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六 地形二中

關燈
漢、晉屬平原,後罷,景明三年複。

     東濟北郡孝昌三年置。

     領縣三 戶二千四百六十四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肥城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罷,後複屬。

    治肥城。

     谷城後漢屬東郡,晉屬濟北,後屬。

     蛇丘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

     光州治掖城。

    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延興五年改為鎮,景明元年複。

     領郡三 縣十四 戶四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口十六萬九百五十 東萊郡漢高帝置。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五 口六萬二千四十四 掖州、郡治。

    二漢屬。

    晉罷,後複。

    有掖山祠、秀一陽一山、斧山。

     西曲城二漢、晉曰曲城,屬,後改。

    有倉石山。

     東曲城皇興中分曲城置。

    有昌丘、日山。

     盧鄉二漢、晉屬。

    有高君山、方山。

     長廣郡晉武帝置。

    治膠東城。

     領縣六 戶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 口五萬一千五百六十七 昌一陽一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複,後屬。

    有挺城、望石山、凡馬祠、五龍廟、浮遊水。

     長廣前漢屬琅邪,後屬東萊,晉屬。

    有馬山祠、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沽水。

     不其前漢屬琅邪。

    後漢屬東萊,晉屬。

    有牢山、魚脊山。

     挺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晉屬。

    有樂毅城。

     即墨郡治。

    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

    有三戶山、膠水、甯戚冢。

     當利二漢、晉屬東萊,後屬。

    有當利城。

     東牟郡孝昌二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丘。

     領縣四 戶一萬七百四十八 口四萬七千三百三十八 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複。

    有之罘山、成山、牟城。

    東牟城、劉一寵一墓、風山。

     黃二漢、晉屬東萊。

    有黃城、萊山祠、龍溪。

     惤二漢、晉屬東萊。

    有弦城、羅山。

     觀一陽一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後罷。

    興和中複屬。

    有淳城城、觀一陽一城、昌城、馬賓山、牛耳山。

     梁州天平初置。

    沼大梁城。

     領郡三 縣七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一陽一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

    治雍丘城。

     領縣五 戶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一陽一夏前漢屬淮一陽一,後漢屬陳國,晉初并梁,惠帝複。

    真君七年并扶溝,太和十二年複。

    治一陽一夏城。

    有大小扶溝。

     雍丘二漢、晉屬陳留。

    郡治。

    有抱城、廣陵城、高一陽一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

     濟一陽一二漢、晉屬陳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

    有濟一陽一城、外黃城、東缗城、崔城。

     圉城二漢、晉曰圉。

    前漢屬淮一陽一,後漢、晉屬陳留,後罷。

    景明元年複,後改。

    有沙城。

     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複。

    有直一陽一城、牖鄉、牖倉。

     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

    治開封城。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七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荥一陽一。

    真君八年并苑陵,景明元年複,孝昌中屬陳留。

    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

     尉氏二漢、晉屬陳留。

    興安初并苑陵,太安三年複。

    治尉氏城。

    有陵有亭。

     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複。

     領縣三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儀州、郡治。

    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二年複。

    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

    渠水在大梁城東分為蔡渠。

    聖子淵、雉台。

    封丘二漢、晉屬。

    真君九年并酸棗,景明二年複。

    治封丘城。

    有封丘台、白溝。

     小黃二漢、晉屬。

    真君八年并外黃,太和中複。

    有昭靈後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

     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

    皇興中改。

     領郡九 縣三十九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漢高帝置。

     領縣八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

    二漢、晉屬。

    有武陵城。

     臨汝劉裕置,魏因之。

    有固城。

     平輿二漢、晉屬。

    有平輿城。

     安城二漢、晉屬。

     西平二漢、晉屬。

    瞿一陽一二漢、晉為泸一陽一,屬,後改。

    有瞿一陽一城。

     一陽一安二漢、晉屬。

     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颍川郡太和六年置。

     領縣三 戶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萬六百四十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

    有邵陵城、鄧城。

     臨颍二漢、晉屬。

    有葛丘、王陵城。

     曲一陽一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罷,後複屬。

    有華嶽祠、郾城。

     汝一陽一郡 領縣三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 汝一陽一郡治。

    二漢、晉屬汝南,後屬。

    有章華台。

     武津有武津城。

     征羌後漢屬汝南,後屬。

     義一陽一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義一陽一 清丘有锺離城。

     平一陽一有馬鄉城。

     真一陽一有宜春城。

     安一陽一後漢屬汝南,晉罷,後複屬。

    有真一陽一城。

     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後複。

    治石母台。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一陰一。

    孝昌中陷,後複屬。

     鲖一陽一二漢屬汝南,晉屬汝一陰一,司馬衍并新蔡,後複屬,魏因之。

    永安中陷,武定中複。

    有蔡城。

     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一陰一。

    前漢浸,後漢光武更名,後屬。

     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後複。

     領縣四 戶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懷有樂山。

     安昌前漢屬汝南,後屬。

     懷德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

     昭越有木連山。

     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領縣三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義綏 遂甯 武一陽一 城一陽一郡太和三年置,後罷,武定初複。

     領縣五 戶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安定 淮一陰一 真一陽一 建興 建甯 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興和中置。

     光城興和中置。

     安蠻興和中置。

     新蔡興和中置。

     汝南興和中置。

     北豫州後治台谯,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

    司馬德宗置司州。

    泰常中複,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複。

     領郡三 縣十二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口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廣武郡天平初分,荥一陽一置。

    治中左城。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

    有武陵城、曲梁城。

     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

    孝昌中複,後屬。

    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

     一陽一武二漢屬河南,晉屬荥一陽一,天平初屬。

    有一陽一武城、黃雀溝。

     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荥一陽一。

    真君八年并一陽一武,景明元年複,天平初屬。

    有中湯城、管城、堯祠。

     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一陽一,天平初屬。

    有新鄭城、鄭莊公廟、子産祠、苑陵城。

     荥一陽一郡 領縣五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荥一陽一二漢屬河南,晉屬。

    有荥一陽一山、荥一陽一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荥澤。

     成臯二漢、晉屬河南,後屬。

     京二漢屬河南,晉屬。

    有萬尹山祠、高一陽一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哙冢。

     密二漢屬河南,晉屬。

    治容城。

    有承雲山、青煙谷、開一陽一山、大龜山、子産墓、卓茂冢、祠。

     卷二漢屬河南,晉屬。

    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複。

    有卷城。

     成臯郡天平元年分荥一陽一置。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臯天平元年分荥一陽一之成臯置,州、郡治。

    有厄井、漢高祖壇、汜水、成臯城。

     鞏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

    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

     領郡七 縣二十四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 彭城郡漢高帝置楚國,宣帝改,後複為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

     領縣六 戶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

    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裡山、桓魃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

     呂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

    有呂梁城、茱萸山、偪一陽一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

     薛二漢、晉屬魯國,後屬。

    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

     龍城有楚五墓、龍漢赤唐陂、龍城。

     留二漢、晉屬。

    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

     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

    晉亂,屬濟一陰一。

    武定五年屬。

    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南一陽一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

     領縣三 戶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一陽一平 濮一陽一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并彭城,武定五年複。

     領縣三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漢、晉屬魯國,後屬。

    治蕃城。

     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高帝更名,後漢為國,後改。

     領縣三 戶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蕭二漢、晉屬。

    有蕭城、漢高祖廟、谷水、華山。

     沛二漢、晉屬。

    有漢高祖廟、沛城、呂母冢。

     相二漢、晉屬。

    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蘭陵郡晉置,後罷。

    武定五年複,治永城。

     領縣四 戶十千四百二十四 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

    有挑山、孤山。

     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

    有抱犢山、承城、坊山。

     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

    有三孤山。

     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

    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濟一陰一郡劉駿置,魏因之。

    治單父城。

     領縣三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豐二漢、晉屬沛,後屬。

    有豐城、漢高祖舊宅、廟碑。

     離狐晉亂置。

    郡治。

    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高祖祠、平洛城。

     城武前漢屬山一陽一,後漢、晉屬濟一陰一,後屬。

    治郜城。

     砀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二十一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安一陽一孝昌二年置,治麻城。

     砀二漢屬梁國,晉罷,後複屬。

    治魯城。

     西兗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後徙左城。

     領郡二 縣七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 口十萬三千八百九十四 沛郡興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領縣三 戶七千五百七十一 口二萬三百一十四 考 己氏前漢屬梁國,後漢、晉屬濟一陰一,後屬。

    有新中城、安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