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香雪海

關燈
駁的山門,隻有三個銅黃的大字“法源寺”熠熠生輝。

     金冉冉是第一次來法源寺,既虔誠又新奇,随丁能通過了天王殿,布袋和尚、護法韋馱像在任何寺廟都一樣,一個嬉皮笑臉,一個惡煞兇神。

     來到大雄寶殿前,兩個人燒香拜過佛後,一個熟悉的聲音說:“能通,久違了!” 丁能通回身一看正是智善師傅,雙手合十,立于身後。

     “智善師傅,好久不見了,您身體好嗎?”丁能通關切地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能通偕紅顔知己,一定是為了滿園的丁香而來的吧?” “智善師傅,每當丁香花開的時候,我便想起杜甫寫的那首詩:‘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豔。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

    晚堕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丁香是樸素而内秀的花中君子,丁香之芳可與蘭花媲美,我是官場上的俗人,既需要在莊嚴的梵呗聲中靜靜心,也需要用這聖潔的花香洗滌一下靈魂啊!”丁能通頗有感悟地說。

     “能通,你有這番感悟真是難得!丁香花姿容媚秀,花繁香濃,大概是由于花朵纖小文弱,枝條細長柔軟,又經常纏繞在一起,很容易給人一種情思百結之感,因此,曆代騷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有關‘丁香結’的詩句,這才又給它取了‘情客’、‘百結’的雅名。

    我見這位女施主眉間有婉約的惆怅,怕是為情所困,結了心結。

    ”智善和藹地笑道。

     “智善大師,那些百結的花兒是枝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哀婉、惆怅的情愫讓那些花兒變得那麼沉重嗎?” 金冉冉猶如細葉浮毛,疏花素豔的丁香天生有一種自然顫動的風韻。

     “智善師傅,我這位紅顔知己叫金冉冉,是一位作家。

    ”丁能通補充道。

     “金施主,談到丁香有一段凄美的傳說,講的是宋代有位書生,進京趕考,在一客棧住宿,傳呼茶房小姐上酒。

    姑娘斟酒時說:‘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請先生适飲’,并請賜對。

    考生本欲對答,無奈才疏學淺,終未對上。

    冷酒傷肝,一命嗚呼。

    茶房小姐十分内疚,故在清明祭祀時節,為其掃墓,竟然發現墳頭上長出一棵丁香花。

    小姐回家後,當晚夢見考生對她說:‘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供小姐欣賞。

    ’小姐悲喜交加,醒來後就作了一副對聯祭奠墓前:‘生前痛飲冰冷酒,含恨九泉;死後飽賞丁香花,流芳百載。

    ’一樹百枝千萬結,不能承受也得承受,沉重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五代南唐後主大詞人李煜才說:‘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 “智善師傅,法源寺是一部曆史書,冉冉是第一次來法源寺,您給她介紹介紹法源寺的曆史,說不定她會寫出另一本《北京法源寺》呢!” 丁能通說完,智善笑道:“好好好,兩位施主這邊請!” 就這樣,丁能通和金冉冉跟着智善,一邊走一邊聽和尚講解,說話間,三人走進第三重殿,丁能通不期然與一尊立佛對面而視,佛像是銅鑄的,雙手合十,身披明黃的袈裟,面容雍容,呈半月形的眼梢與微微上翹的嘴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慈悲為懷的心态。

     智善微笑着問:“能通喜歡這尊佛像?” 丁能通點點頭說:“這尊佛像鑄得真是精美,雖是銅鑄,看上去仿佛紫檀的一般。

    ” 金冉冉接着話茬兒說:“我覺得這尊佛像兼備了包容與堅忍,曆劫與愉悅的雙重氣質。

    智善師傅,我說得對嗎?” 智善哈哈笑着說:“金施主,眼睛所見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啊!他叫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的堂弟,稱多聞第一,記憶力極好,佛祖說法都是由他記下才得以流傳後世的,他最先提出男女平等,勸佛陀讓女人也可以信佛,為此,佛的正法減去五百年壽命。

    當然,也因為他的相貌俊逸而墜入色劫,多虧佛祖及時發現,派出文殊師利保護才免于劫難!” “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