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五 高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宮。
冬十月,波斯、疏勒國并遣使朝貢。
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後馮氏。
二月丁巳,立皇子弘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丁零數千家亡匿井陉山,聚為寇盜。
诏定州刺史許宗之、并州刺史乞佛成龍讨平之。
夏六月,羽林郎于判、元提等謀逆,伏誅。
秋八月甲申,畋于河西。
是月,平西将軍、漁一陽一公尉眷北擊伊吾,克其城,大獲而還。
九月辛巳,河東公闾毗、零陵公闾纥并進爵為王。
冬十月甲申,車駕還宮。
甲午,曲赦京師。
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王。
嚈哒、普岚國并遣使朝獻。
劉駿濮一陽一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伯倫,各棄郡率吏民來降。
三年春正月壬戌,畋于崞山。
戊辰,還宮。
粟特、于阗國各遣使朝貢。
征漁一陽一公尉眷,拜太尉,進爵為王,錄尚書事。
夏五月庚申,畋于松山。
己巳,還宮。
封皇弟新成為一陽一平王。
六月癸卯,行幸一陰一山。
秋八月,畋于一陰一山之北。
己亥,還宮。
冬十月,将東巡,诏太宰常英起行宮于遼西黃山。
十有一月,蠻王文虎龍率千餘家内附。
十有二月,以州鎮五蝗,民饑,使使者開倉以赈之。
是月,于阗、扶餘等五十餘國各遣使朝獻。
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設酒禁。
乙卯,行幸廣甯溫泉宮,遂東巡平州。
庚午,至于遼西黃山宮,遊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
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
改碣石山為樂遊山,築壇記行于海濱。
戊寅,南幸信都,畋遊于廣川。
三月丁未,觀馬射于中山。
所過郡國賜複一年。
丙辰,車駕還宮。
起太華殿。
乙醜,東平王陸俟薨。
夏五月壬戌,诏曰:“朕即阼至今,屢下寬大之旨,蠲除煩苛,去諸不急,欲令物獲其所,人安其業。
而牧守百裡,不能宣揚恩意,求欲無厭,斷截官物以入于己,使課調懸少,而深文極墨,委罪于民。
苛求免咎,曾不改懼。
國家之制,賦役乃輕;比年已來,雜調減省。
而所在州郡,鹹有逋懸,非在職之官綏導失所,貪穢過度,誰使之然?自今常調不充,民不安業,宰民之徒,加以死罪。
申告天下,稱朕意焉。
”六月丙申,畋于松山。
秋七月庚午,行幸河西。
九月乙巳,還宮。
辛亥,太華殿成。
丙寅,飨群臣,大赦天下。
冬十月甲戌,北巡。
至一陰一山,有故冢毀廢,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歸仁。
自今有穿毀墳隴者斬之。
”劉駿将殷孝祖修兩城于清水東,诏鎮西将軍、天水公封敕文等擊之。
辛卯,車駕次于車輪山,累石記行。
十一月,诏征西将軍皮豹子等三将三萬騎助擊孝祖。
車駕度漠,蠕蠕絕迹遠遁,其别部烏朱賀頹、庫世頹率衆來降。
十有二月,征東将軍、中山王托真薨。
五年春正月己巳朔,征西将軍皮豹子略地至高平,大破孝祖,斬獲五千餘級。
二月己酉,侍中、司空、河南公伊馛薨。
三月庚寅,曲赦京師死罪已下。
夏四月乙巳,封皇弟子推為京兆王。
五月,居常國遣使朝獻。
六月戊申,行幸一陰一山。
九月戊辰,诏曰:“夫褒賞必于有功,刑罰審于有罪,此古今之所同,由來之常式。
牧守莅民,侵食百姓,以營家業,王賦不充,雖歲滿去職,應計前逋,正其刑罪。
而主者失于督察,不加彈正,使有罪者優遊獲免,無罪者妄受其辜,是啟一奸一邪之路,長貪暴之心,豈所謂原情處罪,以正天下?自今諸遷代者,仰列在職殿最,案制治罪。
克舉者加之爵一寵一,有愆者肆之刑戮,使能否殊貫,刑賞不差。
主者明為條制,以為常楷。
”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
冬十有二月戊申,诏曰:“朕承洪業,統禦群有,思恢政化,以濟兆民。
故薄俺斂以實其财,輕徭役以纾其力,欲令百姓修業,人不匮乏。
而六鎮、雲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災旱,年谷不收。
其遣開倉廪以赈之。
有流徙者,谕還桑梓。
欲市籴他界,為關傍郡,通其交易之路。
若典司之官,分職不均,使上恩不達于下,下民不贍于時,加以重罪,無有攸縱。
”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
庚午,诏散騎常侍馮闡使于劉駿。
二月,衛将軍、樂安王良督東雍、吐京、六壁諸軍西趣河西,征西将軍皮豹子等督河西諸軍南趨石樓,以讨河西叛胡。
夏四月戊戌,皇太後常氏崩于壽安宮。
五月癸酉,葬昭太後于廣甯鳴雞山。
六月甲午,诏征西大将軍、一陽一平王新成等督統萬、高平諸軍出南道,南郡公李惠等督涼州諸軍出北道,讨吐谷渾什寅。
崔浩之誅也,史官遂廢,至是複置。
河西叛胡詣長安首罪,遣使者安慰之。
秋七月乙醜,劉駿遣使朝貢。
壬午,行幸河西。
八月,西征諸軍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
九月,諸軍濟河追之,遇瘴氣,多有疫疾,乃引軍還;獲畜二十餘萬。
庚午,輿駕還宮。
冬十月,居常王獻馴象三。
十有一月,诏散騎侍郎盧度世、員外郎朱安興使于劉駿。
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刺史牧民,為萬裡之表。
自頃每因發調,一逼一民假貸,大商富賈,要射時利,旬日之間,增赢十倍。
上下通同,分以潤屋。
故編戶之家,困于凍餒;
冬十月,波斯、疏勒國并遣使朝貢。
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後馮氏。
二月丁巳,立皇子弘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丁零數千家亡匿井陉山,聚為寇盜。
诏定州刺史許宗之、并州刺史乞佛成龍讨平之。
夏六月,羽林郎于判、元提等謀逆,伏誅。
秋八月甲申,畋于河西。
是月,平西将軍、漁一陽一公尉眷北擊伊吾,克其城,大獲而還。
九月辛巳,河東公闾毗、零陵公闾纥并進爵為王。
冬十月甲申,車駕還宮。
甲午,曲赦京師。
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王。
嚈哒、普岚國并遣使朝獻。
劉駿濮一陽一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伯倫,各棄郡率吏民來降。
三年春正月壬戌,畋于崞山。
戊辰,還宮。
粟特、于阗國各遣使朝貢。
征漁一陽一公尉眷,拜太尉,進爵為王,錄尚書事。
夏五月庚申,畋于松山。
己巳,還宮。
封皇弟新成為一陽一平王。
六月癸卯,行幸一陰一山。
秋八月,畋于一陰一山之北。
己亥,還宮。
冬十月,将東巡,诏太宰常英起行宮于遼西黃山。
十有一月,蠻王文虎龍率千餘家内附。
十有二月,以州鎮五蝗,民饑,使使者開倉以赈之。
是月,于阗、扶餘等五十餘國各遣使朝獻。
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設酒禁。
乙卯,行幸廣甯溫泉宮,遂東巡平州。
庚午,至于遼西黃山宮,遊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
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
改碣石山為樂遊山,築壇記行于海濱。
戊寅,南幸信都,畋遊于廣川。
三月丁未,觀馬射于中山。
所過郡國賜複一年。
丙辰,車駕還宮。
起太華殿。
乙醜,東平王陸俟薨。
夏五月壬戌,诏曰:“朕即阼至今,屢下寬大之旨,蠲除煩苛,去諸不急,欲令物獲其所,人安其業。
而牧守百裡,不能宣揚恩意,求欲無厭,斷截官物以入于己,使課調懸少,而深文極墨,委罪于民。
苛求免咎,曾不改懼。
國家之制,賦役乃輕;比年已來,雜調減省。
而所在州郡,鹹有逋懸,非在職之官綏導失所,貪穢過度,誰使之然?自今常調不充,民不安業,宰民之徒,加以死罪。
申告天下,稱朕意焉。
”六月丙申,畋于松山。
秋七月庚午,行幸河西。
九月乙巳,還宮。
辛亥,太華殿成。
丙寅,飨群臣,大赦天下。
冬十月甲戌,北巡。
至一陰一山,有故冢毀廢,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歸仁。
自今有穿毀墳隴者斬之。
”劉駿将殷孝祖修兩城于清水東,诏鎮西将軍、天水公封敕文等擊之。
辛卯,車駕次于車輪山,累石記行。
十一月,诏征西将軍皮豹子等三将三萬騎助擊孝祖。
車駕度漠,蠕蠕絕迹遠遁,其别部烏朱賀頹、庫世頹率衆來降。
十有二月,征東将軍、中山王托真薨。
五年春正月己巳朔,征西将軍皮豹子略地至高平,大破孝祖,斬獲五千餘級。
二月己酉,侍中、司空、河南公伊馛薨。
三月庚寅,曲赦京師死罪已下。
夏四月乙巳,封皇弟子推為京兆王。
五月,居常國遣使朝獻。
六月戊申,行幸一陰一山。
九月戊辰,诏曰:“夫褒賞必于有功,刑罰審于有罪,此古今之所同,由來之常式。
牧守莅民,侵食百姓,以營家業,王賦不充,雖歲滿去職,應計前逋,正其刑罪。
而主者失于督察,不加彈正,使有罪者優遊獲免,無罪者妄受其辜,是啟一奸一邪之路,長貪暴之心,豈所謂原情處罪,以正天下?自今諸遷代者,仰列在職殿最,案制治罪。
克舉者加之爵一寵一,有愆者肆之刑戮,使能否殊貫,刑賞不差。
主者明為條制,以為常楷。
”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
冬十有二月戊申,诏曰:“朕承洪業,統禦群有,思恢政化,以濟兆民。
故薄俺斂以實其财,輕徭役以纾其力,欲令百姓修業,人不匮乏。
而六鎮、雲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災旱,年谷不收。
其遣開倉廪以赈之。
有流徙者,谕還桑梓。
欲市籴他界,為關傍郡,通其交易之路。
若典司之官,分職不均,使上恩不達于下,下民不贍于時,加以重罪,無有攸縱。
”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
庚午,诏散騎常侍馮闡使于劉駿。
二月,衛将軍、樂安王良督東雍、吐京、六壁諸軍西趣河西,征西将軍皮豹子等督河西諸軍南趨石樓,以讨河西叛胡。
夏四月戊戌,皇太後常氏崩于壽安宮。
五月癸酉,葬昭太後于廣甯鳴雞山。
六月甲午,诏征西大将軍、一陽一平王新成等督統萬、高平諸軍出南道,南郡公李惠等督涼州諸軍出北道,讨吐谷渾什寅。
崔浩之誅也,史官遂廢,至是複置。
河西叛胡詣長安首罪,遣使者安慰之。
秋七月乙醜,劉駿遣使朝貢。
壬午,行幸河西。
八月,西征諸軍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
九月,諸軍濟河追之,遇瘴氣,多有疫疾,乃引軍還;獲畜二十餘萬。
庚午,輿駕還宮。
冬十月,居常王獻馴象三。
十有一月,诏散騎侍郎盧度世、員外郎朱安興使于劉駿。
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刺史牧民,為萬裡之表。
自頃每因發調,一逼一民假貸,大商富賈,要射時利,旬日之間,增赢十倍。
上下通同,分以潤屋。
故編戶之家,困于凍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