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7 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未拜,而東昏遇弑。

    侍中張稷使雲銜命至石頭,梁武恩待如舊,遂參贊谟謀,毗佐大業。

    仍拜黃門侍郎,與沈約同心翊贊。

    俄遷大司馬谘議參軍,領錄事。

     梁台建,遷侍中。

    武帝時納齊東昏馀妃,頗妨政事,雲嘗以爲言,未之納。

    後與王茂同入卧内,雲又谏,王茂因起拜曰:“範雲言是,公必以天下爲念,無宜留惜。

    ”帝默然。

    雲便疏令以馀氏赉茂,帝賢其意而許之。

    明日,賜雲、茂錢各百萬。

    及帝受禅,柴燎南郊,雲以侍中參乘。

    禮畢,帝升辇謂雲曰:“朕之今日,所謂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雲對曰:“亦願陛下日慎一日。

    ”帝善其言,即日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

    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雲以舊恩,超居佐命,盡誠翊亮,知無不爲。

    帝亦推心仗之,所奏多允。

    雲本大武帝十三歲,嘗侍宴,帝謂臨川王宏、鄱一陽一王恢曰:“我與範尚書少親善,申四海之敬。

    今爲天下主,此禮既革,汝宜代我呼範爲兄。

    ”二王下席拜,與雲同車還尚書下省,時人榮之。

    帝嘗與雲言及舊事,雲:“朕司州還,在三橋宅,門生王道牽衣雲,‘聞外述圖谶雲,齊祚不久,别應有王者。

    官應取盎貴’。

    朕齋中坐讀書,内感其言而外迹不得無怪,欲呼人縛之,道叩頭求哀,乃不複敢言。

    今道爲羽林監、文德主帥,知管鑰。

    ”雲曰:“此乃天意令道發耳。

    ”帝又雲:“布衣時,嘗夢拜兩舊妾爲六宮,有天下,此妪已卒,所拜非複其人,恒以爲恨。

    ” 其年,雲以本官領太子中庶子。

    二年,遷尚書右仆射,猶領吏部。

    頃之,坐違诏用人,免吏部,猶爲右仆射。

     雲一性一笃睦,事寡嫂盡禮,家事必先谘而後行。

    好節尚奇,專趨人之急。

    少與領軍長史王畡善,雲起宅新成,移家始畢,畡亡于官舍,一屍一無所歸,雲以東廂給之。

    移一屍一自門入,躬自營唅,招複如禮,時人以爲難。

    及居選辟,任寄隆重,書牍盈案,賓客滿門,雲應答如流,無所壅滞,官曹文墨,發擿若神,時人鹹服其明贍。

    一性一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初,雲爲郡号廉潔,及貴重,頗通饋遺;然家無蓄積,随散之親友。

     武帝九錫之出,雲忽中疾,居二日半,召醫徐文伯視之。

    文伯曰:“緩之一月乃複,欲速即時愈,政恐二年不複可救。

    ”雲曰:“朝聞夕死,而況二年。

    ”文伯乃下火而壯焉,重衣以覆之。

    有頃,汗流于背即起。

    二年果卒。

    帝爲流涕,即日輿駕臨殡,诏贈侍中、衛将軍,禮官請諡曰宣,敕賜諡曰文。

    有集三十卷。

    子孝才嗣。

     孫伯翳,太原人,晉秘書監盛之玄孫。

    曾祖放,晉國子博士、長沙太守。

    父康,起部郎,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伯翳位終骠騎鄱一陽一王參軍事。

    雲從父兄缜。

     缜字子真。

    父蒙,奉朝請,早卒。

    缜少孤貧,事母孝謹。

    年未弱冠,從沛國劉瓛學,瓛甚奇之,親爲之冠。

    在瓛門下積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瓛門下多車馬貴遊,缜在其間,聊無恥愧。

    及長,博通經術,尤一精一三禮。

    一性一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爲士友所安。

    唯與外弟蕭琛善,琛名曰口辯,每服缜簡詣。

    年二十九,發白皤然,乃作傷暮詩、白發詠以自嗟。

     仕齊位尚書殿中郎。

    永明中,與魏氏和親,簡才學之士以爲行人,缜及從弟雲、蕭琛、琅邪顔幼明、河東裴昭明相繼将命,皆着名鄰國。

     時竟陵王子良盛招賓客,缜亦預焉。

    嘗侍子良,子良一精一信釋教,而缜盛稱無佛。

    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缜答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随風而堕,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于糞溷之中。

    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

    貴賤雖複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

    退論其理,着神滅論。

    以爲:“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

    神之于質,猶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猶刀之于利。

    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無刀,舍刀無利。

    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此論出,朝野喧嘩。

    子良集僧難之而不能屈。

    太原王琰乃着論譏缜曰:“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

    ”欲杜缜後對。

    缜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

    ”其險詣皆此類也。

    子良使王融謂之曰:“神滅既自非理,而卿堅執之,恐傷名教。

    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書郎,而故乖刺爲此,可便毀棄之。

    ”缜大笑曰:“使範缜賣論取辟,已至令仆矣,何但中書郎邪。

    ” 後爲宜都太守。

    一性一不信神鬼,時夷陵有伍相廟、唐漢三神廟、胡裡神廟,缜乃下教斷不祠。

    後以母憂去職。

    居于南州。

    梁武至,缜墨縗來迎。

    武帝與缜有西邸之舊,見之甚悅。

    及建康城平,以缜爲晉安太守,在郡清約,資公祿而已。

    遷尚書左丞,及還,雖親戚無所遺,唯饷前尚書令王亮。

    缜在齊時,與亮同台爲郎,舊相友一愛一。

    至是亮擯棄在家,缜自以首迎武帝,志在權軸,而所懷未滿,亦怏怏,故私相親結,以矯于時。

    竟坐亮徙廣州。

    在南累年,追爲中書郎,國子博士,卒。

    文集十五卷。

     子胥字長才,傳父業,位國子博士,有口辯。

    大同中,常兼主客郎,應接北使,卒于鄱一陽一内史。

     論曰:齊德将謝,昏虐君臨,喋喋黔黎,命懸晷刻。

    梁武撫茲歸運,嘯召風雲。

    範雲恩結龍潛,沈約情深惟舊,并以茲文義,首居帷幄,追蹤亂傑,各其時之遇也。

    而約以高才博洽,名亞董、遷,末迹爲踬,亦鳳德之衰乎。

    缜婞直之節,着于終始,其以王亮爲尤,亦不足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