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白雲觀

關燈
白雲觀位于北京城西便門外一公裡處,此觀始建于唐代,最早稱為天長觀。

    唐玄宗因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觀。

    觀内至今還有一座漢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頭頂束髻,長髯垂胸,身着道裝,據說就是唐代的遺物。

     白雲觀是“全真第一叢林”,是道教僅有的兩大教派之一的全真道的聖地。

    白雲觀享有如此盛名,是由于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邱處機晚年入居并仙逝于此觀。

    觀内有邱祖殿,奉祀全真龍門派始祖長春真人邱處機。

    殿内正中擺放着一個巨大的“瘿缽”,是用古樹根雕制而成。

    此缽為清朝雍正皇帝所賜,據說觀内道士生活無着落時,可擡着此缽到皇宮募化,宮中必有施舍。

    而邱處機的遺蛻就埋藏于此“瘿缽”之下。

     白雲觀還是老北京的世俗樂園,逢年過節熱鬧非凡,特别是農曆正月初一到初十的春節廟會,前來玩耍的人摩肩接踵。

    北京人有騎毛驢逛白雲觀的習俗,廟會上的毛驢,毛鬃刷得幹幹淨淨,額前還頂着紅綢紮的花,透露着喜慶勁。

     不過現在的白雲觀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日本人屯軍平津一帶,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地盯着京城,而且還不時地舉行軍事演習,伺機挑起戰争,兵荒馬亂的時候百姓哪裡還有心情來逛白雲觀。

     李夢龍來到白雲觀山門外時,剛好是正午時分,平日裡人流如織的山門此時卻見不到一個人影。

    雖然是豔陽高照,眼前的道觀卻顯得有些凄涼和蕭條,李夢龍的心裡忽然産生了一絲不安,直覺提醒他有什麼意外要發生。

     白雲觀内的一切對于李夢龍來說都很熟悉,從記事起父親就經常帶他來這裡。

    而且道長張元子也非常喜歡他,每次來總是要教他一兩招全真教的武功,李夢龍最拿手的天罡拳就是道長親自傳授的。

     顧不上多想,李夢龍一溜小跑來到山門前,漢白玉石拱券上的小石猴烏黑油亮,這是被無數人用手撫摸的結果,北京人相信摸了白雲觀的小石猴,諸事順利,所以來此的人都會撫摸一下小石猴。

    李夢龍也忍不住用手撫摸了一下小石猴,同時在心裡暗暗祈禱自己的親人平安無事。

     穿過山門,繞過影壁,便是窩風橋。

    有一個年輕的道人站在橋前擋住了李夢龍的去路。

     道人有二十多歲,穿白短褂,頭頂挽着發髻,手裡托着幾枚銅錢,面帶微笑地站在橋前。

    因為經常來白雲觀,對于觀中的道人,李夢龍多半都認識,眼前的這個年輕道人卻很面生,好像從未見過。

     “無量天尊。

    ”道人念了一聲常尊聖号,随後接着說:“客官好,您今天必須打中銅鈴才能從這裡過去。

    ” 窩風橋是在旱池上架的橋,橋下懸着一個巨形銅錢,在銅錢中間的錢眼中挂一鈴铛,平常從這裡走過的人都喜歡丢銅闆去擊打錢眼中的鈴铛,如果擊中就預示着财源廣進,萬事如意。

    老北京有名的“打金錢眼”的習俗說的就是這裡。

    以前每次來白雲觀李夢龍都會提起準備好一大把銅錢,為的就是擊打錢眼中的銅鈴。

     李夢龍感覺有些奇怪,以前來玩這個遊戲都是自願的,也沒見有道士攔在這裡,這跟攔路打劫差不多。

    現在李夢龍沒有心思玩這個,急忙對年輕的道人說:“對不起,我有急事要去見道長。

    ” 說着話李夢龍想從旁邊繞過去,沒想到這個道士身體一晃,就擋在了李夢龍的前面,道士快如閃電的身形讓李夢龍暗暗吃驚,他深知全真教的道士很多都身懷絕技,剛才這個道士施展的輕功就是全真教的絕技“金雁功”。

     因為有急事,李夢龍不想跟他糾纏下去,于是從口袋裡摸出一塊銀元放到道士手裡,同時拿起一枚銅錢,用食指和中指夾住銅錢,然後向五六米開外的橋下彈射出去。

     嘡啷,一聲清脆的響聲從橋下傳出來,李夢龍什麼話也沒說,快步跑上橋,身後傳來那個道人悠長的聲音“行善積德,萬事如意……” 過了窩風橋後,李夢龍就急匆匆地道觀的後院方向走去。

    整個道觀内非常安靜,建築物都掩映在高大的從松翠柏中,偶然有一兩個身穿藍色寬袍,頭上挽着束髻的道人悠閑地走過,他們似乎忘記塵世的喧嚣。

     全真教與其他道派是有區别的,其他道派是以符箓、降神驅鬼為主要宗教活動,戒律不嚴,道士可有家室,不必出家住廟,平時也不必總着道裝。

    全真道則主張道、釋、儒三道合一,不尚符箓,不事燒煉,戒律較嚴,道士必須出家住廟,不得飲酒茹葷。

    道帽也有差别,圓頂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