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十一 禮四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涿,後漢屬間國,晉複。
有郝神、高一陽一城。
博野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
蠡吾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
有清涼城、颛顼城、蠡吾城、石羊壘。
易前漢屬涿,後漢、晉屬河間,後屬。
有易京。
扶輿前漢屬涿,後漢罷,晉複屬前漢、晉曰樊輿,後罷。
太和中改,複。
新城二漢、晉曰北新城。
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
樂鄉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複屬。
有樂鄉城。
永甯有班姬神、石蘭神。
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晉置章武國,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
治京城。
有平城、樂平城。
平舒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二漢、晉曰東平舒。
有章武城、平鄉城。
有城頭神、裡城神。
束州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有束州城。
文安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
西章武正光中分淪州章武置。
有章武城。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并信都,和帝永元三年複,晉仍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 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
有武垣城、小陵城。
樂城二漢、晉屬,治河間城。
有高平陵、二王陵。
中水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
莫阝後漢、晉屬,治陵城。
有鄚城。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
領郡三 縣十五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 趙郡秦邯鄲,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鄲,後漢建武中複,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平棘城。
房子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
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元氏城、大嶺山。
高邑二漢屬常山。
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
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
有高邑城。
栾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
有栾城。
钜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钜鹿置,治舊楊城。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二漢、晉屬,治廮陶城。
有沃州城。
宋子二漢屬,後罷。
永安二年複,治宋子城。
西經永字二年分經縣置。
有邑城、三女神。
腹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
有曆城。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钜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
孝昌中屬。
領縣六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 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晉屬,後罷。
景明二年複,治钜鹿城。
有平鄉城。
南栾二漢屬钜鹿,晉罷,後複。
真君六年并柏人,太和二十一年複。
有南栾城。
钜鹿二漢、晉屬钜鹿,後屬。
柏人二漢、晉屬。
有柏人城、柏鄉城。
廣阿前漢屬钜鹿,後罷。
太和十三年複。
有廣阿城、堯台、大一陸陂、銅馬祠。
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
太和二十一年複。
有中丘城、伯一陽一城、鵲山祠。
淪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
領郡三 縣十二 戶七萬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一陽一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并章武,熙平二年複。
領縣四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
前漢曰千童,靈帝改。
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
浮一陽一郡治。
二漢、晉屬渤海。
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
有浮水。
高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高城。
有平津鄉。
興和中绾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
武定末罷。
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
治章武城。
有漢武帝台。
漳水,入海。
有沾水。
大家姑祠。
俗雲海神,或雲麻姑神。
樂陵郡晉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樂陵郡治。
二漢屬平原,後屬。
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
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
一陽一信二漢屬渤海,晉屬。
治一陽一信城。
有鹽山神祠。
厭次二漢屬平原,後漢曰富平,孝明改,晉屬。
治馬領城。
有蒲台祠。
有富城,邵續居之,号邵城。
中有鐵柱神、羊闌城。
濕沃前漢屬千乘國,後罷,晉複屬。
治亂城。
有故暗合、延鄉城、後父城。
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複,治般界。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般城。
有故般河。
重合二漢、晉屬渤海。
正平元年并安陵,太和十八年複,後屬渤海。
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重合城。
有苑康冢、勞敬通墓。
重平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複屬。
有歐一陽一歙冢。
平昌二漢、晉屬平原。
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
太和二十二年複,屬渤海。
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平昌城。
肆州治九原。
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
領郡三 縣十一 戶四萬五百八十 口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領縣五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
真君七年并雲中、九原、晉昌屬焉。
永安中屬。
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關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
一陽一曲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
有羅一陰一城、一陽一曲澤。
平寇真君七年并三堆、朔方、定一陽一屬焉。
永安中屬。
有雞頭山神祠、三會河。
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并平河屬焉。
永安中屬。
有索山祠。
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複改。
永安中屬。
有思一陽一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秀客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并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秀容永興二年置。
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護君神、風神。
石城永興二年置。
有大頹石神。
肆盧治新會城。
真君七年并三會屬焉。
有清天神、大羅山、台城、大邗城。
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
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雁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複。
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
領縣二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
有一陰一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
有東西二平原。
幽州治薊城。
領郡三 縣十八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口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郡故燕,漢高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一陽一郡,宣帝更為國,後漢光武并上谷,和帝永元年六年複為廣一陽一郡,晉改為國,後改。
領縣五 戶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薊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
廣一陽一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廣一陽一城。
良鄉二漢屬涿,晉屬範一陽一,後屬。
治良鄉城。
有大房山神。
軍都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
安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安次城、苌道城。
範一陽一郡漢高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
領縣七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二漢屬涿,晉屬。
有涿城、漢平城、鸾城。
固安二漢屬涿,晉屬。
有固安城、永一陽一城、金台、三公台、易台。
範一陽一二漢屬涿,晉屬。
有長安城、範一陽一城、梁門陂。
苌鄉晉屬。
有苌鄉城。
方城前漢屬廣一陽一,後漢屬涿,晉屬。
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
容城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
太和中複。
遒二漢屬涿,晉屬。
有遼城、南北二遒城。
漁一陽一郡秦始皇置。
真君七年并北平郡屬焉。
領縣六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
真君攻年并泉州屬。
有泉州城、雍奴城。
潞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
真君七年并安樂、平谷屬焉。
有樂山神。
無終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無終城、狼山。
漁一陽一二漢屬,晉罷,後複。
有漁一陽一城、阙樂城、桃花山。
土垠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北平城。
徐無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徐無城。
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
治白馬城。
領郡十二 縣三十一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十萬三十九 平一陽一郡晉分河東置。
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一 禽昌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
神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
真君二年改,七年
有郝神、高一陽一城。
博野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
蠡吾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
有清涼城、颛顼城、蠡吾城、石羊壘。
易前漢屬涿,後漢、晉屬河間,後屬。
有易京。
扶輿前漢屬涿,後漢罷,晉複屬前漢、晉曰樊輿,後罷。
太和中改,複。
新城二漢、晉曰北新城。
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
樂鄉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複屬。
有樂鄉城。
永甯有班姬神、石蘭神。
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晉置章武國,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
治京城。
有平城、樂平城。
平舒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二漢、晉曰東平舒。
有章武城、平鄉城。
有城頭神、裡城神。
束州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有束州城。
文安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
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
西章武正光中分淪州章武置。
有章武城。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并信都,和帝永元三年複,晉仍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 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
有武垣城、小陵城。
樂城二漢、晉屬,治河間城。
有高平陵、二王陵。
中水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
莫阝後漢、晉屬,治陵城。
有鄚城。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
領郡三 縣十五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 趙郡秦邯鄲,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鄲,後漢建武中複,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平棘城。
房子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
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
有元氏城、大嶺山。
高邑二漢屬常山。
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
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
有高邑城。
栾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
有栾城。
钜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钜鹿置,治舊楊城。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二漢、晉屬,治廮陶城。
有沃州城。
宋子二漢屬,後罷。
永安二年複,治宋子城。
西經永字二年分經縣置。
有邑城、三女神。
腹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
有曆城。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钜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
孝昌中屬。
領縣六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 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晉屬,後罷。
景明二年複,治钜鹿城。
有平鄉城。
南栾二漢屬钜鹿,晉罷,後複。
真君六年并柏人,太和二十一年複。
有南栾城。
钜鹿二漢、晉屬钜鹿,後屬。
柏人二漢、晉屬。
有柏人城、柏鄉城。
廣阿前漢屬钜鹿,後罷。
太和十三年複。
有廣阿城、堯台、大一陸陂、銅馬祠。
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
太和二十一年複。
有中丘城、伯一陽一城、鵲山祠。
淪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
領郡三 縣十二 戶七萬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一陽一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并章武,熙平二年複。
領縣四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
前漢曰千童,靈帝改。
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
浮一陽一郡治。
二漢、晉屬渤海。
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
有浮水。
高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高城。
有平津鄉。
興和中绾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
武定末罷。
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
治章武城。
有漢武帝台。
漳水,入海。
有沾水。
大家姑祠。
俗雲海神,或雲麻姑神。
樂陵郡晉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樂陵郡治。
二漢屬平原,後屬。
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
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
一陽一信二漢屬渤海,晉屬。
治一陽一信城。
有鹽山神祠。
厭次二漢屬平原,後漢曰富平,孝明改,晉屬。
治馬領城。
有蒲台祠。
有富城,邵續居之,号邵城。
中有鐵柱神、羊闌城。
濕沃前漢屬千乘國,後罷,晉複屬。
治亂城。
有故暗合、延鄉城、後父城。
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複,治般界。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般城。
有故般河。
重合二漢、晉屬渤海。
正平元年并安陵,太和十八年複,後屬渤海。
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重合城。
有苑康冢、勞敬通墓。
重平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複屬。
有歐一陽一歙冢。
平昌二漢、晉屬平原。
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
太和二十二年複,屬渤海。
熙平中屬樂陵,後屬。
治平昌城。
肆州治九原。
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
領郡三 縣十一 戶四萬五百八十 口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領縣五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
真君七年并雲中、九原、晉昌屬焉。
永安中屬。
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關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
一陽一曲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
有羅一陰一城、一陽一曲澤。
平寇真君七年并三堆、朔方、定一陽一屬焉。
永安中屬。
有雞頭山神祠、三會河。
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并平河屬焉。
永安中屬。
有索山祠。
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複改。
永安中屬。
有思一陽一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秀客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并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秀容永興二年置。
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護君神、風神。
石城永興二年置。
有大頹石神。
肆盧治新會城。
真君七年并三會屬焉。
有清天神、大羅山、台城、大邗城。
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
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雁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複。
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
領縣二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
有一陰一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
有東西二平原。
幽州治薊城。
領郡三 縣十八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口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郡故燕,漢高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一陽一郡,宣帝更為國,後漢光武并上谷,和帝永元年六年複為廣一陽一郡,晉改為國,後改。
領縣五 戶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薊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
廣一陽一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廣一陽一城。
良鄉二漢屬涿,晉屬範一陽一,後屬。
治良鄉城。
有大房山神。
軍都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
安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一陽一,晉屬。
有安次城、苌道城。
範一陽一郡漢高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
領縣七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二漢屬涿,晉屬。
有涿城、漢平城、鸾城。
固安二漢屬涿,晉屬。
有固安城、永一陽一城、金台、三公台、易台。
範一陽一二漢屬涿,晉屬。
有長安城、範一陽一城、梁門陂。
苌鄉晉屬。
有苌鄉城。
方城前漢屬廣一陽一,後漢屬涿,晉屬。
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
容城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
太和中複。
遒二漢屬涿,晉屬。
有遼城、南北二遒城。
漁一陽一郡秦始皇置。
真君七年并北平郡屬焉。
領縣六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
真君攻年并泉州屬。
有泉州城、雍奴城。
潞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
真君七年并安樂、平谷屬焉。
有樂山神。
無終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無終城、狼山。
漁一陽一二漢屬,晉罷,後複。
有漁一陽一城、阙樂城、桃花山。
土垠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北平城。
徐無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
有徐無城。
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
治白馬城。
領郡十二 縣三十一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十萬三十九 平一陽一郡晉分河東置。
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一 禽昌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
神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
真君二年改,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