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五 地形二上

關燈
并永安屬焉。

    有乾城、郭城。

     平一陽一二漢屬河東,晉屬,州治。

    真君六年并禽昌,太和十一年複。

    有晉永、高梁城、龍子城、堯廟。

     襄陵二漢屬河東,晉屬。

    治襄陵城。

     臨汾二漢屬河東,晉屬。

    真君七年并泰平,太和十一年複。

     泰平真君七年置。

    有泰平城、齊城。

     北绛郡孝昌三年置。

    治绛。

     領縣二 戶一千七百四十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二漢屬恆農,晉屬河南,後罷。

    孝昌二年複,後屬。

     北绛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

    二漢、晉曰绛,後罷。

    太和十二年複,改屬。

     永安郡建義元年置。

    治永安城。

     領縣二 戶二千九百三十二 口一萬五百四十 永安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

    前漢曰彘,順帝改。

    真君七年并禽昌,正始二年複屬。

    治仇池壁。

    有霍山祠、趙城。

     楊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後罷。

    太和二十一年複,後屬。

    治楊城。

    有嶽一陽一山、東明神。

     北五城郡興和二年置。

     領縣三 戶二百一十二 口八百六十四 平昌興和二年置。

     石城興和二年置。

     北平昌興和二年置。

     定一陽一郡興和四年置。

     領縣三 戶四百九十八 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平昌興和四年置。

     西五城興和四年置。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一 戶九十 口三百五十九 敷城天平四年置。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一 戶二百五十六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夏一陽一天平四年置。

     五城郡天平中置。

     領縣三 戶四百一十一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北棗天平二年置。

     南棗天平二年置。

     永安元象元年置。

     西河郡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胡賊所破,遂居平一陽一界,還置郡。

     領縣三 戶一千七百六十一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永安孝昌中置。

    治白坑城。

     隰城孝昌中置。

     介休孝昌中置。

     冀氏郡建義元年割平一陽一、郡置。

     領縣二 戶一千三百二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冀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

    有冀氏城。

     合一陽一建義元年置。

    有合一陽一城。

     南绛郡建義初置。

    治會義川。

     領縣二 戶八百三十六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南绛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

     小鄉建義元年罷。

    有小鄉城。

     義甯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

     領縣四 戶二千四百七十八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圍城建義元年置。

    治陶谷川。

     義甯建義元年分禽昌置。

     安澤建義元年置。

     沁源建義元年置。

    郡治。

     懷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複。

     領郡二 縣八 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 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河内郡漢高帝置。

     領縣四 戶九千九百五 口四萬二千六百一 野王二漢、晉屬,州、郡治。

    有太行山、華嶽神。

     沁水二漢、晉屬,治沁城。

    有沁水、濟水。

     河一陽一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中複。

     轵後漢、晉屬,治轵城。

    有轵關。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内置。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五 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臯二漢、晉屬河内。

    有平臯陂、平臯城、安昌城。

     溫二漢、晉屬河内。

    有溫、浿水。

     懷二漢、晉屬河内。

    有長陵城、懷城。

     州二漢、晉屬河内。

    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慕容永分上一黨一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複。

    永安中罷郡置州。

    治高都城。

     領郡四 縣十 戶一萬八千九百四 口七萬五千三百 高都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刻六千四百九十九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二漢、晉屬上一黨一,後屬。

     一陽一阿二漢屬上一黨一,晉罷,後複屬,有武靳關。

     長平郡永安中置。

    治玄氏城。

     領縣二 戶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高平永安中置。

    治高平城。

     玄氏二漢、晉屬上一黨一郡治。

    有羊頭山。

     安平郡 領縣二 戶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後屬。

    真七年省,太和二十年複。

     濩澤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後屬。

     泰甯郡孝昌中置,及縣。

     領縣四 戶一千三百三十五 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高延 汾州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

    治蒲子城。

    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領郡四 縣十 戶六千八百二十六 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漢武帝置,晉亂罷。

    太和八年複。

    治茲氏城。

     領縣三 戶五千三百八十八 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隰城二漢、晉屬。

    太延中改為什星軍,太和八年複。

    有虞城、一陽一城。

     介休二漢屬太原,晉屬。

    晉亂罷,太和八年複。

    有木瓜山、邬城。

    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嶽山祠。

     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

    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新城世祖名嶺東,太和二十一年改。

     吐京世祖名嶺西,太和二十一年改。

     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三 戶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

    有雞亭。

     平昌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

    有白馬谷。

     石城世祖為定一陽一,太和二十一年改。

     定一陽一郡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

    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戶七百九十七 口三千二百八 定一陽一延興四年置。

     昌甯延興四年置。

    有一陰一、一陽一二城。

     東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複。

     領郡三 縣八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 口三萬四百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改複。

     領縣四 戶五十二 口一百五十八 白水有馬頭山。

     清廉有清廉山、白馬山。

     苌平有王屋山。

     西太平 高涼郡 領縣二 戶四千四百四十五 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高涼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

    有高涼城、暗合、麗姬冢。

     龍門故皮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一陽一,真君七年改屬。

    有臨汾城。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元年改為征平,太和十八年複。

     領縣二 戶一千七百四十四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聞喜二漢、晉屬河東,後屬。

    有周一陽一城。

     曲沃太和十一年置。

     安州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領郡三 縣八 戶五千四百五 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密雲郡皇始二年置。

    治提攜城。

     領縣三 戶二千二百三十一 口九千一十一 密雲真君九年并方城屬焉。

     要一陽一前漢屬漁一陽一,後漢、晉罷,後複屬。

    有桃花山。

     白檀郡治。

     廣一陽一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

     領縣三 戶二千八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廣興延和年置,真君九年并恆山,屬。

     燕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并永樂。

     方城普泰元年置。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

     領縣二 戶一千一百六十六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土垠真君九年置。

     安市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并漢平屬焉。

     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

     領郡七 縣十九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 口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 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屬。

     領縣三 戶二千一百 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隰城五城永安中置。

    有鳳皇台、安郎神、皇侯神。

     介休永安中置。

     五城永安中置。

     泰甯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二百二十八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泰甯興和中置。

     義興興和中置。

     合一陽一興和中置。

     新安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三百九十四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西垣興和中置。

     新安興和中置。

     東垣興和中置。

     渑池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一百六十六 口八百二十八 北渑池興和中置。

     俱利興和中置。

     西新安興和中置。

     恆農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九十三 口五百四十三 恆農興和中置。

     北郏興和中置。

     崤興和中置。

     宜一陽一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一百六十九 口六百八十六 宜一陽一興和中置。

     南渑池興和中置。

     金門光和中置。

     金門郡興和中置。

     領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