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十一 前廢帝廣陵王 後廢帝 安定王〓出帝平陽王

關燈
大都督、秦州刺史萬俟普撥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壬辰,以太師、司州牧、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侍中,以太尉公、趙郡王谌為太師,并開府。

    庚戌,以前司徒公、燕郡王賀拔允為太尉公。

    八月乙醜,齊文襄王來朝,帝燕于華林都亭,班赍部下各有差。

    以骠騎大将軍、前南岐州刺史司馬子如為儀同三司。

    戊辰,車駕餞文襄王于河梁,仍濟河而返。

    癸酉,齊獻武王上表固讓王爵,不許;請分邑十萬戶,節降為品,回授勳義,從之。

    九月壬子,以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崔孝芬為儀同三司。

     冬十月癸未,以衛将軍、瓜州刺史、泰臨縣開國伯、高昌王麹子堅為儀同三司,進爵郡王。

    十有一月癸巳,持節、征北将軍、殷州刺史邸珍為徐州大都督、東道行台仆射,率将讨東徐州。

    十有二月丁巳,車駕狩于嵩一陽一。

    己巳,遂幸溫湯。

    丁醜,車駕還宮。

     三年春正月壬辰,齊獻武王讨費也頭于河西苦洩河,大破之,獲其帥纥豆陵伊利,遷其部落于内地。

     二月,東梁州為夷民侵一逼一,诏使持節、車騎大将軍、行東雍州事泉企為東梁州行台、都督以讨之。

    己未,蕭衍假節、豫州刺史、南昌王一毛一香舉城内附,授以持節、安南将軍、信州刺史、義昌王。

    壬戌,大赦天下。

    丙子,帝親釋奠禮先師。

    辛巳,幸洪池陂,遂遊田。

    壬午,以衛将軍、前徐州刺史元祐為衛大将軍、儀同三司,以骠騎将軍、左衛将軍元斌之為颍川王。

    三月壬寅,以前侍中、車騎大将軍李彧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夏四月戊午,契丹國遣使朝貢。

    辛未,高平王甯坐事降爵為公。

    丙子,高麗國遣使朝貢。

    五月丙戌,增置勳府庶子,廂别六百人;又增騎官,廂别二百人,依第出身,騎官秩比直齋。

    辛卯,诏曰:“大魏得一居宸,乘六馭宇。

    考風雲之所會,宅日月之所中。

    自北而南,東征西怨,後來其蘇,無思不偃。

    而句吳負險,久遺度外。

    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鏡以照耀,擊玉鼓以铿锵,神武之所牢籠,威風之所蘭轹,莫不雲徹霧卷,瓦解冰消。

    長江已北,盡為魏土。

    頃天步中圮,國綱時屯,兇豎因機,互窺上國,疆場侵噬,州郡淪胥。

    乃眷東顧,無忘寝食。

    自非五牛警旆,七萃按部,何以複文武之舊業,拯塗炭于遺黎?朕将親總六軍,徑臨彭、汴。

    一勞永逸,庶保無疆。

    内外百僚,便可嚴備。

    出頓之期,更聽後敕。

    ”時帝為斛斯椿、元毗、王思政、魏光等谄佞間阻,貳于齊獻武王,托讨蕭衍,盛暑征發河南諸州之兵,天下怪惡之。

    語在《斛斯椿傳》。

    丙申,以使持節、侍中、大司馬、開府、司州牧、廣陵王欣為左軍大都督,太傅、錄尚書事長孫稚為中軍四面大都督。

    丁酉,帝幸華林都亭,集京畿都督及軍士三千餘人,慰勉之。

    庚子,又幸華林都亭納訟。

    壬寅,又以長孫稚為後軍大都督。

    六月丁卯,大都督源子恭鎮胡一陽一,汝一陽一王暹守石濟,儀同三司賈顯智率豫州刺史斛斯壽東趨濟州。

    庚午,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丙子,诏曰:“頃年以來,天步時阻,幹戈不戢,荊棘斯生。

    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

    身首橫分,骸鼻不斂。

    勳誠一靡一錄,榮贈莫加。

    寤寐矜之,良有嗟悼。

    可普告内外,所在言列。

    若無親近,聽故友陳之。

    尚書檢實,随狀科贈。

    庶粗慰冤魂,少申恻隐。

    ”庚辰,以使持節、車騎大将軍、中軍大都督斛律沙門為開府儀同三司。

     秋七月辛巳朔,以鎮東将軍、前大鴻胪卿、太原王昶特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己醜,帝親總六軍十餘萬衆次于河橋。

    以斛斯椿為前軍大都督,尋诏椿鎮虎牢。

    又诏荊州刺史賀拔勝赴于行所。

    勝率所部次于汝水。

    庚子,以使持節、征西将軍、岐州刺史越肱特為儀同三司。

    丁未,帝為椿等迫脅,遂出于長安。

    己酉,齊獻武王入洛,賀拔勝走還荊州。

     八月甲寅,推司徒公、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制總萬幾,居尚書省。

    辛酉,齊獻武王西迎車駕。

    戊辰,制曰:“晦為明始,亂實治基,爰著天道,又符人事。

    故姬祚中微,踐土有勤王之役;劉氏将傾,北軍緻左袒之舉。

    用能隆此遠年,克茲蔔世。

    永熙之季,權佞擅朝,群小是崇,勳賢見害。

    官緣價以貴賤,獄因貨而死生。

    宗祏飄若綴旒,民命棄如草莽。

    大丞相位居晉鄭,任屬桓文,興甲汾川,問罪伊洛。

    群一奸一畏威,擁迫人主,以自蔽衛,遠出秦方。

    雖車駕流移,未即返禦,然權佞将除,天下延頸。

    魏邦雖舊,其化惟新,思與兆民,同茲更始。

    可大赦天下。

    ”行台侯景讨荊州,賀拔勝戰敗,走奔蕭衍。

     九月癸巳,以衛大将軍、河南尹元子思為使持節、行台仆射,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将軍婁昭為西道大都督,并率左右侍官西迎車駕。

    己酉,椿一黨一毛一鴻賓守潼關,齊獻武王破擒之。

    是日,齊獻武王東還于洛。

    是月,東清河人傅晶殺太守韓子捷,據郡反。

    會赦,乃降。

     冬十月戊辰,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行青州事侯淵克東一陽一,斬刺史東萊王貴平,傳首京師。

     閏十二月癸巳,帝為宇文黑獺所害,時年二十五。

     史臣曰:廣陵廢于前,中興廢于後,平一陽一猜惑,自絕宗廟。

    普泰雅道居多,永熙悖德為甚。

    是俱亡滅,天下所棄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