。
這仗已經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趙大刀左手握刀,右手拿槍地檢查了陣地,然後命令處于射擊位置的士兵把子彈擺好,手榴彈放在手邊。
此時的陣地早已被濃重的硝煙層層地籠罩了,恍怔中,趙大刀猛地想起了湘江那場阻擊戰。
十幾年過去了,可眼下這場戰鬥似乎就是那一仗的翻版,有一會兒,他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抗美援朝的戰例中,曾記載過這樣的一次失利: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剛剛入朝,可以說是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志願軍的陣線一下子向前推進了近百公裡。
第二次戰役打響時,受第一次戰役勝利的影響,志願軍的将士有些輕敵,也就沒太把美國鬼子當回事。
第二次戰役開始的時候打起了陣地戰。
打了一陣子,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志願軍便打起了遊擊戰,深入到敵後,以包夾敵人(事實上,類似的戰例在解放戰争中我軍是經常運用的,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時,馬起義的部隊就接到了深入到敵後打穿插的任務。
事後看來,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戰例。
這樣一支孤軍,在大兵團作戰中是很冒險的一着棋,後方的給養供應不上,戰場環境又是陌生的。
一個星期後,這支孤軍便處于彈盡糧絕的狀态中,此時,他們已經深入到敵後有幾十公裡了。
最初的幾天,他們的戰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敵人的陣腳顯然亂了。
此時的三個師呈“品”字型,突入到敵人的腹地,敵人無法攔
這封信從日期上看,輾轉了一個多月後,才到達他的手中。
李靜在信中告訴他,孩子已經生了,是男孩,名字就叫大軍。
李靜在信中還說:自己無緣歸隊了,希望趙大刀代她多打勝仗,多殺敵人。
這封信是小李連長讀的,小李連長還沒有結婚,讀信時仿佛是在讀自己妻子的來信,臉紅紅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叫,遇到關鍵的地方,趙大刀就讓小李連長讀了兩遍才算聽清。
這時候,他們已經進入了陣地。
由于第一次戰役時志願軍剛入朝,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将敵人的陣線推回去了一百多公裡。
此時的敵人調整了戰術,和志願軍打起了陣地戰,每寸土地都要經過反複的争奪。
趙大刀把信從小李連長手裡奪過來,仔細地折好後,激動地在陣地上翻了一個跟頭。
妻子的來信讓人振奮,從時間上推算,兒子已經滿月了。
二十年後,兒子也是一名響當當的戰士了。
想到自己後繼有人,一腔的熱血就呼呼地在身上湧動着,他在心裡說趙大刀有兒子了,有兒子了―― 陣地的争奪戰達到了白熱化,一個連的弟兄都鋪開在陣地上,沒有預備隊,面對着數倍于己的敵人,看來隻能硬拼了。
好在彈藥是充足的,裝備和解放戰争時相比也有了明顯改善,一個連隊配備了四挺機槍,還好有炮兵的及時支援,炮火一次次覆蓋了陣地前沿蜂擁而至的敵群。
幾個回合下來,一排的人就所剩無幾了,先是小李連長犧牲了,接着指導員也倒下了。
副連長就接替連長指揮,最後副連長也犧牲了。
當趙大刀接替指揮部隊時,陣地上隻剩下十三個人了,且大多數人都挂了彩。
這仗已經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趙大刀左手握刀,右手拿槍地檢查了陣地,然後命令處于射擊位置的士兵把子彈擺好,手榴彈放在手邊。
此時的陣地早已被濃重的硝煙層層地籠罩了,恍怔中,趙大刀猛地想起了湘江那場阻擊戰。
十幾年過去了,可眼下這場戰鬥似乎就是那一仗的翻版,有一會兒,他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抗美援朝的戰例中,曾記載過這樣的一次失利: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剛剛入朝,可以說是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志願軍的陣線一下子向前推進了近百公裡。
第二次戰役打響時,受第一次戰役勝利的影響,志願軍的将士有些輕敵,也就沒太把美國鬼子當回事。
第二次戰役開始的時候打起了陣地戰。
打了一陣子,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志願軍便打起了遊擊戰,深入到敵後,以包夾敵人(事實上,類似的戰例在解放戰争中我軍是經常運用的,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時,馬起義的部隊就接到了深入到敵後打穿插的任務。
事後看來,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戰例。
這樣一支孤軍,在大兵團作戰中是很冒險的一着棋,後方的給養供應不上,戰場環境又是陌生的。
一個星期後,這支孤軍便處于彈盡糧絕的狀态中,此時,他們已經深入到敵後有幾十公裡了。
最初的幾天,他們的戰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敵人的陣腳顯然亂了。
此時的三個師呈“品”字型,突入到敵人的腹地,敵人無法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