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神木場

關燈
聞名京城五大鎮城寶物之一的神木場位于廣渠門外一公裡處,靠近通惠河,這裡最早是叫皇木場,到了清代才改稱神木場。

     之所以叫皇木場,是因為明朝建設皇宮的時候,所用的木料經過水路運抵京城,都堆放在這裡。

    建築皇宮用的木料可不是一般的木頭,全部是金絲楠木。

    紫禁城内的建築,多為金絲楠木的梁椽構築。

    從明代起至清代,金絲楠木就是皇家專用。

    金銮寶殿、金漆寶座、祖堂、佛龛等等,多為金絲楠木制作。

     金絲楠木,木紋呈金絲光澤優美異常,蓋世獨一,而且還水不浸、蚊不穴,不腐不蛀亦有幽香,曆經千年不腐不朽。

     據史書記載,在紫禁城和長陵的工程營造完畢後,特在皇木場留存一根巨大的金絲楠木以應“東方甲乙木”的五行之鎮,作為鎮城之寶,并設官兵守衛,以昭示久遠,保障平安。

    這棵巨大的金絲楠木,長6丈有餘,相傳當時兩個人騎在馬上隔木而立,誰也看不見誰,可見神木有多麼粗。

     據說乾隆皇帝登基後,“神木”托夢給他,說自己被冷落多年,刀斧加身,滿身傷痛。

    于是乾隆親臨皇木場視察,并親書《神木謠》一首并立碑以志,同時将所作的另一首詩也賜刻在碑的背面,在“神木”西側建立紅牆黃瓦的方形碑亭一座,同時建築了七間相連的瓦木結構的房屋,把“神木”覆蓋起來,周圍用青石欄杆圍護,以避風雨侵蝕,恢複了鎮城之寶的神威,此處也改稱神木場。

     李夢龍帶着李庚和醜哥走進神木場,眼前的景象卻讓三個人感覺有些凄涼,到處雜草叢生,滿目瘡痍。

    神木碑亭和保護神木的房屋雖然還在,卻因年久失修多處出現了坍塌。

    神木謠禦碑歪倒在地上,有一半已經被雜草和塵土掩埋。

     看到神木依然高高聳立在哪裡,李夢龍頓覺精神一振,高大的神木神威猶存,雖經曆了數百年的風雨,依然挺拔矗立,讓人暗暗稱奇。

     李夢龍繞着金絲楠木外面的青石圍欄慢慢轉了兩圈,眼睛上下打量着這根巨大的金絲楠木,手指卻在不經意地撫摸着戴在拇指上的翡翠扳指,心裡在暗暗琢磨着,扳指把自己引導到這裡來,肯定會在這裡找到線索。

     而李庚走到歪倒在地上的神木禦碑旁,彎下腰用手拂去碑上的塵土,慢慢讀着上面乾隆所作的神木謠: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澤連林扶。

    壽突靈椿忘榮枯,所樂不存屣棄渠。

    遠辭南海來燕都,甲乙青氣鎮權輿。

    是稱神木衆木殊,春明舊迹久聞予…… 李夢龍被李庚陰陽頓挫的聲音吸引,回頭朝碑亭那邊望去,就在李夢龍轉過身來的同時,突然愣住了,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原來在碑亭的不遠處有一個月亮門,就在月亮門口站着一個身穿白色短褂的男子,不過當李夢龍定睛去看的時候,那個男子晃了一下就消失了。

     李夢龍距離月亮門不過二三十米,雖然那個身影瞬間就消失了,他還是一眼就認出這個男子是張元子道長的關門弟子秋和,年齡僅僅比李夢龍大六七歲,平時都親切地稱呼他“秋和師叔”。

     白雲觀在城西,而這裡是城東,秋和師叔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來不及多想,李夢龍迅速朝月亮門那邊跑過去。

     月亮門外是一處菜園子,周圍有一圈破舊低矮的圍牆,當李夢龍跑到月亮門的時候,發現秋和師叔剛好從側面圍牆的一個豁口處跳了出去。

     李夢龍相信秋和師叔一定看到自己了,不過不明白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