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火種

關燈
紅軍走了,昔日紅火的根據地已是面目全非,到處可以看到拉家帶口,哭爹喊娘的逃難人群。

     趙大刀被逃難的人群裹挾着,漫無目的地走着。

    他不知道自己要往何處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裡,但隻要和老區的百姓在一起,心裡就感到溫暖和踏實。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他都在留意紅軍的消息。

    當時,關于紅軍的消息就像天上的流星,短暫而又紛亂。

     有人說:紅軍被國民黨軍消滅在湖南和貴州。

     也有人說:紅軍就剩幾百人了,逃到貴州的大山裡—— 說什麼的都有,歸根結底都是紅軍的壞消息。

    趙大刀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路上,他都在流浪,每到一個地方就給人打零工,掙口吃的。

    有了這種保障,他才能夠活下來,有力氣去打聽和尋找紅軍。

     半年後的一天,他來到了湖北的麻城,這裡是紅二十五軍的根據地,一年前,也被迫轉移了。

    沒有了紅軍的麻城,天空都是灰的,他走在灰突突的城裡,希望在這裡能尋到紅軍的蛛絲馬迹。

    他的腳踩在半張報紙上,報紙發出了嘩嘩啦啦的響聲,吓了他一跳。

    這是半張撕開的報紙,污漬斑駁,煙薰火燎的樣子。

    他低了頭,發現了一段有關紅軍的消息,标題醒目地寫着:赤匪入川,甕中捉鼈。

     趙大刀曾讀過幾年私塾,報紙上的字雖說認不全,但意思是看清楚了。

    報紙上說,一股紅軍被國民黨的部隊圍追堵截,已經跑到四口了,并且被川軍團團圍住,就等着最後全殲了。

     是否被全殲?報紙上沒了下文,但至少傳達給趙大刀這樣一個信息――紅軍還在。

    隻要紅軍在,火種就不會熄滅。

    報紙上白紙黑字地寫着呢,迷茫中的趙大刀仿佛看到了遙遠中的一束火光,在風雨中不屈不撓地燃着。

     那天,是趙大刀最幸福的日子,他渾身又長滿了力氣,腰杆正一點點地挺拔起來,手心也被汗水浸濕了。

    他堅信,革命的火種還在,他要耐心地堅持下去,等待大火燒起來的那一天。

     不久之後,他來到了武漢。

     武漢畢竟是大城市,又是華中地區的重鎮,南來北往的人和四通八達的信息都在這裡彙集。

    在武漢的報紙上,他第一次聽說紅軍到達了陝北,在一個叫延安的地方又開創了新的革命根據地。

     他被這振奮人心的消息鼓舞着,陝北和延安他沒有聽說過,但此時的延安已和瑞金、于都一樣在他心裡著名起來。

    夜晚的時候,他在武漢街頭的某個角落裡,尋找着天上的北鬥星,在北鬥星的指引下,遙望着北方。

    天際的一邊,他仿佛看到了昔日的戰友們,正在那個叫延安的地方,轟轟烈烈地打土豪、分田地,到處插滿紅旗,天藍水綠的,那是令人向往的世界。

     從報童的嘴裡,他不僅知道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