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四 窦瑾 許彥 李欣

關燈
郡太守。

     孫琰,字長琳,有幹用。

    初除太學博士,累遷尚書南主客郎、瀛州中正。

    孝昌中卒,年四十七。

    贈平東将軍、滄州刺史。

    永熙中,重贈散騎常侍、衛将軍、尚書右仆射、瀛州刺史。

     琰弟玑,字仲衡,有識尚。

    廣平王常侍、員外散騎侍郎、谏議大夫。

    遷通直散騎常侍、瀛州大中正、散騎常侍、荥一陽一太守、行南青州事。

    卒,年五十五。

    琰兄弟并通率,多與一勝流交遊。

     又有搏陵許赤虎,涉獵經史,善嘲谑。

    延興中,著作佐郎,與慕容白曜南讨。

    後使江南,應對敏捷,雖言不典故,而南人頗稱機辯滑稽焉。

    使還,為東郡太守,卒官。

     子陀,定州長史。

     李欣,字元盛,小名真奴,範一陽一人也。

    曾祖産,産子績,二世知名于慕容氏。

    父崇,馮跋吏部尚書、石城太守。

    延和初,車駕至和龍,崇率十餘郡歸降。

    世祖甚禮之,呼曰“李公”,以崇為平西将軍、北幽州刺史、固安侯。

    卒,年八十一,谥曰襄侯。

     欣母賤,為諸兄所輕。

    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貴,吾每觀察,或未可知。

    ”遂使入都,為中書學生。

    世祖幸中書學,見而異之,指謂從者曰:“此小兒終效用于朕之子孫矣。

    ”因識眄之。

    世祖舅一陽一平王杜超有女,将許貴戚。

    世祖聞之,謂超曰:“李欣後必宦達,益人門戶,可以女妻之,勿許他貴也。

    ”遂勸成婚。

    南人李哲嘗言欣必當貴達。

    杜超之死也,世祖親哭三日。

    欣以超婿,得在喪位出入。

    帝目而指之,謂左右曰:“觀此人舉動,豈不有異于衆?必為朕家幹事之臣。

    ”欣聰敏機辯,強記明察。

    初,李靈為高宗博士、谘議,诏崔浩選中書學生器業優者為助教。

    浩舉其弟子箱子與盧度世、李敷三人應之。

    給事高谠子祐、尚書段霸兒侄等以為浩阿其親戚,言于恭宗。

    恭宗以浩為不平,聞之于世祖。

    世祖意在于欣,曰:“雲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兒也?”浩對曰:“前亦言欣合選,但以其先行在外,故不取之。

    ”世祖曰:“可待欣還,箱子等罷之。

    ”欣為世祖所識如此。

    遂除中書助教博士,稍見任用,入授高宗經。

     高宗即位,欣以舊恩親一寵一,遷儀曹尚書,領中秘書,賜爵扶風公,加安東将軍,贈其母孫氏為容城君。

    高宗顧謂群臣曰:“朕始學之歲,情未能專,既總萬機,溫飛一靡一暇,是故儒道實有阙焉。

    豈惟予咎,抑亦師傳之不勤。

    所以爵賞仍隆者,蓋不遺舊也。

    ”欣免冠拜謝。

    出為使持節、安南将軍、相州刺史。

    為政清簡,明于折獄,一奸一盜止息,百姓稱之。

     欣上疏求立學校曰:“臣聞至治之隆,非文德無以經綸王道;太平之美,非良才無以光贊皇化。

    是以昔之明主,建庠序于京畿,立學官于郡邑,教國子弟,飛其道藝。

    然後選其俊異,以為造士。

    今聖治欽明,道隆三五,九服之民,鹹仰德化,而所在州土,學校未立。

    臣雖不敏,誠願備之,使後生聞雅頌之音,童幼睹經教之本。

    臣昔蒙恩一寵一,長管中秘,時課修學有成立之人,髦俊之士,已蒙進用。

    臣今重荷榮遇,顯任方嶽,思闡帝猷,光宣于外。

    自到以來,訪諸文學,舊德已老,後生未進。

    歲首所貢,雖依制遣,對問之日,懼不克堪。

    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學官。

    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業,庶必有成。

    其經藝通明者貢之王府。

    則郁郁之文,于是不墜。

    ”書奏,顯祖從之。

     以欣治為諸州之最,加賜衣服。

    自是遂有驕矜自得之志。

    乃受納民财及商胡珍寶。

    兵民告言,尚書李敷與欣少長相好,每左右之。

    或有勸以奏聞,敷不許。

    顯祖聞欣罪狀,檻車征欣,拷劾抵罪。

    時敷兄弟将見疏斥,有司諷欣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欣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

    乃謂其女婿裴攸曰:“吾宗與李敷族世雖遠,情如一家。

    在事既有此勸,竟如何也?昨來每欲為此取死,引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