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 【宋紀一百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使,敵情不測。
或謂金主北歸,可為中國之賀;臣以中國之憂,正在乎此。
将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填撫其北,而以其子與婿經營其南也。
論者或謂緩急淮不可守,則棄淮而守江,是大不然。
既棄淮矣,江豈可得而守!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金人日一逼一,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場者何道,但聞某日修禮文,某日進書史,是以鄉飲理軍,以幹羽解圍也。
“臣聞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
今也國家之事,敵情不測如此,而君臣上下,處之如太平無事之時,是人不能悟之矣。
故天見災害,春正月日眚無光,若兩日相摩者,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不信也,春日載一陽一,複有雨雪殺物,茲不曰大異乎?然天恐陛下又不信也,五月庚寅,又有地震。
天變頻仍,而君臣不聞警懼,朝廷不聞咨訪,臣不知陛下悟乎否乎? “古者足國裕民,惟食與貨。
今之所謂錢者,富商、臣賈、Yan宦、權貴,皆盈室以藏之,至于百姓、三軍之用,惟破楮券耳。
萬一如唐泾原之師,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遜語,遂起硃泚之亂,可不為寒心哉! “古者立國,必有可畏,非畏其國也。
畏其人也。
故苻堅欲圖晉,而王猛以為不可,謂謝安、桓沖江左之望,是存晉者二人而已。
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将如嶽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
近時劉珙可用則早死,張栻可用則沮死,萬一有緩急,不知可以督諸軍者何人?可以當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畏者又何人也? “願陛下超然遠覽,勿以天地之變異為适然,勿以臣下之苦口為逆耳,勿以近習之害政為細故,勿以仇雠之包藏為無它。
以重蜀之心重荊襄,使東西形勢之相接;以保江之心保兩淮,使表裡脣齒之相依。
姑置不急之務,唯專備敵之策,庶幾上可消夫天變,不下堕于敵一奸一。
“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葉。
臣前所陳,枝葉而已;所謂本根,則人主不可以自用。
人主自用,則人臣不任責。
《傳》曰:‘水木有本源。
’聖學高明,願益思斯民為本源者。
” 時帝臨禦久,事皆上決,宰執唯奉旨而行,臣下多恐懼顧望,故萬裡于疏末言之。
太常丞徐誼亦谏帝曰:“人主日聖,則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帝不能用。
辛卯,以福州地震,命帥臣趙汝愚察守令,擇兵官,防盜賊。
壬寅,金主次天平山好水川。
癸卯,金遣使臨潢、泰州勸農。
庚戌,帝謂王淮等曰:“聞總司籴米,皆散在諸處,萬一軍興而屯駐處卻無米,臨時豈不誤事?可便契勘。
大抵赈籴可逐歲循環備荒,若樁積米,須留要害屯軍所在,庶軍民皆有其備。
” 六月,甲寅,金主獵近山,見田垅不治,命笞田者。
庚申,金皇太子允恭薨。
金主命太子妃及諸皇孫服喪,并用漢儀。
太子天一性一仁厚,嘗奏曰:“東宮賀禮,親王及一品皇族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
望聖慈聽臣答拜,庶敦親一親友一愛一之道。
”金主從之,遂為定制。
一日,侍宴于常武殿,典食進粥。
将食,有蜘蛛在粥碗中,典食恐懼失措。
太子從容曰:“蜘蛛吐絲,乘空忽堕此中耳,豈汝罪哉!”在東宮十五年,恩德浃人者深。
及卒,侍衛軍士争入臨于承華殿下,聲應如雷,百姓皆于市門巷端為位恸哭。
時諸王妃主入臨,多從奴婢,奴婢頗喧雜不嚴,樞密使圖克坦克甯遣出之,身護宮門,嚴饬禁衛如法,然後聽入,從者有數。
謂東宮官屬曰:“主上巡幸未還,太子不幸至于大故,汝等此時以死報國乎?吾亦不敢一愛一吾生也!”辭色俱厲,聞聲肅然敬憚。
皇孫金源郡主瑪達格哀過甚,克甯谏曰:“哭泣,常禮也。
身居冢嗣,豈以常禮而忘社稷之重乎?”召太子侍讀完顔匡謂曰:“爾侍太子日久,親臣也。
郡王哀毀過甚,爾當固谏。
謹視郡王,勿去左右。
”金主聞克甯嚴饬宮衛,謹護皇孫,喜其忠誠,愈重之。
壬戌,淮東總領吳琚奏:“欲将鎮江都統司諸軍官兵日前所欠激賞鋪、軍須子鋪布帛錢并與除放,庶幾官兵得其全請贍家。
此令一下,足以感士心,足以正師律,足以戒掊克,足以示陛下知行伍之微,恤士卒之至。
”帝曰:“軍政刻削,楊存中以來便如此,可依琚所奏。
”仍降指揮,其它有無似此去處及别有侵刻營運錢等,并诏還之。
丙寅,金烏庫哩元忠罷為北京留守。
金主責之曰:“汝強愎自用,觊權而結近密,汝心叵測,其速之官!” 己巳,臣僚言:“臣聞一定不易之謂法,循習引用之謂例,故昔人嘗守法以廢例,未嘗用例以廢法。
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一奸一深遠,法無已行而或廢,例有已行而必得,此其為弊,固非一日。
請诏铨部,凡七司所行之事,條法具載分明,可以遵用;而偶無已行者,并令長貳、郎官據法施行,若于法窒礙而偶有已行之例,并不得引用。
”從之。
丁醜,帝謂宰執曰:“秋季在近,獄案有稽緩者,可擇數事議行遣。
今州郡職事,弛慢不一,難為一例,須知寬猛相濟,政是以和。
前此嶽霖降官印榜,行下已久,誨爾諄諄,聽我藐藐,豈可不明賞罰!使賞罰不明,朝夕諄諄,無益也。
”是日,諸路監司、帥臣以所部郡守考察臧否上,惟浙東未具聞,帝曰:“近來廢弛事多,須當懲戒,帥臣鄭丙、提舉勾昌泰各降一官。
” 秋,七月,壬午朔,金賜太子谥曰宣孝。
癸未,臣僚言:“淮上州軍,逐處皆有樁管米斛,健康、鎮江大軍屯駐,又有總司錢糧。
惟太平州、采石鎮沿江要害去處,去歲民間艱食,州郡必無儲備,聞淮上去秋成熟,淮人多有載米入浙中出粜不行。
今來秋成在近,望先支降本錢付總領所,及時和籴。
”诏:“趙汝誼于健康務場見樁管會子,委官就采石倉措置。
” 诏罷荊門軍浰河、武甯、黃泥稅場,以前知軍陸洸言豪民買撲擾民故也。
壬寅,内藏庫奏和州、無為軍、常德府所欠分錢,乞再限一季起發。
帝曰:“近日和州卻以三千缗賂内侍求免。
事覺,所免隻五千缗,卻用三千缗屬托,謂何?”王淮等對曰:“其意以為可長久得免,故不憚一時之費。
”帝曰:“守臣張士儋、張臨、趙公頤,各展二年磨勘,更與展限半年,須管發納數足。
” 吏部言:“二廣考試補攝官人,請依本部铨試出官指揮,将考校到合格人,以十分為率取五分。
”從之。
先是廣東提舉韓璧言:“二廣兩薦之士,許試攝官,謂之‘試額’;二年再試,謂之‘待次’;累至三試,謂之‘正額’;然後就祿,或任鹽稅,或受簿尉,至有阙官之處,雖待次亦得以濫授。
其試攝程度,大略如铨試之五場,自非雜犯,雖文辭鄙俚,亦在所錄,僥幸太甚。
請自今一如铨試法,下吏部勘當。
”而有是請。
甲辰,罷常德府、複州稅場,從提舉趙善譽之請也。
乙巳,罷江都、泰興、山一陽一、天長、高郵稅場,從提舉趙不流之請也。
帝曰:“此皆有益于民之事,日行一事,歲計則有馀矣。
” 臣僚言:“竊見浙運耿秉,近因屬邑版帳錢額太重,乞與屬郡評議,将額重處量減,诏從其請。
兩浙版帳錢額
或謂金主北歸,可為中國之賀;臣以中國之憂,正在乎此。
将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填撫其北,而以其子與婿經營其南也。
論者或謂緩急淮不可守,則棄淮而守江,是大不然。
既棄淮矣,江豈可得而守!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金人日一逼一,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場者何道,但聞某日修禮文,某日進書史,是以鄉飲理軍,以幹羽解圍也。
“臣聞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
今也國家之事,敵情不測如此,而君臣上下,處之如太平無事之時,是人不能悟之矣。
故天見災害,春正月日眚無光,若兩日相摩者,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不信也,春日載一陽一,複有雨雪殺物,茲不曰大異乎?然天恐陛下又不信也,五月庚寅,又有地震。
天變頻仍,而君臣不聞警懼,朝廷不聞咨訪,臣不知陛下悟乎否乎? “古者足國裕民,惟食與貨。
今之所謂錢者,富商、臣賈、Yan宦、權貴,皆盈室以藏之,至于百姓、三軍之用,惟破楮券耳。
萬一如唐泾原之師,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遜語,遂起硃泚之亂,可不為寒心哉! “古者立國,必有可畏,非畏其國也。
畏其人也。
故苻堅欲圖晉,而王猛以為不可,謂謝安、桓沖江左之望,是存晉者二人而已。
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将如嶽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
近時劉珙可用則早死,張栻可用則沮死,萬一有緩急,不知可以督諸軍者何人?可以當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畏者又何人也? “願陛下超然遠覽,勿以天地之變異為适然,勿以臣下之苦口為逆耳,勿以近習之害政為細故,勿以仇雠之包藏為無它。
以重蜀之心重荊襄,使東西形勢之相接;以保江之心保兩淮,使表裡脣齒之相依。
姑置不急之務,唯專備敵之策,庶幾上可消夫天變,不下堕于敵一奸一。
“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葉。
臣前所陳,枝葉而已;所謂本根,則人主不可以自用。
人主自用,則人臣不任責。
《傳》曰:‘水木有本源。
’聖學高明,願益思斯民為本源者。
” 時帝臨禦久,事皆上決,宰執唯奉旨而行,臣下多恐懼顧望,故萬裡于疏末言之。
太常丞徐誼亦谏帝曰:“人主日聖,則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帝不能用。
辛卯,以福州地震,命帥臣趙汝愚察守令,擇兵官,防盜賊。
壬寅,金主次天平山好水川。
癸卯,金遣使臨潢、泰州勸農。
庚戌,帝謂王淮等曰:“聞總司籴米,皆散在諸處,萬一軍興而屯駐處卻無米,臨時豈不誤事?可便契勘。
大抵赈籴可逐歲循環備荒,若樁積米,須留要害屯軍所在,庶軍民皆有其備。
” 六月,甲寅,金主獵近山,見田垅不治,命笞田者。
庚申,金皇太子允恭薨。
金主命太子妃及諸皇孫服喪,并用漢儀。
太子天一性一仁厚,嘗奏曰:“東宮賀禮,親王及一品皇族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
望聖慈聽臣答拜,庶敦親一親友一愛一之道。
”金主從之,遂為定制。
一日,侍宴于常武殿,典食進粥。
将食,有蜘蛛在粥碗中,典食恐懼失措。
太子從容曰:“蜘蛛吐絲,乘空忽堕此中耳,豈汝罪哉!”在東宮十五年,恩德浃人者深。
及卒,侍衛軍士争入臨于承華殿下,聲應如雷,百姓皆于市門巷端為位恸哭。
時諸王妃主入臨,多從奴婢,奴婢頗喧雜不嚴,樞密使圖克坦克甯遣出之,身護宮門,嚴饬禁衛如法,然後聽入,從者有數。
謂東宮官屬曰:“主上巡幸未還,太子不幸至于大故,汝等此時以死報國乎?吾亦不敢一愛一吾生也!”辭色俱厲,聞聲肅然敬憚。
皇孫金源郡主瑪達格哀過甚,克甯谏曰:“哭泣,常禮也。
身居冢嗣,豈以常禮而忘社稷之重乎?”召太子侍讀完顔匡謂曰:“爾侍太子日久,親臣也。
郡王哀毀過甚,爾當固谏。
謹視郡王,勿去左右。
”金主聞克甯嚴饬宮衛,謹護皇孫,喜其忠誠,愈重之。
壬戌,淮東總領吳琚奏:“欲将鎮江都統司諸軍官兵日前所欠激賞鋪、軍須子鋪布帛錢并與除放,庶幾官兵得其全請贍家。
此令一下,足以感士心,足以正師律,足以戒掊克,足以示陛下知行伍之微,恤士卒之至。
”帝曰:“軍政刻削,楊存中以來便如此,可依琚所奏。
”仍降指揮,其它有無似此去處及别有侵刻營運錢等,并诏還之。
丙寅,金烏庫哩元忠罷為北京留守。
金主責之曰:“汝強愎自用,觊權而結近密,汝心叵測,其速之官!” 己巳,臣僚言:“臣聞一定不易之謂法,循習引用之謂例,故昔人嘗守法以廢例,未嘗用例以廢法。
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一奸一深遠,法無已行而或廢,例有已行而必得,此其為弊,固非一日。
請诏铨部,凡七司所行之事,條法具載分明,可以遵用;而偶無已行者,并令長貳、郎官據法施行,若于法窒礙而偶有已行之例,并不得引用。
”從之。
丁醜,帝謂宰執曰:“秋季在近,獄案有稽緩者,可擇數事議行遣。
今州郡職事,弛慢不一,難為一例,須知寬猛相濟,政是以和。
前此嶽霖降官印榜,行下已久,誨爾諄諄,聽我藐藐,豈可不明賞罰!使賞罰不明,朝夕諄諄,無益也。
”是日,諸路監司、帥臣以所部郡守考察臧否上,惟浙東未具聞,帝曰:“近來廢弛事多,須當懲戒,帥臣鄭丙、提舉勾昌泰各降一官。
” 秋,七月,壬午朔,金賜太子谥曰宣孝。
癸未,臣僚言:“淮上州軍,逐處皆有樁管米斛,健康、鎮江大軍屯駐,又有總司錢糧。
惟太平州、采石鎮沿江要害去處,去歲民間艱食,州郡必無儲備,聞淮上去秋成熟,淮人多有載米入浙中出粜不行。
今來秋成在近,望先支降本錢付總領所,及時和籴。
”诏:“趙汝誼于健康務場見樁管會子,委官就采石倉措置。
” 诏罷荊門軍浰河、武甯、黃泥稅場,以前知軍陸洸言豪民買撲擾民故也。
壬寅,内藏庫奏和州、無為軍、常德府所欠分錢,乞再限一季起發。
帝曰:“近日和州卻以三千缗賂内侍求免。
事覺,所免隻五千缗,卻用三千缗屬托,謂何?”王淮等對曰:“其意以為可長久得免,故不憚一時之費。
”帝曰:“守臣張士儋、張臨、趙公頤,各展二年磨勘,更與展限半年,須管發納數足。
” 吏部言:“二廣考試補攝官人,請依本部铨試出官指揮,将考校到合格人,以十分為率取五分。
”從之。
先是廣東提舉韓璧言:“二廣兩薦之士,許試攝官,謂之‘試額’;二年再試,謂之‘待次’;累至三試,謂之‘正額’;然後就祿,或任鹽稅,或受簿尉,至有阙官之處,雖待次亦得以濫授。
其試攝程度,大略如铨試之五場,自非雜犯,雖文辭鄙俚,亦在所錄,僥幸太甚。
請自今一如铨試法,下吏部勘當。
”而有是請。
甲辰,罷常德府、複州稅場,從提舉趙善譽之請也。
乙巳,罷江都、泰興、山一陽一、天長、高郵稅場,從提舉趙不流之請也。
帝曰:“此皆有益于民之事,日行一事,歲計則有馀矣。
” 臣僚言:“竊見浙運耿秉,近因屬邑版帳錢額太重,乞與屬郡評議,将額重處量減,诏從其請。
兩浙版帳錢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