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關燈
隻是末流。

    官場的主流,是王道,是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舉重若輕地找到解決複雜問題的簡單辦法。

    徐易江說,唐哥,這一點,我也有同感。

    隻是,我理解還不夠深,你能不能給我深入地講一講?唐小舟說,有關這一點,我也是在慢慢地學,慢慢地體會。

    我覺得,當官其實和做别的事一樣,是一種技術。

    隻不過,當官所需要的智商情商,比做别的事多得多。

    當官的人.追求用最簡單的最佳的辦法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這一點非 常難以做到,一般原則是努力找到最好的方法,阻力避免最壞的結果。

    怎樣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其豐宮的經驗,深厚的知識積累,以及對世事人情透徹的洞悉和理解。

    所以,官員處理事情,總會與衆不同,總是充滿政治智慧,在别人眼裡,就容易被看成是陰謀或者是手段。

    其實,最準确的表達,應該是技術。

    徐易江說,可是,我們也确實看到很多陰謀或者手段啊。

    唐小舟說,是的。

    這是因為陰謀和手段更容易傳播,或者說,中國人太推崇三國演義中的謀略了,于是認定謀略是最高智慧。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錯誤地引導了中國幾千年,甚至直接将中國文化導向錯誤路徑的謬論。

    趙書記曾提到三名話,王者伐道,智者伐交,武者伐謀。

    我覺得,說的就是政治智慧的三個層次,而謀,隻是最低一個層次。

    徐易江說,這三句話有點高深。

    唐小舟說,王者伐道,這裡面說的王者,并不是指皇帝或者大王,而是指最高層次,最高政治智慧者。

    伐,在中國字裡,通常被理解成讨伐,我認為,伐其實包涵運用、實踐的意思,道,指的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順勢而為。

    應該說,最高政治智慧,就是順勢而為。

    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才是王道。

    最難做到的,就是認清這個勢。

    所以,王道也是最高政治智慧,因為能夠認清勢并且順應勢的人,少之又少。

    徐易江說,我有一點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擁有最高政治智慧的人是王者。

    其次,是智者。

    智者在運用政治智慧的時候,更多的采用外交手段。

    唐小舟說,這裡所說的交,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外交,也可以是社交,還可以是交易,置換,或者可以更簡單地理解,是平等的交往、交流,是一種權力力學上的平衡。

    不僅官場需要平衡,整個世界,都需要平衡。

    平衡一旦打破,招緻的必然是災難。

    至于武者伐謀,相信你已經理解了,武者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隻是智者之下的一個層次,也可以認為是有勇者或者武将。

    對于這一部分人,最高的政治智慧,就是運用謀略。

    而謀略,又分為兩個部分,陽謀和陰謀。

    可見.陰謀不僅是政治智慧的末流.而且.最多也隻占政治智慧的六分之一。

     徐易江說,如果用你這種觀點,就能很好地理解諸葛亮如此善于謀略,卻不能令三分天下歸于一統。

    首發唐小舟說,是的,所以我說,三國演義這本書誤國誤民。

    我們把諸葛亮推為天下第一智慧,卻又無法解釋,這天下第一智慧,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根本原因在于,所謂的第一智慧,其實是第三智慧,其實隻是末流。

    諸葛亮之所以不能一統天下,在于他缺乏第一智慧,鮮有第二智慧,慣于第三智慧。

    與之相比,我們會發現,曹操更善于王道。

    但因為我們極度推崇諸葛亮的智慧,刻意抹黑王道,貶低平衡。

    這其實是一種文人手法,為了寫作的需要所進行的營造。

    史記和三國演義都隻是小說,卻被我們當作曆史、文化甚至哲學教科書來讀,以至于成了民族文化的血液,這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悲劇。

    晚上,趙德良設宴款待客人,吃飯之前,有一點小小的空餘時間,這是留給雙方做一些飯前準備工作或略作休憩的。

    趁着這個機會,身邊一圈人向趙德良彙報工作。

    江育奇早已經在這裡等着,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彙報,等他彙報完,留給唐小舟和徐易江的時間,不多了。

    徐易江要向趙德良彙報的還有幾件事,有關溫瑞隆和陳運達沖突的事,僅僅隻是說明溫省長打電話求見,多餘的話,完全沒機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