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 薛辯 寇贊 郦範 韓秀 堯暄

關燈
刺史、昌平男。

     治弟彌,兼尚書郎。

    為城一陽一王徽所親待。

    永安末,徽避爾朱兆脫身南走,歸命于彌。

    彌不納,遣人加害,時論深責之。

    後沒關西。

     治長子朏之,字長明。

    自直後、奉朝請,再遷鎮遠将軍、谏議大夫,仍直後。

    建義中,出除冠軍将軍、東荊州刺史,兼尚書,為荊郢行台。

    代遷,除征虜将軍。

    普泰中,襲爵,又為東荊州刺史。

    永熙中,鎮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武定四年卒,年五十八。

     郦範,字世則,小名記祖,範一陽一涿鹿人。

    祖紹,慕容寶濮一陽一太守。

    太祖定中山,以郡迎降,授衮州監軍。

    父嵩,天水太守。

    範,世祖時給事東宮。

    高宗踐阼,追錄先朝舊勳,賜爵永甯男,加甯遠将軍。

    以治禮郎奉遷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廟,進爵為子。

     征南大将軍慕容白曜南征,範為左司馬。

    師次無鹽,劉彧戍主申纂憑城拒守。

    識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進。

    範曰:“今輕軍遠襲,深入敵境,無宜淹留,久稽機侯。

    且纂必以我軍來速,不去攻守,謂方城可憑,弱卒可恃。

    此天亡之時也。

    今若外潛威形,内整戒旅,密厲将士,出其非意,可一攻而克之。

    ”白曜曰;“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今若舒遲,民心固矣。

    司馬之策是也。

    ”遂潛軍僞退,示以不攻。

    纂果不設備。

    于是即夜部分,旦便騰城,崇朝而克。

    白曜将盡以其人為軍實。

    範曰:“齊四履之地,世号‘東秦’,不遠為經略,恐未可定也。

    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澤,連城有懷貳之将,此邑有拒守之夫。

    宜先信義,示之軌物,然後民心可懷,二州可定。

    ”白曜曰:“此良策也。

    ”乃免之。

    進次肥城,白曜将攻之。

    範曰:“肥城雖小,攻則淹日,得之無益軍聲,失之有損威勢。

    且見無鹽之卒,死者塗炭,成敗之機,足為鑒矣。

    若飛書告喻,可不攻自伏;縱其不降,亦當逃散。

    ”白曜乃以書曉之,肥城果潰。

    白曜目範于衆曰:“此行也,得卿,三齊不足定矣。

    ” 軍達升城,劉彧太原太守房崇吉棄母妻東走。

    彧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其甯朔将軍張元孫奉箋歸款,請軍接援。

    白曜将遣偏師赴之。

    範曰:“桑梓之戀,有懷同德。

    文秀家在江南,青土無墳栢之累。

    擁衆數萬,勁甲堅城,強則據戰,勢屈則走。

    師未一逼一之,朝夕無患,竟何所畏,已求援軍?且觀其使,詞煩而顔愧,視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誘我也。

    若不遠圖,懼虧軍勢。

    既進無所取,退一逼一強敵,羝羊觸籓,羸角之謂。

    未若先守曆城,平盤一陽一,下梁鄒,克樂陵,然後方軌連镳,揚旌直進,何患不壺漿路左以迎明公者哉!”白曜曰:“卿前後納策,皆不失衷,今日之算,吾所不取。

    何者?道固孤城,裁能自守;盤一陽一諸戍,勢不野戰;文秀必克殄,意在先誠,天與不取,後悔何及?”範曰:“短見猶謂不虛。

    曆城足食足兵,非一朝可拔。

    文秀既據東一陽一為諸城根本,多遣軍則曆城之固不立,少遣衆則無以懼敵心。

    脫文秀還叛,閉門拒守,偏師在前,為其所挫,梁鄒諸城追擊其後,文秀身率大軍,必相乘迫。

    腹背受敵,進退無途,雖有韓白,恐無全理。

    願更思審,勿入賊計中。

    ”白曜乃止。

    遂表範為青州刺史以撫新民。

    後進爵為侯,加冠軍将軍,遷尚書右丞。

     後除平東将軍、青州刺史、假範一陽一公。

    範前解州還京也,夜夢一陰一毛一拂踝。

    他日說之。

    時齊人有占夢者曰史武,進雲:“豪盛于齊下矣。

    使君臨撫東秦,道光海岱,必當重牧全齊,再祿營丘矣。

    ”範笑而答曰:“吾将為卿必驗此夢。

    ”果如其言。

    是時,鎮将元伊利表範與外賊交通。

    高祖诏範曰:“卿身非功舊,位無重班,所以超遷顯爵,任居方夏者,正以勤能緻遠。

    雖外無殊效,亦未有負時之愆。

    而鎮将伊利妄生一奸一撓,表卿造船市玉與外賊交通,規陷卿罪,窺觎州任。

    有司推驗,虛實自顯,有罪者今伏其辜矣。

    卿其明為算略,勿複懷疑。

    等卿别犯,處刑及鞭;今恕刑罷鞭,止罰五十。

    卿宜克循,綏輯邊服,稱朕意也。

    ”還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師,谥曰穆。

    範五子,道元在《酷吏傳》。

     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

    涉曆史傳,有幹略。

    處奉朝請,遷尚書二千石郎中,加威遠将軍,為漢川行台,迎接降款。

    以功除員外常侍,領郎中。

    轉輔國将軍、骁騎将軍。

    出為正平太守,治有能名。

    遷長樂相。

    正光五年卒,年三十八。

    贈後将軍、平州刺史。

     子中,字伯偉。

    武定初,司徒刑獄參軍。

     道慎弟約,字善禮。

    起家奉朝請,再行冠軍将軍、司徒谘議參軍。

    樸質遲鈍,頗一愛一琴書。

    一性一多造請,好以榮利幹谒,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

    坎禀于世,不免饑寒。

    晚曆東萊、魯郡二郡太守,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年六十三,武定七年卒。

     範弟神虎,尚書左民郎中。

     神牙弟夔。

    子恽,字幼和,好學,有文才,尤長吏幹。

    正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