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五 司馬休之 司馬楚之 司馬景之 司馬叔璠 司馬天
關燈
小
中
大
将軍、青州刺史,賜帛三百匹,谥曰莊。
子朏襲爵。
朏,尚世宗妹華一陽一公主,拜驸馬都尉。
特除員外散騎常侍,加鎮遠将軍。
正光五年,公主薨。
月餘,朏卒。
贈左将軍、滄州刺史。
子鴻,字慶雲。
一性一粗武。
襲爵,位至都水使者。
坐與西賊交通賜死。
子孝政,襲。
齊受禅,爵例降。
金龍弟躍,字寶龍。
尚趙郡公主,拜驸馬都尉。
代兄為雲中鎮将、朔州刺史、假安北将軍,河内公。
躍表罷河西苑封,與民墾殖。
有司執奏:“此麋鹿所聚,太官取傍,今若與民,至于奉獻時禽,懼有所阙。
”诏曰:“此地若任稼穑,雖有獸利,事須廢封。
若是山漳,虞禁何損?尋先朝置此,豈苟藉斯禽,亮亦以俟軍行薪蒸之用。
其更論之。
”躍固請宜以與民,高祖從之。
還為祠部尚書、大鴻胪卿、颍川王師。
以疾表求解任。
太和十九年卒。
贈金紫光祿大夫,賜朝服一具,衣一襲,絹一千匹。
楚之父子相繼鎮會雲中,朔土服其威德。
司馬景之,字洪略,晉汝南王亮之後。
太宗時歸阙,爵蒼梧公,加征南大将軍。
清直有節一操一,太宗甚重之。
卒,贈汝南王。
子師子襲爵。
景之兄準,字巨之。
以泰常末,率三千餘家歸國。
時太宗在虎牢,授甯遠将軍、新蔡公、假相州刺史。
随駕至京。
出除廣甯太守。
悅近來遠,清儉有稱。
世祖嘉之,賜布六百匹。
後降号為平遠将軍,改為密陵侯。
興光初卒。
子安國襲爵。
司馬叔璠,晉安平獻王孚之後也。
父昙之,司馬德宗河間王。
桓玄、劉裕之際,叔璠與兄國璠北奔慕容超。
後西投姚興。
劉裕滅姚泓,北奔屈丐。
世祖平統萬,兄弟俱入國。
國璠賜爵淮南公。
卒,無子,爵除。
叔璠,安遠将軍、丹楊侯。
卒。
長子靈壽,神中,與弟道壽俱來歸國。
靈壽,冠軍将軍、溫縣侯;甯朔将軍、宜一陽一子。
靈壽出除陳郡太守。
劉義隆侵境,诏靈壽招引義士,得二千餘人,從西平公安颉破虎牢、滑台、洛一陽一三城,徙五百餘家入河内。
又從讨蠕蠕,西征涼州,所在著功。
出為遼西太守,治有清儉之稱。
太和九年卒。
贈懷州刺史,谥曰靖。
靈壽娶太宰、頓丘李峻女,與婦父雅不相善,每見抑退,故位不大至。
子惠安,高祖時襲爵。
曆恆州别駕、桑乾太守、太尉谘議參軍事。
卒。
子祖珍,年十五,舉司州秀才。
解褐員外散騎侍郎。
年十八,先父卒。
祖珍弟宗龐,世宗時,父惠安以久病啟以爵轉授。
解褐安定王府騎兵參軍、洛州龍骧府司馬。
善射,未曾自伐。
一性一閑淡,少所交遊。
識者雲其淳至。
永安中卒。
子嵩亮襲。
惠安弟直安,曆位尚書郎、濟北濟南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
蕭寶夤征鐘離,引為長史。
坐軍退,免官加刑。
以疾得免。
尋除東平原太守。
還京,為中散大夫,加征虜将軍、太中大夫、遷左将軍。
正光四年卒。
贈大将軍、濟州刺史。
子龍泉,滄州開府長史。
道壽長子元興,襲父爵。
子景和,給事中,稍遷揚州骠騎府長史、清河内史。
正光元年卒。
贈左将軍、平州刺史。
元興弟仲明,侍禦史、中書舍人。
以謹敏著稱。
稍遷衛尉少卿,仍領舍人。
出為征虜将軍、涼州刺史。
坐貪殘,為禦史所彈,遇赦免,積年不叙。
後娶靈太後從姊為繼室,除武衛将軍、征虜将軍。
轉光祿大夫,武衛如故。
遷大司農卿,加安東将軍、散騎常侍。
出為安北将軍、恆州刺史,常侍如故。
正光五年卒。
子彥邕,有風望。
正員郎,稍遷相州刺史、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天平四年卒。
贈散騎常侍,都督懷洛二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懷州刺史。
司馬天助,自雲司馬德宗骠騎将軍元顯之子。
劉裕自立,乃來歸阙。
除平東将軍、青徐二州刺史,東海公。
天助招率義士,欲襲裕東平、濟北二郡及城戍,又破裕将闾萬齡軍,前後多所虜獲。
拜侍中、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征東将軍、青兗二州刺史,公如故。
真君三年,與司馬文思等南讨。
還,又從駕北征。
在陣殁。
子元伯,字歸都。
襲爵,後降溫縣子。
太和中,為建威将軍,泰山太守。
史臣曰:諸司馬以亂亡歸命。
楚之風概器略,最可稱乎?其餘未足論也。
而以往代遺緒,并當位遇,可謂幸矣。
子朏襲爵。
朏,尚世宗妹華一陽一公主,拜驸馬都尉。
特除員外散騎常侍,加鎮遠将軍。
正光五年,公主薨。
月餘,朏卒。
贈左将軍、滄州刺史。
子鴻,字慶雲。
一性一粗武。
襲爵,位至都水使者。
坐與西賊交通賜死。
子孝政,襲。
齊受禅,爵例降。
金龍弟躍,字寶龍。
尚趙郡公主,拜驸馬都尉。
代兄為雲中鎮将、朔州刺史、假安北将軍,河内公。
躍表罷河西苑封,與民墾殖。
有司執奏:“此麋鹿所聚,太官取傍,今若與民,至于奉獻時禽,懼有所阙。
”诏曰:“此地若任稼穑,雖有獸利,事須廢封。
若是山漳,虞禁何損?尋先朝置此,豈苟藉斯禽,亮亦以俟軍行薪蒸之用。
其更論之。
”躍固請宜以與民,高祖從之。
還為祠部尚書、大鴻胪卿、颍川王師。
以疾表求解任。
太和十九年卒。
贈金紫光祿大夫,賜朝服一具,衣一襲,絹一千匹。
楚之父子相繼鎮會雲中,朔土服其威德。
司馬景之,字洪略,晉汝南王亮之後。
太宗時歸阙,爵蒼梧公,加征南大将軍。
清直有節一操一,太宗甚重之。
卒,贈汝南王。
子師子襲爵。
景之兄準,字巨之。
以泰常末,率三千餘家歸國。
時太宗在虎牢,授甯遠将軍、新蔡公、假相州刺史。
随駕至京。
出除廣甯太守。
悅近來遠,清儉有稱。
世祖嘉之,賜布六百匹。
後降号為平遠将軍,改為密陵侯。
興光初卒。
子安國襲爵。
司馬叔璠,晉安平獻王孚之後也。
父昙之,司馬德宗河間王。
桓玄、劉裕之際,叔璠與兄國璠北奔慕容超。
後西投姚興。
劉裕滅姚泓,北奔屈丐。
世祖平統萬,兄弟俱入國。
國璠賜爵淮南公。
卒,無子,爵除。
叔璠,安遠将軍、丹楊侯。
卒。
長子靈壽,神中,與弟道壽俱來歸國。
靈壽,冠軍将軍、溫縣侯;甯朔将軍、宜一陽一子。
靈壽出除陳郡太守。
劉義隆侵境,诏靈壽招引義士,得二千餘人,從西平公安颉破虎牢、滑台、洛一陽一三城,徙五百餘家入河内。
又從讨蠕蠕,西征涼州,所在著功。
出為遼西太守,治有清儉之稱。
太和九年卒。
贈懷州刺史,谥曰靖。
靈壽娶太宰、頓丘李峻女,與婦父雅不相善,每見抑退,故位不大至。
子惠安,高祖時襲爵。
曆恆州别駕、桑乾太守、太尉谘議參軍事。
卒。
子祖珍,年十五,舉司州秀才。
解褐員外散騎侍郎。
年十八,先父卒。
祖珍弟宗龐,世宗時,父惠安以久病啟以爵轉授。
解褐安定王府騎兵參軍、洛州龍骧府司馬。
善射,未曾自伐。
一性一閑淡,少所交遊。
識者雲其淳至。
永安中卒。
子嵩亮襲。
惠安弟直安,曆位尚書郎、濟北濟南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
蕭寶夤征鐘離,引為長史。
坐軍退,免官加刑。
以疾得免。
尋除東平原太守。
還京,為中散大夫,加征虜将軍、太中大夫、遷左将軍。
正光四年卒。
贈大将軍、濟州刺史。
子龍泉,滄州開府長史。
道壽長子元興,襲父爵。
子景和,給事中,稍遷揚州骠騎府長史、清河内史。
正光元年卒。
贈左将軍、平州刺史。
元興弟仲明,侍禦史、中書舍人。
以謹敏著稱。
稍遷衛尉少卿,仍領舍人。
出為征虜将軍、涼州刺史。
坐貪殘,為禦史所彈,遇赦免,積年不叙。
後娶靈太後從姊為繼室,除武衛将軍、征虜将軍。
轉光祿大夫,武衛如故。
遷大司農卿,加安東将軍、散騎常侍。
出為安北将軍、恆州刺史,常侍如故。
正光五年卒。
子彥邕,有風望。
正員郎,稍遷相州刺史、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天平四年卒。
贈散騎常侍,都督懷洛二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懷州刺史。
司馬天助,自雲司馬德宗骠騎将軍元顯之子。
劉裕自立,乃來歸阙。
除平東将軍、青徐二州刺史,東海公。
天助招率義士,欲襲裕東平、濟北二郡及城戍,又破裕将闾萬齡軍,前後多所虜獲。
拜侍中、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征東将軍、青兗二州刺史,公如故。
真君三年,與司馬文思等南讨。
還,又從駕北征。
在陣殁。
子元伯,字歸都。
襲爵,後降溫縣子。
太和中,為建威将軍,泰山太守。
史臣曰:諸司馬以亂亡歸命。
楚之風概器略,最可稱乎?其餘未足論也。
而以往代遺緒,并當位遇,可謂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