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我讓你給人幫忙,又沒讓你違法亂紀。

    好自為之吧,我幫不了你。

    ”13章 宋怡心的高一(2)班麻煩挺多。

    名叫馮翌的女生又在長跑中暈倒,醫院查出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

    雖然孩子得白血病與每天練長跑沒有必然聯系,可畢竟是在老師帶領下跑步突然暈倒的,家長難免抱怨宋老師。

     “阮校長,我給您說說宋老師。

    ”馮翌媽媽和阮克剛老婆馬蘭是同事,與阮校長熟識,說話很随意,“高中生課業負擔夠重,宋怡心每天帶全班學生跑步有沒有必要啊?當然,我女兒得這種病,也不敢說和跑步有關系,可孩子學習很累,除了每天跑步,宋老師還别出心裁搞參觀之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馮翌突然發病,跟過分勞累有沒有關系呀?孩子住院了,我和她爸幹着急沒辦法,你們是不是管管宋老師,再别那麼搞啦,家長有意見。

    ” “哦哦,孩子得白血病,真是不幸,你們抓緊給馮翌治病啊。

    醫生說沒說孩子的病跟勞累、跑步鍛煉有關系?”阮克剛對家長的說法不以為然。

     “醫生沒說,是我想的,得這種病應該和體力超負荷有關系吧?我也不懂。

    ” “這是很嚴肅的事情,你不懂不要亂說。

    宋怡心是一中最好的老師,很有思想,事業心強,我相信她所做的一切,起碼主觀上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才,我很贊賞她。

    至于孩子得了這種病,學校深表同情。

    如果給孩子治病學校能幫忙,我們一定盡力,再不能抱怨宋老師。

    我相信她的學生病了,她也很着急,高中學生不敢耽誤課程啊。

    ” “那是那是,我就不說了,總歸孩子病了,我們自認倒黴。

    我隻是說高中學生跑步呀、社會實踐呀這些功課以外的事情不宜太多……” 盡管馮翌的家長在抱怨,宋老師卻為這個孩子住院治療憂心忡忡。

    她特意趕到醫院去看望馮翌。

     “宋老師,您來了。

    ”馮翌媽媽一臉愁苦,對宋怡心來看望女兒缺乏應有的熱情。

     “馮翌,你還好嗎?”宋怡心坐在病床邊,握住馮翌的手。

     “沒事兒,宋老師。

    您那麼忙,還來看我,我也想咱班同學。

    ”馮翌對老師心存感激,眼眶濕潤了。

     “許多同學都說要來看你,我說了,住院不能有太多的幹擾。

    我先來看看,回去以後會把你的情況告訴同學們。

    ” “宋老師,您告訴全班同學,我很好,我一定能戰勝病魔,早日回去上課。

    ”馮翌緊緊攥着老師的手。

     “馮翌真堅強。

    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戰勝病魔,我和全班同學都關心你支持你。

    ” “宋老師……”馮翌終于沒能忍住眼淚。

     宋怡心正在病床前和她的學生交談,馮翌爸爸到醫院來了。

    這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公司白領,他對老師來看望孩子連連稱謝。

    宋怡心從馮翌爸爸嘴裡了解到,孩子已經确診“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調整治療的同時,化療措施也要上。

    下一步準備轉院到省城陸軍醫院,那裡的幹細胞移植技術在本省最好。

     “這種病想要治愈,隻能寄希望于找到合适的幹細胞供體,進行骨髓移植。

    我們聯系了省城陸軍醫院,他們已經把馮翌的相關資料提供給了國家骨髓庫,也向海外求援,隻要能找到合适的供體,孩子的病還有希望。

    關鍵是骨髓配型難,另外,醫療費也很高。

    不管怎麼說,哪怕傾家蕩産,也要救孩子的命。

    ”馮翌爸爸送别宋老師說。

     馮翌一下子成了宋怡心最大的牽挂。

    從醫院回來,她一直思考着要怎樣幫助這個不幸的孩子。

    治療白血病需要數十萬醫療費,對富裕家庭來講,這些錢也許不算什麼,可是對一般工薪家庭很要命,假如能通過捐款的方式,幫助馮翌籌集一筆醫療費,就是對她最好的幫助。

    那麼,發動和組織學生捐款行不行呢?這樣做,既能幫助生病的馮翌,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心。

    問題是僅僅她所帶班級捐款,力量十分有限,于是宋怡心想從學校得到支持。

    她直接找了阮校長。

    阮克剛已經知道馮翌同學的病情,對宋怡心的想法表示支持:“宋老師,你可以先動員本班學生發起捐款,弄一個馮翌同學生病的情況介紹,再寫一份倡議書,然後我讓學校黨總支和學生處分别組織動員教職工和全校學生,可以搞個儀式,把事情弄大,估計能給馮翌一些幫助。

    ” 有了校長的首肯,宋怡心首先召開班會,很動感情地給高一(2)班同學講了馮翌得“再生障礙性貧血”會引起怎樣的嚴重後果,又講了馮翌同學對待病魔積極頑強的态度以及她對健康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感動得全班同學熱淚紛紛。

    宋老師帶頭捐獻一千元,号召同學們積極給馮翌捐款,但要從家庭經濟狀況出發量力而行,重在表達愛心,不必在捐款數量上攀比。

    盡管這樣,同學們情緒激動,都表示要盡最大努力支持馮翌同學戰勝病魔,紛紛捐出五十、一百,就連家庭特别貧困、享受政府或企業救助的個别學生也省下吃早點的錢,盡可能捐獻出一份愛心。

    也有少數家庭富裕的學生争取到家長的支持,捐獻出數百元甚至上千元,最典型的是建築商劉庚旺的兒子劉遠航,非要捐獻50元。

     “劉遠航同學,你捐的太多了。

    你們是學生,沒有收入,說是你捐獻,其實要靠家長支持,數量太大不合适。

    你說呢?”宋怡心專門找劉遠航談話。

     “沒事。

    我自願,我爸爸也支持,五千元我還覺得少了呢。

    ”劉遠航很不在乎地說。

     “劉遠航,你這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