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三号樓地下室

關燈
右轉回去。

    ) A跳了下來,卻沒有穿鞋。

    A的鞋此時正别在鐵栅欄的邊上,一邊一隻。

    這樣一别,那鐵栅欄自然就站住了。

     A的鞋子是白山館發的那種布鞋,鞋面不高,也很柔軟,加上鞋底也還有點厚度,才能剛好塞在鐵栅欄兩邊,猛一看還看不出來。

     A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想到這種主意,還能隐藏起來,全靠他的智慧,多年的生活經驗和對白山館建築的了解。

    如果換了其他人,可能隻好抗着那鐵栅欄,等人發現了。

     A把鞋子取下來,重新穿回腳上,這下才有比較充分的時間來“收拾”這扇鐵栅欄了。

    那兩邊的牆壁,說是磚牆,其實是土磚。

    那個時代的土磚,比較松軟。

    在前幾章中說過白山館的建築物料經曆了二個建築時代的變化,地下室的建築還多是磚土木石結構,在此就不再贅述。

     所以,A拿出小刀,在牆上的坑内從新給鐵椎挖了幾個淺洞,将鐵椎推了進去。

    兩邊固定起來,足夠鐵栅欄站穩了,這樣還能方便下來要通過這個鐵栅欄時,直接把鐵椎拔下來,便能通過了。

    也算是因禍得福,值得開心吧。

     隻是A心裡遠遠沒有這麼開心,他大概算了一下時間,在一号樓從地下室鑽到二号樓,穿越整個二号樓,在鐵栅欄處還要耽誤一會時間,其實大段的時間都耽誤在路上。

    如果二号樓的通道沒有被堵塞,可能會容易的多,現在一切時間隻好精打細算,再不容任何一點閃失了。

     那一号樓的夜查,盡管一小時的間隔,但是每次都一定要用手電筒照入牢房看看床上有沒有人的,這也是A不得不每次都趕着回去的原因。

     A大概估算了一下時間,已經在此耽誤了很久了。

    他必須抓緊時間去探尋三号樓的地下室的情況。

     A固定住了鐵栅欄,趕緊的向前跑去。

     轉過那個拐角,便看到一條筆直而窄小的走廊,連電燈都沒有,隻有隔幾步點着的一盞罩着玻璃罩的小油燈,這便是三号樓的地下室了。

    三号樓的地下室規模比一号樓更小,也更加的簡陋,幾乎每個房間都是敞間,連門都沒有,裡面堆着亂七八糟的雜物。

    A現在所處的位置,并不是走廊的一端,而是一個丁字路口。

    從這裡看過去,走廊向兩邊延伸着。

     三号樓的走廊中一股子黴爛的氣味,但卻有風緩緩流動着,這是因為三号樓的地下室實際上比一号樓和二号樓的地下室都要深,有幾個通風槽通風的原因。

     A在走廊中前進了幾步,便看到剛才那個看守下來的位置,那是一個碩大的開間,裡面點着一盞油燈,有一架梯子架上牆邊,有一個方形的洞口通向上方。

    洞口上面有一個2米見方的蓋子蓋着,需要推開才能夠上去。

    現在這個時候,應該已經上了鎖了。

     A并不太關心這些,他掏出鐵絲,将鐵絲彎成從二号樓到三号樓的路線形狀,然後摸着鐵絲上的刻痕計算了一下位置。

    A向前走了一小段,再摸了摸鐵絲上的刻痕,便轉進一個大開間,這個房間裡堆滿了樹枝和幹草,說是柴房也不象柴房,一路看過來,倒更像是一個一個的馬房。

     這馬匹拴在地下,也是夠奇怪的,但這就是以前白山館稀奇的地方。

    至于為什麼白山館要把馬匹關在地下室,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這個房間裡,A登上草垛,很快就在牆角看到一個與整個屋頂都與衆不同之處,那就是一塊可以推起的木闆,這塊木闆連釘子都沒有釘,輕輕一推也就挪開了。

     A探頭進去看了看,這是一個類似于一号樓下方的那個通道,隻是更加寬和高罷了,人在裡面可以半蹲着行走。

    兩邊看去,都是黑漆漆的,仿佛沒有盡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