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一 宋隐 王憲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
關燈
小
中
大
,西河人也。
父千秋,慕容永骁騎将軍。
永滅,來奔。
太祖善之,拜建節将軍,賜爵成紀侯。
随從征伐,累著功績。
登國末,卒。
濟涉獵書傳,清辯,美儀容。
太祖一愛一之,引侍左右,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
先是,姚興遣将攻洛一陽一,司馬德宗雍州刺史楊佺期遣使乞師于常山王遵。
遵以狀聞,太祖遣濟為遵從事中郎報之。
濟自襄一陽一還,太祖問濟江南之事,濟對曰:“司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
所部州鎮,疊相攻擊,今雖小定,君弱臣強,全無綱紀。
臣等既至襄一陽一,佺期問臣:‘魏初伐中山幾十萬衆?’臣答:‘三十餘萬。
’佺期曰:‘魏國被甲戎馬,可有幾匹?’臣答曰:‘中軍一精一騎十有餘萬,外軍無數。
’佺期曰:‘以此讨羌,豈足滅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幾戶于北?’臣答曰:‘七萬餘家。
’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
’佺期曰:‘有如許大衆,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為欲久都平城,将複遷乎?’臣答:‘非所知也。
’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貌有喜色,曰:‘晉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
羌寇狡猾,頻侵河洛,夙夜憂危。
今此寡弱,倉庫空竭,與君便為一家,義所無諱。
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獲保全,當必厚報。
如其為羌所乘,甯使魏取。
’臣等欲分向揚州。
佺期曰:‘蠻賊互起,水行甚難。
魏之軍馬,已據滑台,于此而還,從北道東下,乃更便直。
晉之法制,有異于魏。
今都督襄一陽一,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興發,然後表聞,令朝廷知之而已。
如其事勢不一舉,亦不承台命。
’”太祖嘉其辭順,乃厚賞其使,許救洛一陽一。
後遷谒者仆射,報使姚興。
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将軍。
頻從車駕北伐,濟謀功居多。
賞賜奴婢百口,馬牛數百,羊二十餘口。
天賜五年卒。
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李先,字容仁,中山廬奴人也,本字犯高祖廟諱。
少好學,善占相之術,師事清河張禦,禦奇之。
仕苻堅尚書郎。
後慕容永聞其名,迎為謀主。
先勸永據長子城,永遂稱制,以先為黃門郎、秘書監。
垂滅永,徙于中山。
皇始初,先于井陉歸順。
太祖問先曰:“卿何國人?”先曰:“臣本趙郡平棘人。
”太祖曰:“朕聞中山土廣民殷,信爾以不?”先曰:“臣少官長安,仍事長子,後乃還鄉,觀望民士,實自殷廣。
”又問先曰:“朕聞長子中有李先者,卿其是乎?”先曰:“小臣是也。
”太祖曰:“卿識朕不?”先曰:“陛下聖德膺符,澤被八表,龍顔挺特,臣安敢不識?”太祖又問曰:“卿祖父及身官悉曆何官?”先對曰:“臣大父重,晉平一陽一太守、大将軍右司馬。
父樊,石虎樂安太守、左中郎将。
臣,苻丕尚書右主客郎,慕容永秘書監、高密侯。
”太祖曰:“卿既宿士,屢曆名官,經學所通,何典為長?”先對曰:“臣才識愚暗,少習經史,年荒廢忘,十猶通六。
”又問:“兵法風角,卿悉通不?”先曰:“亦曾習讀,不能明解。
”太祖曰:”慕容永時,卿用兵不?”先曰:“臣時蒙顯任,實參兵事。
” 太祖後以先為丞相衛王府左長史。
從儀平鄴,到義台,破慕容驎軍,回定中山。
先每一進策,所向克平。
東駕還代,以先為尚書右中兵郎。
太祖謂先曰:“今蠕蠕屢來犯塞,朕欲讨之,卿以為何如?”先曰:“蠕蠕不識天命,竄伏荒朔,屢來偷竊,驚動邊民。
陛下神武,威德遐振,舉兵征之,必将摧殄。
”車駕于是北伐,大破蠕蠕。
賞先奴婢三口,馬牛羊五十頭。
轉七兵郎,遷博士、定州大中正。
太祖問先曰:“天下何書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對曰:“唯有經書。
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
”又問曰:“天下書籍,凡有幾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備?”對曰:“伏羲創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傳國記、天文秘緯不可計數。
陛下誠欲集之,嚴制天下諸州郡縣搜索備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難。
”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經籍稍集。
太祖之讨姚興于柴壁也,問先曰:“興屯天渡,平據柴壁,相為表裡。
今欲殄之,計将安出?”先對曰:“臣聞兵以正合,戰以奇勝。
如聞姚興欲屯兵天渡,利其糧道。
及其未到之前,遣奇兵先邀天渡。
柴壁左右,嚴設伏兵,備其表裡。
以陛下神策,觀時而動,興欲進不得,退又乏糧。
夫高者為敵所栖,深者為敵所囚,兵法所忌而興居之,可不戰而取。
”太祖從其計,興果敗歸。
太宗即位,問左右舊臣之中為先帝所親者有誰。
時新息公王洛兒對曰:“有李先者,最為先帝所知。
”太宗召先引見,問曰:“卿有何功行,而蒙先帝所識?”先對曰:“臣愚細,才行無聞,适以忠直奉上,更無異能。
”太宗曰:“卿試言舊事。
”先對曰:“臣聞堯舜之教,化民如子三王任賢,天下懷服。
今陛下躬秉勞謙,六一合歸德,士女能言,莫不慶抃。
”俄而召先讀《韓子連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
诏有司曰:“先所知者,皆軍國大事,自今常宿于内。
”賜先絹五十匹、絲五十斤、雜彩五十匹、禦馬一匹。
拜安東将軍、壽春侯,賜隸戶二十二。
诏先與上一黨一王長孫道生率師襲馮跋乙連城,克之,悉虜其衆。
乃進讨和龍。
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備青草一束,各五尺圍,用填城塹。
攻其西南,絕其外援,勒兵急攻,賊必可擒。
”道生不從,遂掠民而還。
後出為武邑太守,有治名。
世祖即位,徵為内都大官。
神二年卒,年九十五。
诏賜金縷命服一襲,贈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子冏,襲爵。
為京兆、濟一陰一二郡太守。
卒。
子鐘葵,襲爵,降為子。
鐘葵弟鳳子,鳳子弟虬子,并中書博士。
鳳子子預,字元恺。
少為中書學生。
聰敏強識,涉獵經史。
父千秋,慕容永骁騎将軍。
永滅,來奔。
太祖善之,拜建節将軍,賜爵成紀侯。
随從征伐,累著功績。
登國末,卒。
濟涉獵書傳,清辯,美儀容。
太祖一愛一之,引侍左右,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
先是,姚興遣将攻洛一陽一,司馬德宗雍州刺史楊佺期遣使乞師于常山王遵。
遵以狀聞,太祖遣濟為遵從事中郎報之。
濟自襄一陽一還,太祖問濟江南之事,濟對曰:“司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
所部州鎮,疊相攻擊,今雖小定,君弱臣強,全無綱紀。
臣等既至襄一陽一,佺期問臣:‘魏初伐中山幾十萬衆?’臣答:‘三十餘萬。
’佺期曰:‘魏國被甲戎馬,可有幾匹?’臣答曰:‘中軍一精一騎十有餘萬,外軍無數。
’佺期曰:‘以此讨羌,豈足滅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幾戶于北?’臣答曰:‘七萬餘家。
’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
’佺期曰:‘有如許大衆,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為欲久都平城,将複遷乎?’臣答:‘非所知也。
’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貌有喜色,曰:‘晉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
羌寇狡猾,頻侵河洛,夙夜憂危。
今此寡弱,倉庫空竭,與君便為一家,義所無諱。
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獲保全,當必厚報。
如其為羌所乘,甯使魏取。
’臣等欲分向揚州。
佺期曰:‘蠻賊互起,水行甚難。
魏之軍馬,已據滑台,于此而還,從北道東下,乃更便直。
晉之法制,有異于魏。
今都督襄一陽一,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興發,然後表聞,令朝廷知之而已。
如其事勢不一舉,亦不承台命。
’”太祖嘉其辭順,乃厚賞其使,許救洛一陽一。
後遷谒者仆射,報使姚興。
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将軍。
頻從車駕北伐,濟謀功居多。
賞賜奴婢百口,馬牛數百,羊二十餘口。
天賜五年卒。
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李先,字容仁,中山廬奴人也,本字犯高祖廟諱。
少好學,善占相之術,師事清河張禦,禦奇之。
仕苻堅尚書郎。
後慕容永聞其名,迎為謀主。
先勸永據長子城,永遂稱制,以先為黃門郎、秘書監。
垂滅永,徙于中山。
皇始初,先于井陉歸順。
太祖問先曰:“卿何國人?”先曰:“臣本趙郡平棘人。
”太祖曰:“朕聞中山土廣民殷,信爾以不?”先曰:“臣少官長安,仍事長子,後乃還鄉,觀望民士,實自殷廣。
”又問先曰:“朕聞長子中有李先者,卿其是乎?”先曰:“小臣是也。
”太祖曰:“卿識朕不?”先曰:“陛下聖德膺符,澤被八表,龍顔挺特,臣安敢不識?”太祖又問曰:“卿祖父及身官悉曆何官?”先對曰:“臣大父重,晉平一陽一太守、大将軍右司馬。
父樊,石虎樂安太守、左中郎将。
臣,苻丕尚書右主客郎,慕容永秘書監、高密侯。
”太祖曰:“卿既宿士,屢曆名官,經學所通,何典為長?”先對曰:“臣才識愚暗,少習經史,年荒廢忘,十猶通六。
”又問:“兵法風角,卿悉通不?”先曰:“亦曾習讀,不能明解。
”太祖曰:”慕容永時,卿用兵不?”先曰:“臣時蒙顯任,實參兵事。
” 太祖後以先為丞相衛王府左長史。
從儀平鄴,到義台,破慕容驎軍,回定中山。
先每一進策,所向克平。
東駕還代,以先為尚書右中兵郎。
太祖謂先曰:“今蠕蠕屢來犯塞,朕欲讨之,卿以為何如?”先曰:“蠕蠕不識天命,竄伏荒朔,屢來偷竊,驚動邊民。
陛下神武,威德遐振,舉兵征之,必将摧殄。
”車駕于是北伐,大破蠕蠕。
賞先奴婢三口,馬牛羊五十頭。
轉七兵郎,遷博士、定州大中正。
太祖問先曰:“天下何書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對曰:“唯有經書。
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
”又問曰:“天下書籍,凡有幾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備?”對曰:“伏羲創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傳國記、天文秘緯不可計數。
陛下誠欲集之,嚴制天下諸州郡縣搜索備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難。
”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經籍稍集。
太祖之讨姚興于柴壁也,問先曰:“興屯天渡,平據柴壁,相為表裡。
今欲殄之,計将安出?”先對曰:“臣聞兵以正合,戰以奇勝。
如聞姚興欲屯兵天渡,利其糧道。
及其未到之前,遣奇兵先邀天渡。
柴壁左右,嚴設伏兵,備其表裡。
以陛下神策,觀時而動,興欲進不得,退又乏糧。
夫高者為敵所栖,深者為敵所囚,兵法所忌而興居之,可不戰而取。
”太祖從其計,興果敗歸。
太宗即位,問左右舊臣之中為先帝所親者有誰。
時新息公王洛兒對曰:“有李先者,最為先帝所知。
”太宗召先引見,問曰:“卿有何功行,而蒙先帝所識?”先對曰:“臣愚細,才行無聞,适以忠直奉上,更無異能。
”太宗曰:“卿試言舊事。
”先對曰:“臣聞堯舜之教,化民如子三王任賢,天下懷服。
今陛下躬秉勞謙,六一合歸德,士女能言,莫不慶抃。
”俄而召先讀《韓子連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
诏有司曰:“先所知者,皆軍國大事,自今常宿于内。
”賜先絹五十匹、絲五十斤、雜彩五十匹、禦馬一匹。
拜安東将軍、壽春侯,賜隸戶二十二。
诏先與上一黨一王長孫道生率師襲馮跋乙連城,克之,悉虜其衆。
乃進讨和龍。
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備青草一束,各五尺圍,用填城塹。
攻其西南,絕其外援,勒兵急攻,賊必可擒。
”道生不從,遂掠民而還。
後出為武邑太守,有治名。
世祖即位,徵為内都大官。
神二年卒,年九十五。
诏賜金縷命服一襲,贈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子冏,襲爵。
為京兆、濟一陰一二郡太守。
卒。
子鐘葵,襲爵,降為子。
鐘葵弟鳳子,鳳子弟虬子,并中書博士。
鳳子子預,字元恺。
少為中書學生。
聰敏強識,涉獵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