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征八上 志第十七

關燈
景明元年三月乙已,恆嶽祠災。

     肅宗正光元年五月,鈎盾禁災。

     孝昌二年夏,幽州遒縣地燃。

     三年春,瀛州城内大火,燒三千餘家。

     出帝永熙三年二月,永甯寺九層佛圖災。

    既而時人鹹言有人見佛圖飛入東海中。

    永甯佛圖,靈像所在,天意若曰:永甯見災,魏不甯矣。

    渤海,齊獻武王之本封也,神靈歸海,則齊室将興之驗也。

     三月,并州三級寺南門災。

     孝靜天平四年秋,鄴阊阖門東阙火。

     武定三年冬,汾州西河北山火潛行地下,熱氣上出。

     黑眚黑祥 世祖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東南有黑氣,廣一丈,長十丈。

    占有兵。

    二月,慕容渴悉鄰反于北平。

     顯祖皇興三年正月,河濟起黑雲,廣數裡,掩東一陽一城上,昏暗如夜。

    既而東一陽一城潰。

     世宗景明三年九月己卯,黑氣四塞。

    甲辰,揚州破蕭衍将張嚣之,斬級二千。

     赤眚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丁未夜,有三白氣從地出,須臾,變為黃赤,光明照地。

     十六年九月丁已,昏時,赤氣見于西北,長二十丈,廣八九尺,食頃乃滅。

     世宗延昌元年三月丙申,有赤氣見于天,自卯至戌。

     肅宗正光元年十一月辛未,西北赤氣竟天畔,似火氣。

    京師不見,涼州以聞。

     三年九月甲辰夜,西北有赤氣似火焰,東西一匹餘。

    北鎮反亂之征。

     五年五月癸酉申時,北有赤氣,東西竟天,如火焰。

     莊帝永安三年十一月己醜,有赤氣如霧,從顯一陽一殿階西南角斜屬步廊,高一丈許,連地如绛紗幔,自未至戌不滅。

    帝見而惡之,終有幽崩之禍。

     孝靜天平三年正月己亥戌時,東方有赤氣,可三丈餘,三食頃而滅。

     青眚 莊帝永安三年六月甲子申時,辰地有青氣,廣四尺,東頭緣山,西北引,至天半止。

    西北戌地有黑赤黃雲,如山峰,頭有青氣,廣四尺許,東南引。

    至天半,二氣相接。

    東南氣前散,西北氣後滅。

    亦帝執崩之征也。

     夜妖 班固說:夜妖者,雲風并起而杳冥,故與常風同象也。

    溫而風,則生螟螣之孽。

     世宗正始元年六月乙已,晦。

     八月甲辰,晝晦。

     人彖 劉歆說: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上嫚下暴,則一陰一氣勝,水傷百谷,衣食不足,一奸一宄并作,故其極惡也。

    一曰,民多被刑,貌醜惡也。

    班固以為六畜謂之禍,言其著也;及人,謂之彖彖,病貌,言寝深也。

     太宗永興三年,民烏蘭喉下生骨,狀如羊角,長一尺餘。

     高祖太和十六年五月,尚書李沖奏:“定州中山郡毋極縣民李班虎女獻容以去年九月二十日右手大拇指甲下生一毛一九一莖一,至十月二十日長一尺二寸。

    ” 肅宗熙平二年十一月己未,并州表送祁縣民韓僧真女令姬從母右肋而生。

    靈太後令付掖庭。

     正光元年五月戊戌,南兗州下蔡郡有大人迹,見行七步,迹長一尺八寸,廣七寸五分。

     高祖延興三年秋,秀容郡婦人一産四男,四産十六男。

     莊帝永安三年十一月丁卯,京師民家妻産男,一頭、二身、四手、四腳、三耳。

     太和十六年十一月乙亥,高祖與沙門道登幸侍中省。

    日入六鼓,見一鬼衣黃褶褲,當戶欲入。

    帝以為人,叱之而退。

    問諸左右,鹹言不見,唯帝與道登見之。

     顯祖皇興二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

     世宗永平三年四月,平一陽一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是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

     金沴 太和十九年六月,徐州表言丈八銅像汗流于地。

     永安、普泰、永熙中京師平等寺定光金像每流汗,國有事變,時鹹畏異之。

     永安三年二月,京師民家有二銅像,各長尺餘,一頤下生白毫四,一頰傍生黑一毛一一。

     龍蛇之孽 《洪範論》曰:龍,鱗蟲也,生于水。

    雲亦水之象,一陰一氣盛,故其象至也,人君下悖人倫,上亂天道,必有篡殺之禍。

     世祖神三年三月,有白龍二見于京師家人井中。

     真君六年二月丙辰,有白龍見于京師家人井中。

    龍,神物也,而屈于井中,皆世祖暴崩之征也。

     肅宗正光元年八月,有黑龍如狗,南走至宣一陽一門,躍而上,穿門樓下而出。

    魏衰之征也。

     莊帝永安二年,晉一陽一龍見于井中,久不去。

    莊帝暴崩晉一陽一之征也。

     前廢帝普泰元年四月甲寅,有龍迹自宣一陽一門西出,複入城。

    乙卯,群臣入賀,帝曰:“國将興,聽于民;将亡,聽于神。

    但當君臣上下,克己為治,未足恃此為慶。

    ” 馬禍 《洪範論》曰:馬者,兵象也,将有寇戎之事,故馬為怪也。

     肅宗熙平二年十一月辛未,恆州送馬駒,肉尾長一尺,處不生一毛一。

     正光元年九月,沃野鎮官馬為蟲入耳,死者十四五。

    蟲似螝,長五寸已下,大如箸。

     牛禍 《洪範論》:《易》曰“坤為牛”,坤,土也,土氣亂則牛為怪,一曰牛禍。

    其象,宗廟将滅。

    一曰,轉輸煩則牛生禍。

     世宗景明二年五月,冀州上言長樂郡牛生犢,一頭、二面、二口、三目、三耳。

     羊禍 《洪範論》曰:君不明,失政之所緻。

     高祖太和二十三年三月,肆州上言一陽一曲縣羊生羔,一頭,二身,一一牝一,一牡,三耳,八足。

    尋高祖崩,六輔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