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又一場考試結束了。
總算完了。
楊燹騎車出了L大校門,突然産生一個願望:想喝酒。
鑒于下午這場考試,他在萍萍的酒席上隻用酒滿足了一下嗅覺。
再說喬怡在場,喝了酒誰擔保他的感情不會決口?感情的水位直線上升,防護堤也得不斷加高。
有這種說法:喝酒能使可愛的人變得更可愛;使讨厭的人變得更讨厭。
他斷定自己在酒後不是那種“更可愛”的角色。
這時他想喝酒了,管它什麼酒。
他得慰勞一下自己。
今天考得不錯,他撇下那些小後生,頭一個交了卷。
他向來重視心理上的勝利。
不知這幾場考試能給他多少總分。
他把車靠在一個拐角上,背離大街,深入小巷,在大街的人流裡他反而感到寂寞。
哪兒有小酒店? 考試的分數他不大在乎,關鍵是那篇論文,是否在教授中“炸了”,他就喜歡往人堆裡扔這類“易燃易爆”的“違禁品”。
也許會有人對他喊:“你寫的不是論文,恐怕是一篇科學幻想小說!” 的确,他把這門科學拟人化了,并很得意自己的文來。
他還在論文結尾處引用了兩句惠特曼的詩—— 我相信一片草葉所需費的工程不會少于一顆星星; 一隻螞蟻、一粒沙和一個鹪鹑卵都是同樣地完美。
終于考完了。
這次“戰役”不亞于兩年前那場真實的戰争。
楊燹又活過來了!沖過來了!殺過來了!是否勝利,已與他無關了,他的樂趣在“沖殺”本身。
他走着。
假如此刻有喬怡陪同,他不反對。
喬怡等于他,是他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他靈魂中脆弱一面的體現。
記不起哪位哲人說過:一個人在自己所愛的人身上才能發現自己。
這一帶在拆房子,全變了樣……對了,就是這一帶,一九七六年,“專案人員”從他日記裡發現了“魏幺伯”的名字。
日記裡提到他與這個老頭常常一起喝酒。
他們問:“他是你的同夥嗎?” “他死了。
”他回答說。
“為什麼死的?!” 沒有回答。
怎麼死的?天曉得。
那老實一世的農民被當作“現行反革命”逮捕了。
因為“天安門廣場事件”後,這老人照舊每天夜裡去撕那些大字報、大标語回來燒火,一個看管糞場的人是買不起其它燃料的……楊燹得知他的遭遇,終于打聽到那個專押此類犯人的拘留所。
他對一幫面色冷峻的人喊着:“他不識字!他是文盲啊!……”而人們平靜地告訴他:此人已在被捕當夜死亡,大概由于過度受驚,心髒病猝發。
楊燹走出那個拘留所時象個木偶。
這個善良的、膽小的、誰也不敢惹的老人最終還是被吓死了……“專案組”審訊完畢,楊燹悶悶地喝了許多酒。
對喬怡的怨恨就是随酒意漸漸上漲的。
若不是她,他們怎麼會竊走他所有的日記?日記是他靈魂的密碼,他們居然随意亵渎,這無異于靈魂失去貞操。
他們難道配提起魏幺伯這個名字嗎?這神聖的老人。
當時,他漸漸失去了理智,昏昏沉沉地下樓,象幽靈一樣跟蹤喬怡,以至最終給了她緻命的一擊…… 那個小酒館在什麼位置?就是常和魏麼伯去解悶的那家?他的酒量就靠那些劣質的酒練出來的。
不行,認不出來了。
這一帶将扒光拆淨,讓位于一條現代化的幹道。
這是一九八二年初夏的黃昏。
一群紅領巾在植樹。
他們有十歲?十二歲?那個年代在他們清白的記憶裡留下一點什麼?當然,他們不會記住一個叫魏麼伯的老人的。
有什麼必要讓他們知道這個陰暗的故事呢?他們的義務,是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栽種新的樹苗。
不,不能喝酒。
酒是禍根,酒把他與喬怡感情的後路斷了。
他現在需要喬怡。
他飛快地蹬上車子,奔招待所而去。
這南方的闊葉林又一次掩護了他。
贊比亞發現身後早沒人追了,遠處還在有一搭沒一搭地放着槍。
他料想自己一定刷新了XX米障礙賽跑紀錄。
他憑直覺,知道自己沒有再度負傷!而那條傷腿此刻卻不甘寂寞,咧開大口喊疼了。
那傷口本來不曾愈合,這一折騰,索性大開特開,仿佛要把他體内所有的熱量和意志都釋放出去。
他有些吃不住勁了,順着一棵棕榈出溜下去。
他坐在地上,憎恨地盯着這條不争氣的腿。
這是什麼地方?顯然離那個山洞很遠了,因為他剛才跑的時候。
隻有一個念頭,把敵人引到相反方向,離姑娘們越遠越好。
天太黑,他無法看表,估計已是子夜時分。
沒有星星和月亮的夜,山峰失去了白天的遼遠感,一下子都逼到他面前。
他克服了一刹那的委頓,艱難地站立起來,強迫自己均勻地邁步,決不姑息那條傷腿。
他必須回到山洞去,那裡有四個姑娘,随時可能發生意外。
數來寶呢?他是否能脫險……他不敢想下去,隻是沒命地加快腳步。
他發現腳下出現一條小路。
奇怪,這荒山野林裡何故有一條顯然經人工修整過的路?這小路一端伸向山頂,另一端通向何方?……正當他百思不解時,不遠處的草叢裡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是什麼動物?是蛇?三月份,蛇該出洞了……不對,更象是人,人的喘息聲!他潛下身子,屏息靜氣,盡管動作極輕,對方還是察覺了,那邊也同時靜下來。
贊比亞全身緊貼地面,手指在槍扳機上慢慢往後
總算完了。
楊燹騎車出了L大校門,突然産生一個願望:想喝酒。
鑒于下午這場考試,他在萍萍的酒席上隻用酒滿足了一下嗅覺。
再說喬怡在場,喝了酒誰擔保他的感情不會決口?感情的水位直線上升,防護堤也得不斷加高。
有這種說法:喝酒能使可愛的人變得更可愛;使讨厭的人變得更讨厭。
他斷定自己在酒後不是那種“更可愛”的角色。
這時他想喝酒了,管它什麼酒。
他得慰勞一下自己。
今天考得不錯,他撇下那些小後生,頭一個交了卷。
他向來重視心理上的勝利。
不知這幾場考試能給他多少總分。
他把車靠在一個拐角上,背離大街,深入小巷,在大街的人流裡他反而感到寂寞。
哪兒有小酒店? 考試的分數他不大在乎,關鍵是那篇論文,是否在教授中“炸了”,他就喜歡往人堆裡扔這類“易燃易爆”的“違禁品”。
也許會有人對他喊:“你寫的不是論文,恐怕是一篇科學幻想小說!” 的确,他把這門科學拟人化了,并很得意自己的文來。
他還在論文結尾處引用了兩句惠特曼的詩—— 我相信一片草葉所需費的工程不會少于一顆星星; 一隻螞蟻、一粒沙和一個鹪鹑卵都是同樣地完美。
終于考完了。
這次“戰役”不亞于兩年前那場真實的戰争。
楊燹又活過來了!沖過來了!殺過來了!是否勝利,已與他無關了,他的樂趣在“沖殺”本身。
他走着。
假如此刻有喬怡陪同,他不反對。
喬怡等于他,是他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他靈魂中脆弱一面的體現。
記不起哪位哲人說過:一個人在自己所愛的人身上才能發現自己。
這一帶在拆房子,全變了樣……對了,就是這一帶,一九七六年,“專案人員”從他日記裡發現了“魏幺伯”的名字。
日記裡提到他與這個老頭常常一起喝酒。
他們問:“他是你的同夥嗎?” “他死了。
”他回答說。
“為什麼死的?!” 沒有回答。
怎麼死的?天曉得。
那老實一世的農民被當作“現行反革命”逮捕了。
因為“天安門廣場事件”後,這老人照舊每天夜裡去撕那些大字報、大标語回來燒火,一個看管糞場的人是買不起其它燃料的……楊燹得知他的遭遇,終于打聽到那個專押此類犯人的拘留所。
他對一幫面色冷峻的人喊着:“他不識字!他是文盲啊!……”而人們平靜地告訴他:此人已在被捕當夜死亡,大概由于過度受驚,心髒病猝發。
楊燹走出那個拘留所時象個木偶。
這個善良的、膽小的、誰也不敢惹的老人最終還是被吓死了……“專案組”審訊完畢,楊燹悶悶地喝了許多酒。
對喬怡的怨恨就是随酒意漸漸上漲的。
若不是她,他們怎麼會竊走他所有的日記?日記是他靈魂的密碼,他們居然随意亵渎,這無異于靈魂失去貞操。
他們難道配提起魏幺伯這個名字嗎?這神聖的老人。
當時,他漸漸失去了理智,昏昏沉沉地下樓,象幽靈一樣跟蹤喬怡,以至最終給了她緻命的一擊…… 那個小酒館在什麼位置?就是常和魏麼伯去解悶的那家?他的酒量就靠那些劣質的酒練出來的。
不行,認不出來了。
這一帶将扒光拆淨,讓位于一條現代化的幹道。
這是一九八二年初夏的黃昏。
一群紅領巾在植樹。
他們有十歲?十二歲?那個年代在他們清白的記憶裡留下一點什麼?當然,他們不會記住一個叫魏麼伯的老人的。
有什麼必要讓他們知道這個陰暗的故事呢?他們的義務,是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栽種新的樹苗。
不,不能喝酒。
酒是禍根,酒把他與喬怡感情的後路斷了。
他現在需要喬怡。
他飛快地蹬上車子,奔招待所而去。
這南方的闊葉林又一次掩護了他。
贊比亞發現身後早沒人追了,遠處還在有一搭沒一搭地放着槍。
他料想自己一定刷新了XX米障礙賽跑紀錄。
他憑直覺,知道自己沒有再度負傷!而那條傷腿此刻卻不甘寂寞,咧開大口喊疼了。
那傷口本來不曾愈合,這一折騰,索性大開特開,仿佛要把他體内所有的熱量和意志都釋放出去。
他有些吃不住勁了,順着一棵棕榈出溜下去。
他坐在地上,憎恨地盯着這條不争氣的腿。
這是什麼地方?顯然離那個山洞很遠了,因為他剛才跑的時候。
隻有一個念頭,把敵人引到相反方向,離姑娘們越遠越好。
天太黑,他無法看表,估計已是子夜時分。
沒有星星和月亮的夜,山峰失去了白天的遼遠感,一下子都逼到他面前。
他克服了一刹那的委頓,艱難地站立起來,強迫自己均勻地邁步,決不姑息那條傷腿。
他必須回到山洞去,那裡有四個姑娘,随時可能發生意外。
數來寶呢?他是否能脫險……他不敢想下去,隻是沒命地加快腳步。
他發現腳下出現一條小路。
奇怪,這荒山野林裡何故有一條顯然經人工修整過的路?這小路一端伸向山頂,另一端通向何方?……正當他百思不解時,不遠處的草叢裡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是什麼動物?是蛇?三月份,蛇該出洞了……不對,更象是人,人的喘息聲!他潛下身子,屏息靜氣,盡管動作極輕,對方還是察覺了,那邊也同時靜下來。
贊比亞全身緊貼地面,手指在槍扳機上慢慢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