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懷定老哥最實用的操盤技術
關燈
小
中
大
動性弱。
股價泡沫化的股票流動性弱,股價處于安全區的股票流動性強。
楊百萬說:“強勢股一般流動性不弱,除了趨勢明朗,還會有相當的活躍度。
否則,莊家出貨就不好辦了。
如果坐莊的機構都這麼難,跟莊的散戶還會有舒坦日子嗎?” 4.要高度重視成交量 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叫勁松的操盤手在國内某職業機構接受系統的操盤手培訓後,去華爾街學習操作美股。
勁松珍惜每分每秒,在世界最先進、最前衛的炒股前沿陣地,如饑似渴地學習一流的操盤經驗。
就在他到華爾街學習一個月後,他開始第一次模拟炒“美盤”。
當天,勁松憑着在國内學習掌握的娴熟技藝,買進一隻他看好的股票。
手氣不錯,股票第二天就開始大漲,第三天一開盤又繼續上行。
但就在尾盤,勁松看到他應用的KDJ等短線指标出現了“死叉”,就毫不猶豫地抛出了它,獲利了結。
可沒想到,次日,該股在放量創新低的情況下,僅僅略微下探,又發起了強勁攻勢。
勁松有點看不懂了,就去請教一位有多年美股操盤經驗的前輩。
“為什麼KDJ都死叉了,股票還往上漲呢?” “NO,NO,NO!”前輩搖了搖頭,直言,“對于這些短線指标,美國早就沒人用了。
”前輩反問勁松:“你懂成交量嗎?” “這我當然知道。
成交量代表的是什麼呢?是資金嗎?” “OK。
”前輩點頭微笑,“那麼,股票市場的趨勢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勁松回答:“當然是由資金來決定的。
” “既然趨勢是由資金來決定的,你為什麼不去關注成交量的變化,而隻盯着那些人為設定的技術指标呢?” 勁松辯解:“在國内幾乎所有的買賣依據,都是按照技術指标的超買或超賣來決定交易的。
而在國内也很少看到有一本書和一套系統的理論來闡述成交量對操作的重要性。
” 前輩聽完,笑着對勁松講:“難道沒有輔導類的書籍,你就不會做股票了?” 勁松一時語塞。
“作為一個職業炒手,隻有明白趨勢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明白影響市場發生變化的根源是什麼,才能在萬變的市場中頭腦清醒,立于不敗之地。
操作的功夫可不能隻限于表面的技術指标的追求上。
” 前輩一番語重心長的教誨,叩擊着勁松的心。
技術指标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實在在的買賣。
成交量能反映出非常關鍵的信息,那是其他衆多股市分析指标難以辦到的。
如果投資大衆隻懂得用價格分析問題,就相當于僅能用一條腿走路。
成交量也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是股民大衆的另一條腿。
國内股市二十多年的經驗反複證明:每一次股市重大變盤前,都會伴随成交量的異動。
在一般情況下,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擡股價時,此時的成交量變化很小,股價也是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内運行。
此時,研究成交量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不易判斷主力的意圖。
隻有等到主力開始放量拉升股價之時,才能很快找到主力的蹤迹。
當主力準備進入拉升階段時,常把成交量圖形做得非常漂亮,在一段時間内成交量連續放大,股價慢慢推高,在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價升量增的形态,這個圖形越漂亮就越有可能産生大的行情。
股市就是江湖,前人反複告誡我們:江湖險惡! 初入市就常聽人說,什麼指标都可騙人,就是成交量不會騙人。
大多數股評人士有這樣一句話:放量即是主力進入。
每天類似的話總是在大家的耳邊回響:“大盤沒量,不好。
”“這個股票沒量,不好。
”現在隻要到股市中走一走,就會聽到不少股民跟着那些分析人士一起喊:“今天沒量,不好。
” 其實,成交量是現在股市中最會騙人的一種辦法。
所謂股票沒量就沒戲,更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沒量才能做底!打開電腦看周線,任何股票哪一天天量不是頂?做莊的人隻要用20萬股,自己買進自己賣出,對倒20分鐘,就足以吸引能看到走勢的股民去追漲,效果特好。
另外,他們經常利用撮合競價的伎倆,先挂五筆大賣單,再挂一筆小買單,最後盤面顯示出的則是“主動買盤”,用以蒙騙投資大衆,掩蓋真實意圖。
成交量是莊家愛設陷阱的地方,但認出陷阱也并非難事。
它的應用要結合股價的四個循環(進莊吸籌——洗盤——拉升——出貨)來看就更加清楚了。
陷阱一:對倒放量拉升,出貨階段常用。
利用人們“量增價升”慣性思維,吸引場外資金入場,制造買盤強勁假象,目的就是出貨。
陷阱二:借利空逼殺,建倉後常用。
當建倉後,如出現大盤或個股已經持續下跌,這時出現利空消息,主力喜歡放大利空效應,用大手筆對敲,殺跌誘騙心态不穩的散戶抛出股票,以達到快速吸籌的目的,震倉時常用這種手法。
陷阱三:借
股價泡沫化的股票流動性弱,股價處于安全區的股票流動性強。
楊百萬說:“強勢股一般流動性不弱,除了趨勢明朗,還會有相當的活躍度。
否則,莊家出貨就不好辦了。
如果坐莊的機構都這麼難,跟莊的散戶還會有舒坦日子嗎?” 4.要高度重視成交量 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叫勁松的操盤手在國内某職業機構接受系統的操盤手培訓後,去華爾街學習操作美股。
勁松珍惜每分每秒,在世界最先進、最前衛的炒股前沿陣地,如饑似渴地學習一流的操盤經驗。
就在他到華爾街學習一個月後,他開始第一次模拟炒“美盤”。
當天,勁松憑着在國内學習掌握的娴熟技藝,買進一隻他看好的股票。
手氣不錯,股票第二天就開始大漲,第三天一開盤又繼續上行。
但就在尾盤,勁松看到他應用的KDJ等短線指标出現了“死叉”,就毫不猶豫地抛出了它,獲利了結。
可沒想到,次日,該股在放量創新低的情況下,僅僅略微下探,又發起了強勁攻勢。
勁松有點看不懂了,就去請教一位有多年美股操盤經驗的前輩。
“為什麼KDJ都死叉了,股票還往上漲呢?” “NO,NO,NO!”前輩搖了搖頭,直言,“對于這些短線指标,美國早就沒人用了。
”前輩反問勁松:“你懂成交量嗎?” “這我當然知道。
成交量代表的是什麼呢?是資金嗎?” “OK。
”前輩點頭微笑,“那麼,股票市場的趨勢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勁松回答:“當然是由資金來決定的。
” “既然趨勢是由資金來決定的,你為什麼不去關注成交量的變化,而隻盯着那些人為設定的技術指标呢?” 勁松辯解:“在國内幾乎所有的買賣依據,都是按照技術指标的超買或超賣來決定交易的。
而在國内也很少看到有一本書和一套系統的理論來闡述成交量對操作的重要性。
” 前輩聽完,笑着對勁松講:“難道沒有輔導類的書籍,你就不會做股票了?” 勁松一時語塞。
“作為一個職業炒手,隻有明白趨勢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明白影響市場發生變化的根源是什麼,才能在萬變的市場中頭腦清醒,立于不敗之地。
操作的功夫可不能隻限于表面的技術指标的追求上。
” 前輩一番語重心長的教誨,叩擊着勁松的心。
技術指标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實在在的買賣。
成交量能反映出非常關鍵的信息,那是其他衆多股市分析指标難以辦到的。
如果投資大衆隻懂得用價格分析問題,就相當于僅能用一條腿走路。
成交量也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是股民大衆的另一條腿。
國内股市二十多年的經驗反複證明:每一次股市重大變盤前,都會伴随成交量的異動。
在一般情況下,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擡股價時,此時的成交量變化很小,股價也是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内運行。
此時,研究成交量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不易判斷主力的意圖。
隻有等到主力開始放量拉升股價之時,才能很快找到主力的蹤迹。
當主力準備進入拉升階段時,常把成交量圖形做得非常漂亮,在一段時間内成交量連續放大,股價慢慢推高,在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價升量增的形态,這個圖形越漂亮就越有可能産生大的行情。
股市就是江湖,前人反複告誡我們:江湖險惡! 初入市就常聽人說,什麼指标都可騙人,就是成交量不會騙人。
大多數股評人士有這樣一句話:放量即是主力進入。
每天類似的話總是在大家的耳邊回響:“大盤沒量,不好。
”“這個股票沒量,不好。
”現在隻要到股市中走一走,就會聽到不少股民跟着那些分析人士一起喊:“今天沒量,不好。
” 其實,成交量是現在股市中最會騙人的一種辦法。
所謂股票沒量就沒戲,更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沒量才能做底!打開電腦看周線,任何股票哪一天天量不是頂?做莊的人隻要用20萬股,自己買進自己賣出,對倒20分鐘,就足以吸引能看到走勢的股民去追漲,效果特好。
另外,他們經常利用撮合競價的伎倆,先挂五筆大賣單,再挂一筆小買單,最後盤面顯示出的則是“主動買盤”,用以蒙騙投資大衆,掩蓋真實意圖。
成交量是莊家愛設陷阱的地方,但認出陷阱也并非難事。
它的應用要結合股價的四個循環(進莊吸籌——洗盤——拉升——出貨)來看就更加清楚了。
陷阱一:對倒放量拉升,出貨階段常用。
利用人們“量增價升”慣性思維,吸引場外資金入場,制造買盤強勁假象,目的就是出貨。
陷阱二:借利空逼殺,建倉後常用。
當建倉後,如出現大盤或個股已經持續下跌,這時出現利空消息,主力喜歡放大利空效應,用大手筆對敲,殺跌誘騙心态不穩的散戶抛出股票,以達到快速吸籌的目的,震倉時常用這種手法。
陷阱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