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有這麼高尚啊?我就是個奸商。

    要說高尚,還是你們宋老師高尚啊!咱就是捐獻一點兒錢,宋老師才是拯救人靈魂的人,我這一顆肮髒的心也讓她給淨化了。

    ”劉遠航說:“老爸您不錯。

    您這點兒錢算是用到地方上了,值得!” 市一中領導了解到宋怡心輔導學生唯一收的一筆錢來自劉庚旺,而這筆錢最終捐給了患白血病的學生,大家都感慨萬端。

    方知行說:“我的判斷沒有錯吧?看人要看一貫,宋怡心要是愛錢,恐怕就沒有不愛錢的人。

    ”阮克剛贊歎說:“宋老師太高尚了,我等不能及。

    ” 匿名告狀信指名道姓點出宋怡心“經常到一個名叫惠明秀的學生家去補課。

    這是一個困難家庭,掙錢掙到這個學生身上,充分表現了宋怡心的貪婪”。

    經過調查,情況也不是匿名信反映的那樣。

     惠明秀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可她被編入奧賽班後,幾乎要失學。

    開學第一周,班主任宋怡心看出這孩子心事重重,問了問,惠明秀隻流淚不說話。

    後來經過家訪,宋老師了解到惠明秀家庭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屬于那種因家庭成員得大病導緻貧困的家庭。

    惠明秀的爸爸是老工人,媽媽沒有工作,原先曾經擺攤做小生意。

    惠明秀的哥哥惠明清上高二時患了骨癌,因病休學,經過住院治療,家裡弄得一貧如洗,最終惠明清被截肢,少了一條腿,總算把命保住了。

    這個男孩很有意志力,在身體還沒有恢複到可以複學的情況下開始複習功課,想盡快回到學校,然後考大學,将來憑借健全的大腦自食其力。

    惠明秀對哥哥充滿理解和同情,但又發愁父母無力支撐兄妹兩人讀書,于是情緒低落。

     宋怡心家訪回來立即找惠明秀談話:“我知道你為什麼發愁了。

    這說明你是一個很有責任心、很善良的好孩子。

    你哥哥也很好,得那麼大的病,從死亡線上走了一遭,仍然不願意放棄理想,真了不起!我想給你提個要求,不知道你能不能答應我?” “老師您說。

    ”惠明秀一雙清澈明麗的眼睛看着宋老師。

     “你一定不要分心,全心全意學好功課,保持優異成績,三年以後考上理想的大學。

    你有沒有這個決心?” “老師,我應該像您說的這樣,我也相信自己能做到。

    可是……” “不用‘可是’,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你肯定擔心父母在經濟上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你上學,因為哥哥繼續治療還需要花錢,他也有上大學的願望。

    對不對?” “嗯。

    ”惠明秀點點頭。

     “從長遠來說,你隻有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将來才能有一份好工作,才有可能拯救你的家庭。

    你哥哥也一樣,隻有實現了理想,将來他才有可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我是想告訴你,高中三年,上學的費用你不用發愁,我來幫你解決。

    ” “這怎麼行呢?宋老師,這絕對不可以,我憑什麼要把我家的困難轉嫁到您頭上。

    我可以休學,先去打工,掙夠了學費再回來念書。

    ”惠明秀直搖頭,不願接受老師的資助。

     “你沒有一技之長,更沒有社會經驗,一個小女孩打什麼工能掙來錢?這種想法不切實際。

    況且休學一段時間,功課就會生疏,再揀起來太費勁兒。

    老師真心幫助你,你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你可以這樣想,我資助你上高中算借錢給你,将來你有工作了,有出息了,再還給我,帶上利息也行嘛。

    ” 惠明秀感動得号啕大哭。

     宋怡心經常趕到惠家,補課的對象不是惠明秀,而是她的哥哥惠明清。

    她要讓惠明清把高一數學課系統地複習鞏固一遍,然後再預習高二課程,為他半年以後複學做準備。

    其實不光數學,其他功課如物理、化學、生物、英語等,宋怡心能給予輔導幫助的都不遺餘力。

    其實也不僅僅是功課,惠明清也有信心動搖的情況,因為身體殘疾帶來的不便,因為顧慮家庭經濟負擔曾想到放棄,因為從電視上看到殘疾青年就業困難帶來思想壓力,等等,故而宋怡心還要時時堅定這個勇敢男孩的信念,不斷給他以鼓舞,讓他總是能看到努力之後的收獲,從而增添繼續前行的勇氣。

    學校派人到惠明秀家做調查,更看清了宋怡心行為的高尚和内心世界的一片光明。

    惠明清剛剛用上宋怡心花錢為他購置的輪椅,男孩流着熱淚對調查的人說:“宋老師對我有人生再造之恩。

    她不僅僅幫助我們兄妹克服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而且她拯救了我的靈魂。

    我盡管殘疾,但是我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因為宋老師給了我信念,給了我力量。

    ” 真正弄清楚了宋怡心“做家教”的實情,阮克剛校長扼腕慨歎:“這個宋怡心啊,大象無形,大愛無疆,她是一個奇人。

    正因為她是一個奇人,故而常人難以理解,有人寫匿名信告她不足為奇。

    ” “不過,我們應該繼續調查,看看誰在告宋怡心的黑狀。

    ”方知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