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早晨,鉛灰色的天空飄下了雪花。
這個偏僻的、貧窮的、落後的荒村,大自然倒沒有遺忘她,公平地給她也蓋上了一層潔白的初雪。
小土房上小小的煙囪,冒出的煙也是纖細的,更像童話中的一幅插圖。
忍耐的好處之一,是我的感冒會不治自愈。
我早已發現,疾病加重在很大成分上是個人的神經作用。
如果像對情人一樣念念不忘自己的病痛,病就會越來越重。
幹脆不理它——也沒辦法理它,它呆在你身上也無趣,很快就會抛掉你。
那個瘸子一瘸一跛地四處吹哨,通知說不出工。
他的喊聲很怪。
好像叫賣什麼東西:“休——息!”“休”字拖得很長,“息”卻戛然而止,連一絲餘音都沒有。
但在我們聽來,這無疑是個可喜的消息。
棉襖棉褲在爐子上烤幹了。
“營業部主任”不住地埋怨我把房裡熏得臭烘烘的。
我不理他。
要是他掉進水裡,他還有新棉褲,還有老羊皮襖。
在我眼裡,他倒成了資産階級——階級關系又整個兒颠倒了。
糟糕的是,濕漉漉的棉衣烤幹後,硬得和盔甲一樣,不保暖不說,穿在我既無襯衣、又無襯褲的身上,磨得皮膚又疼又癢。
早飯後,我幹脆把衣裳全部脫光,用棉花網套把自己包了起來,僅從網套的破洞裡伸出兩隻手,捧着本書,靠在泥土剝落的牆上。
我抱着一種虔誠的忏悔來讀《資本論》。
上午,我還能饒有興味地讀着。
我重溫了《初版序》,接下來讀《第二版跋》直到《編者第四版序》。
論證的邏輯理清了,也印證了我昨夜的想法:我所出身的這個階級注定遲早要毀滅的。
而我呢,不過是最後一個烏兌格人。
我這樣認識,心裡就好受一點,并且還有一種被獻在新時代的祭壇上的羔羊的悲壯感:我個人并沒有錯,但我身負着幾代人的罪孽,就像酒精中毒者和梅毒病患者的後代,他要為他前輩人的罪過備受磨難。
命運就在這裡。
我受苦受難的命運是不可擺脫的。
但是到了中午,我就讀不下去了。
對于我來說,休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吃的。
平時幹活的時候,饑餓還比較好忍受。
什麼活都不幹,饑餓的感覺會比實際的狀态更厲害。
我完全相信卓别林的《淘金記》中,困在雪山上的那個饑餓的淘金者,會把人看成是火雞的幻覺。
那不是天才的想象,一定是卓别林從體驗過饑餓的人嘴裡得知的。
當我看到“商品是當作鐵、麻布、小麥等等,在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态上,出現于世間”這樣的句子,我的思想就遠遠地離開了這句話的意義,隻反複地品味着“小麥”這個詞。
我的眼前會出現面包、饅頭、烙餅直至奶油蛋糕,使我不住地咽唾沫。
那個句子的後面,又出現了以下的列式:1件上衣=10磅茶葉=10磅咖啡=1卡德小麥=20碼麻布“上衣”、“茶”、“咖啡”、“小麥”,這簡直是一頓豐盛的筵席!試想:穿着潔白的上衣(不是圍着破網套),面前擺着祁門紅茶或巴西咖啡(不是空罐頭筒),切着奶油蛋糕(不是黃蘿蔔),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我也有着華麗的想象力。
這種想象力會把我所經過、看過、讀過的全部盛大宴會場面都綜合在一起,成了希臘神話中忒勒瑪科斯的大宴會:“安靜地吃吧,我不會讓任何人來妨礙你!”這時,不但各種各樣食物多彩多姿的形象誘惑我離開《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而且這冬日的沉寂而寒冷的空氣中,不知從哪裡會飄來時而濃烈時而清淡的肴馔的香氣——我腦子裡想到什麼,就會有什麼味道。
這香味即刻轉化成舌尖上的味覺,從而使我的胃劇烈地痙攣起來。
“營業部主任”又耍花樣了。
他在他的小木箱中摸索了半天,摸索出一塊黑面餅子。
他不讓中尉吃,不讓報社編輯吃,還有兩個同來的就業人員他也不讓,獨獨要請睡在我旁邊的老會計與他分享。
其實他明明知道老會計嚴格地奉守着“我不沾你一分,你也别沾我一毫”的處世原則,不會吃他的“請”的。
老會計在這點上也确實迂腐得可笑。
比如,他對我與他鋪位之間的分界線,比兩個關系緊張的毗鄰國家的國界還敏感——其實我與他相處得還好。
如果他的被角偶爾搭在我的草鋪上,他會像被子掉到火上了似的慌忙拽過去;如果我的破網套有一團棉花沾上了他的褥子,他也會鄭重其事地捧着送回來,好像那團破棉花是我丢失了的錢夾子。
這種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我想象不出怎麼也成了“右派”。
“吃吧,吃吧,沒關系的。
”“營業部主任”小心翼翼地掰了半塊,從門邊扔到他的褥子上。
“咦,咦!弗,弗……”老會計操着上海口音
這個偏僻的、貧窮的、落後的荒村,大自然倒沒有遺忘她,公平地給她也蓋上了一層潔白的初雪。
小土房上小小的煙囪,冒出的煙也是纖細的,更像童話中的一幅插圖。
忍耐的好處之一,是我的感冒會不治自愈。
我早已發現,疾病加重在很大成分上是個人的神經作用。
如果像對情人一樣念念不忘自己的病痛,病就會越來越重。
幹脆不理它——也沒辦法理它,它呆在你身上也無趣,很快就會抛掉你。
那個瘸子一瘸一跛地四處吹哨,通知說不出工。
他的喊聲很怪。
好像叫賣什麼東西:“休——息!”“休”字拖得很長,“息”卻戛然而止,連一絲餘音都沒有。
但在我們聽來,這無疑是個可喜的消息。
棉襖棉褲在爐子上烤幹了。
“營業部主任”不住地埋怨我把房裡熏得臭烘烘的。
我不理他。
要是他掉進水裡,他還有新棉褲,還有老羊皮襖。
在我眼裡,他倒成了資産階級——階級關系又整個兒颠倒了。
糟糕的是,濕漉漉的棉衣烤幹後,硬得和盔甲一樣,不保暖不說,穿在我既無襯衣、又無襯褲的身上,磨得皮膚又疼又癢。
早飯後,我幹脆把衣裳全部脫光,用棉花網套把自己包了起來,僅從網套的破洞裡伸出兩隻手,捧着本書,靠在泥土剝落的牆上。
我抱着一種虔誠的忏悔來讀《資本論》。
上午,我還能饒有興味地讀着。
我重溫了《初版序》,接下來讀《第二版跋》直到《編者第四版序》。
論證的邏輯理清了,也印證了我昨夜的想法:我所出身的這個階級注定遲早要毀滅的。
而我呢,不過是最後一個烏兌格人。
我這樣認識,心裡就好受一點,并且還有一種被獻在新時代的祭壇上的羔羊的悲壯感:我個人并沒有錯,但我身負着幾代人的罪孽,就像酒精中毒者和梅毒病患者的後代,他要為他前輩人的罪過備受磨難。
命運就在這裡。
我受苦受難的命運是不可擺脫的。
但是到了中午,我就讀不下去了。
對于我來說,休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吃的。
平時幹活的時候,饑餓還比較好忍受。
什麼活都不幹,饑餓的感覺會比實際的狀态更厲害。
我完全相信卓别林的《淘金記》中,困在雪山上的那個饑餓的淘金者,會把人看成是火雞的幻覺。
那不是天才的想象,一定是卓别林從體驗過饑餓的人嘴裡得知的。
當我看到“商品是當作鐵、麻布、小麥等等,在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态上,出現于世間”這樣的句子,我的思想就遠遠地離開了這句話的意義,隻反複地品味着“小麥”這個詞。
我的眼前會出現面包、饅頭、烙餅直至奶油蛋糕,使我不住地咽唾沫。
那個句子的後面,又出現了以下的列式:1件上衣=10磅茶葉=10磅咖啡=1卡德小麥=20碼麻布“上衣”、“茶”、“咖啡”、“小麥”,這簡直是一頓豐盛的筵席!試想:穿着潔白的上衣(不是圍着破網套),面前擺着祁門紅茶或巴西咖啡(不是空罐頭筒),切着奶油蛋糕(不是黃蘿蔔),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我也有着華麗的想象力。
這種想象力會把我所經過、看過、讀過的全部盛大宴會場面都綜合在一起,成了希臘神話中忒勒瑪科斯的大宴會:“安靜地吃吧,我不會讓任何人來妨礙你!”這時,不但各種各樣食物多彩多姿的形象誘惑我離開《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而且這冬日的沉寂而寒冷的空氣中,不知從哪裡會飄來時而濃烈時而清淡的肴馔的香氣——我腦子裡想到什麼,就會有什麼味道。
這香味即刻轉化成舌尖上的味覺,從而使我的胃劇烈地痙攣起來。
“營業部主任”又耍花樣了。
他在他的小木箱中摸索了半天,摸索出一塊黑面餅子。
他不讓中尉吃,不讓報社編輯吃,還有兩個同來的就業人員他也不讓,獨獨要請睡在我旁邊的老會計與他分享。
其實他明明知道老會計嚴格地奉守着“我不沾你一分,你也别沾我一毫”的處世原則,不會吃他的“請”的。
老會計在這點上也确實迂腐得可笑。
比如,他對我與他鋪位之間的分界線,比兩個關系緊張的毗鄰國家的國界還敏感——其實我與他相處得還好。
如果他的被角偶爾搭在我的草鋪上,他會像被子掉到火上了似的慌忙拽過去;如果我的破網套有一團棉花沾上了他的褥子,他也會鄭重其事地捧着送回來,好像那團破棉花是我丢失了的錢夾子。
這種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我想象不出怎麼也成了“右派”。
“吃吧,吃吧,沒關系的。
”“營業部主任”小心翼翼地掰了半塊,從門邊扔到他的褥子上。
“咦,咦!弗,弗……”老會計操着上海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