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九 氐 吐谷渾 宕昌 高昌 鄧至 蠻 獠

關燈
之情,其可極乎?西秦王忠款于朝廷,原其本情,必不至此,或左右不敏,因緻斯累。

    檢西秦流人賊時所抄,悉在蒲坂,今既稱籓,四海鹹泰,天下一家,可敕秦州送詣京師,随後遣還。

    所請乞佛三人,昔為賓國之使,來在王庭,國破家遷,即為臣妾,可勿聽許。

    ”制曰:“公卿之議,未為失體。

    西秦王所收金城、枹罕、隴西之地,彼自取之,朕即與之,便是裂土,何須複廓。

    西秦款至,綿絹随使疏數增益之,非一匹而已。

    ”自是慕璝貢獻頗簡,又通于劉義隆,義隆封為隴西王。

     太延二年,慕璝死,弟慕利延立,诏遣使者策慕璝曰惠王。

    後拜慕利延鎮西大将軍、儀同三司,改封西平王;以慕璝子元緒為撫軍将軍。

    時慕利延又通劉義隆,義隆封為河南王。

    世祖征涼州,慕利延懼,遂率其部人西遁沙漠。

    世祖以慕利延兄有禽赫連定之功,遣使宣喻之,乃還。

    後慕利延遣使表謝,書奏,乃下诏褒獎之。

    慕利延兄子緯代懼慕利延害己,與使者謀欲歸國,慕利延覺而殺之。

    緯代弟叱力延等八人逃歸京師,請兵讨慕利延。

    世祖拜叱力延歸義王,诏晉王伏羅率諸将讨之。

    軍至大母橋,慕利延兄子拾寅走河西,伏羅遣将追擊之,斬首五千餘級。

    慕利延走白蘭。

    慕利延從弟伏念、長史孚鸠黎、部大崇娥等率衆一萬三千落歸降。

    後複遣征西将軍、高涼王那等讨之于白蘭,慕利延遂入于阗國,殺其王,死者數萬人。

    南征罽賓。

    遣使通劉義隆求援,獻烏丸帽、女國金酒器、胡王金钏等物,義隆賜以牽車。

    七年,遂還舊土。

     慕利延死,樹洛幹子拾寅立,始邑于伏羅川,其居止出入竊拟王者。

    拾寅奉修貢職,受朝廷正朔,又受劉義隆封爵,号河南王。

    世祖遣使拜為鎮西大将軍、沙州刺史、西平王。

    後拾寅自恃險遠,頗不恭命,通使于劉彧,獻善馬、四角羊,彧加之官号。

    高宗時,定一陽一侯曹安表拾寅今保白蘭,多有金銀牛馬,若擊之,可以大獲。

    議者鹹以先帝忿拾寅兄弟不穆,使晉王伏羅、高涼王那再征之,竟不能克。

    拾寅雖複遠遁,軍亦疲勞。

    今在白蘭,不犯王塞,不為人患,非國家之所急也。

    若遣使招慰,必求為臣妾,可不勞而定也。

    王者之于四荒,羁縻而已,何必屠其國有其地。

    安曰:“臣昔為澆河戍将,與之相近,明其意勢。

    若分軍出其左右,拾寅必走保南山,不過十日,牛馬草盡,人無所食,衆必潰叛,可一舉而定也。

    ”從之,诏一陽一平王新成、建安王穆六頭等出南道,南郡公李惠、給事中公孫拔及安出北道以讨之。

    拾寅走南山,諸軍濟河追之。

    時軍多病,諸将議賊之遠遁,軍容已振,今驅疲病之卒,要難翼之功,不亦過乎。

    衆以為然,乃引還,獲駝馬二十餘萬。

    顯祖夏诏上一黨一王長孫觀等率州郡兵讨拾寅。

    軍至曼頭山,拾寅來逆戰,觀等縱兵擊敗之,拾寅宵遁。

    于是思悔,複修籓職,遣别駕康盤龍奉表朝貢。

    顯祖幽之,不報其使。

    拾寅部落大饑,屢寇澆河,诏平西将軍、廣川公皮歡喜率敦煌、枹罕、高平諸軍為前鋒,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觀為大都督以讨之。

    觀等軍入拾寅境,刍其秋稼,拾寅窘怖,遣子詣軍,表求改過。

    觀等以聞,顯祖以重勞将士,乃下诏切責之,征其任子。

    拾寅遣子斤入侍,顯祖尋遣斤還。

    拾寅後複擾掠邊人,遣其将良利守洮一陽一,枹罕所統,枹罕鎮将、西郡公楊鐘葵贻拾寅書以責之。

    拾寅表曰:“奉诏聽臣還舊土,故遣良劉守洮一陽一,若不追前恩,求令洮一陽一貢其土物。

    ”辭旨懇切,顯祖許之。

    自是歲修職貢。

     太和五年,拾寅死,子度易侯立,遣其侍郎時真貢方物,提上表稱嗣事。

    後度易侯伐宕昌,诏讓之,賜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宕昌口累部送時還。

    易侯并奉诏。

    死,子伏連籌立。

    高祖欲令入朝,表稱疾病,辄修洮一陽一、泥和城而置戍焉。

    文明太後崩,使人告兇,伏連籌拜命不恭,有司請伐之,高祖不許。

    群臣以其受诏不敬,不宜納所獻。

    高祖曰:“拜受失禮,乃可加以告責,所獻土一毛一,乃是臣之常道,杜棄所獻,便是絕之,縱一欲改悔,其路無由矣。

    ”诏曰:“朕在哀疚之中,未有征讨,而雲春枹罕表,取其洮一陽一、泥和二戍。

    時以此既邊将之常,即便聽許。

    及偏師緻讨,二戍望風請降,執訊二千餘人,又得婦女九百口。

    子婦可悉還之。

    ”伏連籌乃遣世子賀魯頭朝于京師,禮錫有加,拜伏連籌使持節、都督西垂諸軍事、征西将軍、領護西戎中郎将、西海郡開國公、吐谷渾王,麾旗章绶之飾皆備給之。

    後遣兼員外散騎常侍張禮使于伏連籌,伏連籌謂禮曰:“昔與宕昌通和,恆見稱大王,己則自名,今忽名仆而拘執此使,将命偏師往問其意。

    ”禮曰:“君與宕昌并為魏籓,而比辄有興動,殊違臣節。

    當發之日,宰輔以為君若反迷知罪,則克保籓業,脫守愚不改,則禍難将至。

    ”伏連籌遂默然。

    及高祖崩,遣使赴哀,盡其誠敬。

     伏連籌内修職貢,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為強富。

    準拟天朝,樹置官司,稱制諸國,以自誇大。

    世宗初,诏責之曰:“梁州表送卿報宕昌書,梁彌邕與卿并為邊附,語其國則鄰籓,論其位則同列,而稱書為表,名報為旨,有司以國有常刑,殷勤請讨。

    朕慮險遠多虞,輕相構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

    ”伏連籌上表自申,辭誠懇至。

    終世宗世至于正光,牦牛蜀馬及西南之珍無歲不至。

     後秦州城人莫折念生反,河西路絕,涼州城人萬于菩提等東應念生,囚刺史宋穎。

    穎密遣求援于伏連籌,伏連籌親率大衆救之,遂獲保全。

    自爾以後,關徼不通,貢獻路絕。

     伏連籌死,子誇呂立,始自号為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裡,雖有城郭而不居,恆處穹廬,随水草畜牧。

    其地東西三千裡,南北千餘裡。

    官有王公、仆射、尚書及郎将、将軍之号。

    誇呂椎髻毦珠,以皁為帽,坐金師子一床一。

    号其妻為“恪尊”,衣織成裙,披錦大袍,辮發于後,首戴金花冠。

    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華夏,多以羅幕為冠,亦以缯為帽;婦人皆貫珠貝,束發,以多為貴。

    兵器有弓刀甲槊。

    國無常賦,須則稅富室商人以充用焉。

    其刑罰: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則征物以贖罪,亦量事決杖;刑人,必有氈蒙頭,持石從高擊之。

    父兄死,妻後母及嫂等,與突厥俗同。

    至于婚,貧不能備财者,辄盜女去。

    死者亦皆埋殡。

    其服制,葬訖則除之。

    一性一貪婪,忍于殺害。

    好謝獵,以肉酪為糧。

    亦知種田,有大麥、粟、豆,然其北界氣候多寒,唯得蕪菁、大麥,故其俗貧多富少。

    青海周回千餘裡,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後,以良一牝一馬置此山,到來春收之,馬皆有孕,所生得駒,号為龍種,必多駿異。

    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骢駒,能日行千裡,世傳青海骢者是也。

    土出一牝一牛、馬,多鹦鹉,饒銅、錢、朱沙。

    地兼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