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關燈
小
中
大
唐小舟的話音剛落,君卓說話了。
他說,小舟啊,你是不知道,我的書發了二十萬是不錯,可盜版發了多少,你知道嗎?據出版社估計,可能三十萬了。
一些讀者寄給我的盜版樣本,已經達到了十多種。
連讀者都能分辨的盜版書,我們的文化管理部門分辨不出來?我不相信。
我們的市場,真的是自由市場啊,是一個沒有政府的自由市場。
所有的規定、法律,都是一紙空文,躺在那裡無法執行。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唐小舟原本想說點題外話,說點作家們高興的話,作為開場白,沒想到,這個話頭一開始,作家們不需要他的開場白了,直接進入正題。
另一個作家唐占東說,想一想八十年代,那真是文化的繁榮年代,那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書攤報攤,書報攤多過銀行多過米鋪,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買到最暢悄的雜志最暢悄的書。
節假日出門,大家不去逛商場不去逛公園,去逛書店,各新華書店人滿為患,卻又秩序井然。
年輕人約會,也約在新華書店。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市級縣級新華書店,關門的關門,還在營業的,為了生存,不得不拿出黃金攤位經營其他附加值高的商品,街頭書攤,基本已經見不到了,個體書店,一家接着一家倒閉。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現在書是怎麼賣?像賣菜一樣,論斤賣。
我看到雍州大學附近好幾家專賣盜版的書店,标明了十塊錢一斤。
文化的荒漠化傾向,比現實中的土地沙漠化嚴峻得多。
這麼一個邊緣化的文化市場,再不保護,怎麼得了?我做過調查,市場上,一本正版定價三十八九元的書,盜版市場賣十元十一元還算好的,還有那些論斤賣的,讓人哭笑不得。
有人可能以為,這充分說明,圖書的定價高了,有降價空間。
不然,十一元的書,怎麼賣?我來給你們算算賬。
盜版者為了減低印刷費,把字号縮小了,紙張用差了,甚至為了趕時間,根本不校對,錯謬百出。
這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找那些沒有資質的小印刷廠甚至地下印刷廠,這樣做,損害的是整個印刷行業。
同時,就算盜版書商精打細算,成本還是需要四五塊,他們每向外發一本書,毛利潤隻有幾角錢。
那麼,市場營悄者就可以賺錢了?市場上各環節,是定價的百分比賺取利潤的。
一般來說,二級批發賺百分之二十左右,市場零售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一本十一元的書,批發商賺兩塊左右,零售商賺的不到三塊錢。
若是三十八元呢?批發商賺七塊錢,零售商可以賺到八九塊錢。
可見,這些盜版書商,同時也損害了梁道的利益。
由這個産業鍊我們可以看到,盜版書商僅僅為了那麼一點點蠅頭小利,把整個市場搞垮了。
這些人是文化大盜,是文化殺手,不打擊怎麼得了?中國的文化,還能存活嗎?作家秋水說,剛才占東談到七八十年代。
對那個時代,我是非常了解的。
那 時,當作家風光啊,所有人都夢想成為作家夕為什麼夕因為高稿酬。
他這話一說,其他人都在笑。
秋水說,你們不要笑,我說高稿酬是有道理的。
不錯,那時的稿酬标準,是千字十元左右,高一點的十五元。
和現在的千字百元左右比起來,絕對值是很小。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那時的平均工資标準是多少?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月工資才四十二元。
這還因為我學曆高,工資略高于普通工人。
就算以這個為平均工資标準,千字的稿酬,也在平均月工資的五分之一左右。
你寫一萬字,就是平均月工資的兩倍。
現在呢?平均月工資兩千有吧?恐怕還不止,稿酬卻是千字百元,隻有平均工資的二十分之一。
你們說,哪個是高稿酬?作家們顯然認同這種
他說,小舟啊,你是不知道,我的書發了二十萬是不錯,可盜版發了多少,你知道嗎?據出版社估計,可能三十萬了。
一些讀者寄給我的盜版樣本,已經達到了十多種。
連讀者都能分辨的盜版書,我們的文化管理部門分辨不出來?我不相信。
我們的市場,真的是自由市場啊,是一個沒有政府的自由市場。
所有的規定、法律,都是一紙空文,躺在那裡無法執行。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唐小舟原本想說點題外話,說點作家們高興的話,作為開場白,沒想到,這個話頭一開始,作家們不需要他的開場白了,直接進入正題。
另一個作家唐占東說,想一想八十年代,那真是文化的繁榮年代,那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書攤報攤,書報攤多過銀行多過米鋪,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買到最暢悄的雜志最暢悄的書。
節假日出門,大家不去逛商場不去逛公園,去逛書店,各新華書店人滿為患,卻又秩序井然。
年輕人約會,也約在新華書店。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市級縣級新華書店,關門的關門,還在營業的,為了生存,不得不拿出黃金攤位經營其他附加值高的商品,街頭書攤,基本已經見不到了,個體書店,一家接着一家倒閉。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現在書是怎麼賣?像賣菜一樣,論斤賣。
我看到雍州大學附近好幾家專賣盜版的書店,标明了十塊錢一斤。
文化的荒漠化傾向,比現實中的土地沙漠化嚴峻得多。
這麼一個邊緣化的文化市場,再不保護,怎麼得了?我做過調查,市場上,一本正版定價三十八九元的書,盜版市場賣十元十一元還算好的,還有那些論斤賣的,讓人哭笑不得。
有人可能以為,這充分說明,圖書的定價高了,有降價空間。
不然,十一元的書,怎麼賣?我來給你們算算賬。
盜版者為了減低印刷費,把字号縮小了,紙張用差了,甚至為了趕時間,根本不校對,錯謬百出。
這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找那些沒有資質的小印刷廠甚至地下印刷廠,這樣做,損害的是整個印刷行業。
同時,就算盜版書商精打細算,成本還是需要四五塊,他們每向外發一本書,毛利潤隻有幾角錢。
那麼,市場營悄者就可以賺錢了?市場上各環節,是定價的百分比賺取利潤的。
一般來說,二級批發賺百分之二十左右,市場零售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一本十一元的書,批發商賺兩塊左右,零售商賺的不到三塊錢。
若是三十八元呢?批發商賺七塊錢,零售商可以賺到八九塊錢。
可見,這些盜版書商,同時也損害了梁道的利益。
由這個産業鍊我們可以看到,盜版書商僅僅為了那麼一點點蠅頭小利,把整個市場搞垮了。
這些人是文化大盜,是文化殺手,不打擊怎麼得了?中國的文化,還能存活嗎?作家秋水說,剛才占東談到七八十年代。
對那個時代,我是非常了解的。
那 時,當作家風光啊,所有人都夢想成為作家夕為什麼夕因為高稿酬。
他這話一說,其他人都在笑。
秋水說,你們不要笑,我說高稿酬是有道理的。
不錯,那時的稿酬标準,是千字十元左右,高一點的十五元。
和現在的千字百元左右比起來,絕對值是很小。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那時的平均工資标準是多少?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月工資才四十二元。
這還因為我學曆高,工資略高于普通工人。
就算以這個為平均工資标準,千字的稿酬,也在平均月工資的五分之一左右。
你寫一萬字,就是平均月工資的兩倍。
現在呢?平均月工資兩千有吧?恐怕還不止,稿酬卻是千字百元,隻有平均工資的二十分之一。
你們說,哪個是高稿酬?作家們顯然認同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