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慶 斛斯椿 賈顯度 樊子鹄 賀拔勝
關燈
小
中
大
時椿父敦先在秀容,忽有傳敦死問,請減己階以贈之,自襄城将軍超贈車騎将軍、恆州刺史。
尋知其父猶在,诏複椿官,仍除其父為車騎将軍、揚州刺史。
世隆之厚椿也如此。
椿與爾朱度律、仲遠等北拒齊獻武王,次一陽一平。
會爾朱兆與度律等相疑,遁還,語在《兆傳》。
椿後複與度律等同拒義旗,敗于韓陵。
椿謂都督賈顯智等曰:“若不先執爾朱,我等死無類矣。
”遂與顯智等夜于桑下盟約,倍道兼行。
椿入北中城,收爾朱部曲盡殺之,令長孫稚、賈顯智等率數百騎襲爾朱世隆、彥伯兄弟,斬于阊阖門外。
椿入洛,懸世隆兄弟首于其門樹。
椿父出見,謂椿曰:“汝與爾朱約為兄弟,今何忍懸其頭于家門,甯不愧負天地乎!”椿乃傳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送于齊獻武王。
出帝拜椿侍中、儀同開府。
初,獻武王之入洛,頓于邙山,爾朱仲遠帳下都督橋甯、張子期自滑台而至。
獻武王責甯等曰:“汝事仲遠,擅其榮利,盟契百重,許同生死。
前仲遠自徐為逆,汝為戎首,今仲遠南走,汝複背之。
于臣節則不忠,論事人則無信。
犬馬尚識恩養,汝今犬馬之不如!”遂斬之。
椿自以數為反覆,見甯等之死,意常不安。
遂密構間,勸出帝置閣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别數百,皆選天下輕剽者以充之。
又說帝數出遊幸,号令部曲,别為行陳,椿自約勒,指麾其間。
從此以後,軍謀朝政,一決于椿。
又勸帝征兵,詭稱南讨,将以伐齊獻武王,帝從之。
遂陳兵城西,北接邙山,南至洛水,帝诘旦戎服與椿臨閱焉。
獻武王以椿亂政,欲誅之。
椿谮說既行,因此遂相恐動。
出帝勒兵河橋,令椿為前軍,營于邙山北。
尋遣椿率步騎數千鎮虎牢。
椿弟豫州刺史元壽與都督賈顯智守滑台,獻武王令相州刺史窦泰擊破之。
椿懼己不免,複啟出帝,假說遊聲以劫脅。
帝信之,遂入關,椿亦西走長安。
椿狡猾多事,好亂樂禍,于時敗國,朝野莫不仇疾之。
元壽尋為部下所殺。
賈顯度,中山無極人。
父道監,沃野鎮長史。
顯度形貌偉壯,有志氣。
初為别将,防守薄鼻律鎮。
正光末,北鎮擾亂,為賊攻圍。
顯度拒守多時,以賊勢轉熾,不可久立,乃率鎮民浮河而下。
既達秀容,為爾朱榮所留。
尋表授直閣将軍、左中郎将。
建義初,除汲郡太守,假平東将軍。
随爾朱榮破葛榮,又除撫軍将軍、光祿大夫、都督,封石艾縣開國公,邑一千戶。
從上一黨一王天穆破邢杲。
值元颢入洛,仍與天穆渡河赴行宮于河内。
颢平,以本将軍除廣州刺史、假鎮南将軍,轉南兗州刺史。
爾朱榮之死也,顯度情不自安,南奔蕭衍,衍厚待之。
普泰初,還朝,授衛大将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又行濟州事。
複随爾朱度律等北拒義旗,敗于韓陵,與斛斯椿及弟顯智等率衆先據河橋,誅爾朱氏。
出帝初,除尚書左仆射,尋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大中正。
未幾,以本官行徐州刺史、東道大行台。
永熙三年五月,轉雍州刺史、西道大行台。
殁于關中。
弟智,字顯智,少有膽決。
孝昌中,告一毛一谧等逆,靈太後嘉之,除伏波将軍、冗從仆射,領直齋。
蕭衍将夏侯夔攻郢州,以智為龍骧将軍、别将讨之。
至則夔退,智仍入城。
及刺史元顯達以城降于蕭衍,智勒城人不欲叛者與顯達交戰,相率歸阙。
後為都督,隸太宰、上一黨一王天穆征邢杲,臨陳流矢中胸,仍戰不已。
元颢入洛,仍随天穆渡河,朝莊帝于河内。
與爾朱兆同先渡河破颢軍,以勳除持節、征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封義一陽一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假衛将軍,與行台樊子鹄讨呂文欣于東徐州,平之。
加侍中、骠騎大将軍,增邑三百戶。
尋行東中郎将,加散騎常侍。
及爾朱仲遠為徐州刺史,智隸仲遠赴彭城。
爾朱榮之死也,仲遠舉兵向洛,智不從之,遂擁部下出清水東,招勒州民,與相拒擊。
莊帝聞而善之,除右光祿大夫、武衛将軍,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通前一千,因鎮徐州。
普泰初,還洛。
仲遠忿其乖背,議欲殺之。
智兄顯度先為世隆所厚,世隆為解喻得全。
時趙修延起逆荊州,蕭衍遣兵接援,世隆欲令智以功自效,遣智讨之,除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假骠騎大将軍、荊州大都督,進爵為公。
将發,會荊州斬送修延首,不行。
又從爾朱度律北拒義旗,合爾朱兆于一陽一平。
兆與度律自相疑阻,退還。
除骠騎大将軍。
後随度律等敗于韓陵,智與兄顯度、斛斯椿謀誅爾朱氏。
椿、顯度據守北中,令智等入京,擒世隆兄弟。
出帝初,除散騎常侍、本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滄州刺史。
在州貪縱,甚為民害,出帝征還京師。
尋加授侍中,以本将軍除濟州刺史。
率衆達東郡,仍停不進,于長壽津為相州刺史窦泰所破,還洛。
天平初,赴晉一陽一。
智去就多端,後坐事死,時年四十五。
子羅侯,秘書郎。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
其先荊州蠻酋,被遷于代。
父興,平城鎮長史、歸義侯。
普泰中,子鹄貴顯,乃贈征虜将軍、荊州刺史。
子鹄值北鎮擾亂,南至并州,爾朱榮引為都督府倉曹參軍。
孝昌三年冬,榮使子鹄詣京師。
靈太後見之,問榮兵勢,子鹄應對稱旨,太後嘉之。
除直齋,封南和縣開國子,邑三百戶,令還赴榮。
榮
尋知其父猶在,诏複椿官,仍除其父為車騎将軍、揚州刺史。
世隆之厚椿也如此。
椿與爾朱度律、仲遠等北拒齊獻武王,次一陽一平。
會爾朱兆與度律等相疑,遁還,語在《兆傳》。
椿後複與度律等同拒義旗,敗于韓陵。
椿謂都督賈顯智等曰:“若不先執爾朱,我等死無類矣。
”遂與顯智等夜于桑下盟約,倍道兼行。
椿入北中城,收爾朱部曲盡殺之,令長孫稚、賈顯智等率數百騎襲爾朱世隆、彥伯兄弟,斬于阊阖門外。
椿入洛,懸世隆兄弟首于其門樹。
椿父出見,謂椿曰:“汝與爾朱約為兄弟,今何忍懸其頭于家門,甯不愧負天地乎!”椿乃傳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送于齊獻武王。
出帝拜椿侍中、儀同開府。
初,獻武王之入洛,頓于邙山,爾朱仲遠帳下都督橋甯、張子期自滑台而至。
獻武王責甯等曰:“汝事仲遠,擅其榮利,盟契百重,許同生死。
前仲遠自徐為逆,汝為戎首,今仲遠南走,汝複背之。
于臣節則不忠,論事人則無信。
犬馬尚識恩養,汝今犬馬之不如!”遂斬之。
椿自以數為反覆,見甯等之死,意常不安。
遂密構間,勸出帝置閣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别數百,皆選天下輕剽者以充之。
又說帝數出遊幸,号令部曲,别為行陳,椿自約勒,指麾其間。
從此以後,軍謀朝政,一決于椿。
又勸帝征兵,詭稱南讨,将以伐齊獻武王,帝從之。
遂陳兵城西,北接邙山,南至洛水,帝诘旦戎服與椿臨閱焉。
獻武王以椿亂政,欲誅之。
椿谮說既行,因此遂相恐動。
出帝勒兵河橋,令椿為前軍,營于邙山北。
尋遣椿率步騎數千鎮虎牢。
椿弟豫州刺史元壽與都督賈顯智守滑台,獻武王令相州刺史窦泰擊破之。
椿懼己不免,複啟出帝,假說遊聲以劫脅。
帝信之,遂入關,椿亦西走長安。
椿狡猾多事,好亂樂禍,于時敗國,朝野莫不仇疾之。
元壽尋為部下所殺。
賈顯度,中山無極人。
父道監,沃野鎮長史。
顯度形貌偉壯,有志氣。
初為别将,防守薄鼻律鎮。
正光末,北鎮擾亂,為賊攻圍。
顯度拒守多時,以賊勢轉熾,不可久立,乃率鎮民浮河而下。
既達秀容,為爾朱榮所留。
尋表授直閣将軍、左中郎将。
建義初,除汲郡太守,假平東将軍。
随爾朱榮破葛榮,又除撫軍将軍、光祿大夫、都督,封石艾縣開國公,邑一千戶。
從上一黨一王天穆破邢杲。
值元颢入洛,仍與天穆渡河赴行宮于河内。
颢平,以本将軍除廣州刺史、假鎮南将軍,轉南兗州刺史。
爾朱榮之死也,顯度情不自安,南奔蕭衍,衍厚待之。
普泰初,還朝,授衛大将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又行濟州事。
複随爾朱度律等北拒義旗,敗于韓陵,與斛斯椿及弟顯智等率衆先據河橋,誅爾朱氏。
出帝初,除尚書左仆射,尋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大中正。
未幾,以本官行徐州刺史、東道大行台。
永熙三年五月,轉雍州刺史、西道大行台。
殁于關中。
弟智,字顯智,少有膽決。
孝昌中,告一毛一谧等逆,靈太後嘉之,除伏波将軍、冗從仆射,領直齋。
蕭衍将夏侯夔攻郢州,以智為龍骧将軍、别将讨之。
至則夔退,智仍入城。
及刺史元顯達以城降于蕭衍,智勒城人不欲叛者與顯達交戰,相率歸阙。
後為都督,隸太宰、上一黨一王天穆征邢杲,臨陳流矢中胸,仍戰不已。
元颢入洛,仍随天穆渡河,朝莊帝于河内。
與爾朱兆同先渡河破颢軍,以勳除持節、征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封義一陽一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假衛将軍,與行台樊子鹄讨呂文欣于東徐州,平之。
加侍中、骠騎大将軍,增邑三百戶。
尋行東中郎将,加散騎常侍。
及爾朱仲遠為徐州刺史,智隸仲遠赴彭城。
爾朱榮之死也,仲遠舉兵向洛,智不從之,遂擁部下出清水東,招勒州民,與相拒擊。
莊帝聞而善之,除右光祿大夫、武衛将軍,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通前一千,因鎮徐州。
普泰初,還洛。
仲遠忿其乖背,議欲殺之。
智兄顯度先為世隆所厚,世隆為解喻得全。
時趙修延起逆荊州,蕭衍遣兵接援,世隆欲令智以功自效,遣智讨之,除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假骠騎大将軍、荊州大都督,進爵為公。
将發,會荊州斬送修延首,不行。
又從爾朱度律北拒義旗,合爾朱兆于一陽一平。
兆與度律自相疑阻,退還。
除骠騎大将軍。
後随度律等敗于韓陵,智與兄顯度、斛斯椿謀誅爾朱氏。
椿、顯度據守北中,令智等入京,擒世隆兄弟。
出帝初,除散騎常侍、本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滄州刺史。
在州貪縱,甚為民害,出帝征還京師。
尋加授侍中,以本将軍除濟州刺史。
率衆達東郡,仍停不進,于長壽津為相州刺史窦泰所破,還洛。
天平初,赴晉一陽一。
智去就多端,後坐事死,時年四十五。
子羅侯,秘書郎。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
其先荊州蠻酋,被遷于代。
父興,平城鎮長史、歸義侯。
普泰中,子鹄貴顯,乃贈征虜将軍、荊州刺史。
子鹄值北鎮擾亂,南至并州,爾朱榮引為都督府倉曹參軍。
孝昌三年冬,榮使子鹄詣京師。
靈太後見之,問榮兵勢,子鹄應對稱旨,太後嘉之。
除直齋,封南和縣開國子,邑三百戶,令還赴榮。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