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七 私署涼州牧張實 鮮卑乞伏國仁 鮮卑秃發烏孤 私
關燈
小
中
大
因舉兵攻殺業,私署使持節、大都督、大将軍、涼州牧、張掖公,号年永安,居張掖。
永興中,蒙遜克姑臧,遷居之。
改号玄始元年,自稱河西王,置百官丞郎以下,頻遣使朝貢。
蒙遜寝于新台,Yan人王懷祖斫蒙遜傷足,蒙遜妻孟氏擒懷祖斬之。
蒙遜聞劉裕滅姚泓,怒甚,有校書郎言事于蒙遜,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敢妍妍然也!”遂殺之,其殺峻暴如此。
太常中,蒙遜克李歆,尋滅敦煌。
後改年承玄。
神中,遣尚書郎宗舒、左常侍高猛朝貢,上表曰:“伏惟陛下天縱睿聖,德超百王,陶育齊于二儀,洪其隆于三代。
然鐘運多難,九服紛擾,神旗暫擁,車書未同。
上靈降祐,祚歸有道,純風一鼓,殊方革面。
群生幸甚,率土齊欣。
臣誠弱才,效無可錄,幸遇重光,思竭力命。
自欣投老,得睹盛化;冀終餘年,憑倚皇極。
前後奉表,貢使相望,去者杳然,寂無旋返。
未審津途寇險,竟不仰達,為天朝高遠,未蒙齒錄?屏營戰灼,無地自措。
往年侍郎郭祗等還,奉被诏書,三接之恩始隆,萬裡之心有賴。
今極難之餘,開泰唯始,誘勸既加,引納彌笃。
老臣見存,遐外無棄,仰荷恺悌之仁,俯蹈康哉之詠。
然商胡後至,奉公卿書,援引曆數安危之機,厲以窦融知命之美。
顧惟情願。
實深悚惕。
何者?臣不自揆,遠托大廕,庶微誠上宣,天鑒下降。
若萬國來庭,百壁陛賀,高蹈先至之端,獨步知機之首。
但世難尚殷,情願未遂,章表頻修,滞懷不暢,未達拱辰之心,延首一隅,低回四極。
臣曆觀符瑞,候察天時,未有過于皇魏,逾于陛下。
加以靈啟聖姿,幼登天位,美詠侔于成康,道化逾于文景。
方将振神網以掩六一合,灑玄澤以潤八荒。
況在秦隴荼炭之餘,直有老臣盡效之會。
” 後蒙遜遣子安周内侍,世祖遣兼太常李順持節拜蒙遜為假節,加侍中,都督涼州、西域羌戎諸軍事,太傅,行征西大将軍,涼州牧,涼王。
冊曰:“昔我皇祖胄自黃軒,總禦群才,攝服戎夏,疊曜重光,不殒其舊。
逮于太祖,應期協運,大業唯新,奄有區宇,受命作魏。
降及太宗,廣辟崇基,政和民阜。
朕承天緒,思廓宇縣,然時運或否,雰霧四張,赫連跋扈于關西,大檀陸梁于漠北,戎夷負阻,江淮未賓,是用自東徂西,戎軒屢駕。
賴宗廟靈長,将士宣力,克翦兇渠,震服強犷,四方漸泰,表裡無塵。
王先識機運,經略深遠,與朕協同,厥功洪茂。
當今運鐘時季,僭逆憑陵,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榮其私号,不遵衆星拱極之道,不慕細流歸海之義。
而王深悟大體,率由典章,任土貢珍,一愛一子入侍。
勳義著焉,道業存焉。
惟王乃祖乃父有土有民,論功德則無二于當時,言氏族則始因于世爵。
古先帝王褒賢賞德,莫不胙土分民,建為籓輔,是以周成命太公以表東海,襄王錫晉文大啟南一陽一。
是用割涼州之武威、張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封王為涼王。
受茲素土,苴以白茅,用建冢社,為魏室籓輔,盛衰存亡,與魏升降。
夫功高則爵尊,德厚則任重,又加命王入贊百揆,謀谟帏幄,出征不懷,登攝侯伯。
其以太傅行征西大将軍,仗钺秉旄,鷹揚河右,遠祛王略,懷柔荒隅,北盡于窮發,南極于庸岷,西被于昆嶺,東至于河曲,王實征之,以夾輔皇室。
又命王建國:署将相群卿百官,承制假授,除文官刺史以還、武官撫軍以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如漢初諸侯王故事。
欽哉惟時,往踐乃職,隻服朕命,協亮天工,俾九德鹹事,無忝庶官,用終爾顯德,對揚我皇祖之休烈。
”崔浩之辭也。
蒙遜又改稱義和元年,延和二年四月,蒙遜死,遣使監護喪事,谥曰武宣王。
蒙遜一性一婬一忌,忍于刑戮,閨庭之中,略無風禮。
第三子牧犍統任,自稱河西王,遣使請朝命。
先是,世祖遣李順迎蒙遜女為夫人,會蒙遜死,牧犍受蒙遜遺意,送妹于京師,拜右昭儀。
改稱承和元年。
世祖又遣李順拜牧犍使持節,侍中,都督涼沙河三州、西城羌戎諸軍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牧犍以無功授賞,乃留順,上表乞安、平一号,優诏不許。
牧犍尚世祖妹武威公主,遣其相宋繇表謝,獻馬五百匹,黃金五百斤。
繇又表請公主及牧犍母妃後定号。
朝議謂禮母以子貴,妻從夫爵,牧犍母宜稱河西國太後,公主于其國内可稱王後,于京師則稱公主,诏從之。
牧犍遣其将軍沮渠旁周朝京師,世祖遣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其侍臣衣服有差,産征世子封壇入侍。
牧犍乃遣封壇朝于京師。
太延五年,世祖遣尚書賀多羅使涼州,且觀虛實。
以牧犍雖稱蕃緻貢,而内多乖悖,于是親征之。
诏公卿為書讓之曰:“王外從正朔,内不舍僭,罪一也。
永興中,蒙遜克姑臧,遷居之。
改号玄始元年,自稱河西王,置百官丞郎以下,頻遣使朝貢。
蒙遜寝于新台,Yan人王懷祖斫蒙遜傷足,蒙遜妻孟氏擒懷祖斬之。
蒙遜聞劉裕滅姚泓,怒甚,有校書郎言事于蒙遜,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敢妍妍然也!”遂殺之,其殺峻暴如此。
太常中,蒙遜克李歆,尋滅敦煌。
後改年承玄。
神中,遣尚書郎宗舒、左常侍高猛朝貢,上表曰:“伏惟陛下天縱睿聖,德超百王,陶育齊于二儀,洪其隆于三代。
然鐘運多難,九服紛擾,神旗暫擁,車書未同。
上靈降祐,祚歸有道,純風一鼓,殊方革面。
群生幸甚,率土齊欣。
臣誠弱才,效無可錄,幸遇重光,思竭力命。
自欣投老,得睹盛化;冀終餘年,憑倚皇極。
前後奉表,貢使相望,去者杳然,寂無旋返。
未審津途寇險,竟不仰達,為天朝高遠,未蒙齒錄?屏營戰灼,無地自措。
往年侍郎郭祗等還,奉被诏書,三接之恩始隆,萬裡之心有賴。
今極難之餘,開泰唯始,誘勸既加,引納彌笃。
老臣見存,遐外無棄,仰荷恺悌之仁,俯蹈康哉之詠。
然商胡後至,奉公卿書,援引曆數安危之機,厲以窦融知命之美。
顧惟情願。
實深悚惕。
何者?臣不自揆,遠托大廕,庶微誠上宣,天鑒下降。
若萬國來庭,百壁陛賀,高蹈先至之端,獨步知機之首。
但世難尚殷,情願未遂,章表頻修,滞懷不暢,未達拱辰之心,延首一隅,低回四極。
臣曆觀符瑞,候察天時,未有過于皇魏,逾于陛下。
加以靈啟聖姿,幼登天位,美詠侔于成康,道化逾于文景。
方将振神網以掩六一合,灑玄澤以潤八荒。
況在秦隴荼炭之餘,直有老臣盡效之會。
” 後蒙遜遣子安周内侍,世祖遣兼太常李順持節拜蒙遜為假節,加侍中,都督涼州、西域羌戎諸軍事,太傅,行征西大将軍,涼州牧,涼王。
冊曰:“昔我皇祖胄自黃軒,總禦群才,攝服戎夏,疊曜重光,不殒其舊。
逮于太祖,應期協運,大業唯新,奄有區宇,受命作魏。
降及太宗,廣辟崇基,政和民阜。
朕承天緒,思廓宇縣,然時運或否,雰霧四張,赫連跋扈于關西,大檀陸梁于漠北,戎夷負阻,江淮未賓,是用自東徂西,戎軒屢駕。
賴宗廟靈長,将士宣力,克翦兇渠,震服強犷,四方漸泰,表裡無塵。
王先識機運,經略深遠,與朕協同,厥功洪茂。
當今運鐘時季,僭逆憑陵,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榮其私号,不遵衆星拱極之道,不慕細流歸海之義。
而王深悟大體,率由典章,任土貢珍,一愛一子入侍。
勳義著焉,道業存焉。
惟王乃祖乃父有土有民,論功德則無二于當時,言氏族則始因于世爵。
古先帝王褒賢賞德,莫不胙土分民,建為籓輔,是以周成命太公以表東海,襄王錫晉文大啟南一陽一。
是用割涼州之武威、張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封王為涼王。
受茲素土,苴以白茅,用建冢社,為魏室籓輔,盛衰存亡,與魏升降。
夫功高則爵尊,德厚則任重,又加命王入贊百揆,謀谟帏幄,出征不懷,登攝侯伯。
其以太傅行征西大将軍,仗钺秉旄,鷹揚河右,遠祛王略,懷柔荒隅,北盡于窮發,南極于庸岷,西被于昆嶺,東至于河曲,王實征之,以夾輔皇室。
又命王建國:署将相群卿百官,承制假授,除文官刺史以還、武官撫軍以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如漢初諸侯王故事。
欽哉惟時,往踐乃職,隻服朕命,協亮天工,俾九德鹹事,無忝庶官,用終爾顯德,對揚我皇祖之休烈。
”崔浩之辭也。
蒙遜又改稱義和元年,延和二年四月,蒙遜死,遣使監護喪事,谥曰武宣王。
蒙遜一性一婬一忌,忍于刑戮,閨庭之中,略無風禮。
第三子牧犍統任,自稱河西王,遣使請朝命。
先是,世祖遣李順迎蒙遜女為夫人,會蒙遜死,牧犍受蒙遜遺意,送妹于京師,拜右昭儀。
改稱承和元年。
世祖又遣李順拜牧犍使持節,侍中,都督涼沙河三州、西城羌戎諸軍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牧犍以無功授賞,乃留順,上表乞安、平一号,優诏不許。
牧犍尚世祖妹武威公主,遣其相宋繇表謝,獻馬五百匹,黃金五百斤。
繇又表請公主及牧犍母妃後定号。
朝議謂禮母以子貴,妻從夫爵,牧犍母宜稱河西國太後,公主于其國内可稱王後,于京師則稱公主,诏從之。
牧犍遣其将軍沮渠旁周朝京師,世祖遣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其侍臣衣服有差,産征世子封壇入侍。
牧犍乃遣封壇朝于京師。
太延五年,世祖遣尚書賀多羅使涼州,且觀虛實。
以牧犍雖稱蕃緻貢,而内多乖悖,于是親征之。
诏公卿為書讓之曰:“王外從正朔,内不舍僭,罪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