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紀一百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即顯肅皇後故幾筵殿成服立重,不視朝。
诏升棗一陽一、盱眙縣為軍,廢天長軍為縣,皆以便于沿邊關報也。
五月,癸巳朔,金主不視朝。
金主自去年荒于酒,與群臣飲,或繼以夜,宰相入谏,或飲以酒,曰:“知卿等意,明日當戒。
”因複飲。
乙巳,軍器臨主薄沈該直秘閣、知盱眙軍,措置榷場之法。
商人資百千以下者,十人為保,留其貨之半,赴泗州榷場博易,俟得北物,複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待北價之來。
兩邊商人各處一廊,以貨呈主管官,牙人往來評議,毋得相見。
每交易千錢,各收五厘息錢入官。
其後又置場于光州棗一陽一、安豐軍花黡鎮,而金人亦于蔡、泗、唐、鄧、秦、鞏、洮州、鳳翔府置場,凡棗一陽一諸場,皆以盱眙為準。
丙午,增築慈甯殿。
庚戌,權工部尚書莫将等議大行皇後谥曰懿節。
辛亥,權禮部侍郎施坰等請立别廟于太廟之内,從之。
殿室三間,其南為霝星門,不立齋舍、神廚,以地隘故也。
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程瑀試尚書兵部侍郎。
乙卯,诏:“禮部依舊制試教官,仍先納所業經義、詩各三首,會刑寺無過,下國子監看詳,禮部覆考,然後許試,附省試院兮兩場,非取士之歲,附吏部铨院,不限人數,以文理優長為合格。
” 诏資政殿學士、提舉亳州明道觀鄭億年赴行在奏事。
時簽書樞密院事何鑄等使還,宗弼因索億年及張中孚與杜充、字文虛中、張孝純、王進家屬,且送前觀文殿學士、東京留守孟庚、徽猷閣待制、前知陳州李正文、右迪功郎、前開封府推官畢良使還行在。
正文,即正民也,避金主諱,改焉。
己未,言者論夔路有殺人祭鬼之事,請嚴禁之。
帝謂宰執曰:“此必有大巫倡之,治巫則自止。
” 辛酉,金主宴群臣于五雲樓。
左丞完顔勖進酒,金主起立,宰臣曰:“至尊為臣下屢起,禮未安。
”金主曰:“朕屈己待臣下,亦何害?”是日,盡醉而罷。
六月,甲子,權工部尚書莫将等言:“奉诏,令待從、台谏、禮官赴尚書集議,梓宮既還,當修奉陵寝,或稱攢宮。
竊聞朝廷通使,見議陵寝地。
兼據太史局稱,今歲不宜大葬。
欲遵景德故事,權行修奉攢宮,以俟定議。
”從之。
戊辰,禦史中丞萬俟禼為攢宮按行使,入内内侍省氨都知宋唐卿為副使。
戊辰,何鑄還,金都元帥宗弼複求和尚、方山原地。
會都統制吳璘圖上形勢,帝乃诏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見發國書計議,不得擅便分畫。
辛未,左通議大夫、提舉臨安洞霄宮王庶,責授向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
庶罷政,行至江州,聞再奪職之命,乃買田于敷淺原之上,徙家居焉。
至是殿中侍禦史胡汝明,論“庶寄居德安,詭占逃田,強市民宅。
其譏讪朝政之語,形于詩篇,殆未可悉數。
望重行竄逐,以慰一方士民之心而為萬世臣之子戒。
”故有是命。
己卯,尚書省言金使明威将軍、少府少監高居安扈從皇太後一行前來,诏容州觀察使、知閤門事曹勳充接伴使。
初,金主既許皇太後南歸,乃遣居安及内侍二人扈從,又以禦前左副都點檢完顔宗賢、秘書監劉陶為使。
宗賢,太宗子,時封沂王。
甲申,鎮西軍節度使、步軍都虞候、秦鳳路經略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制、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檢校少師,改充階、秦、岷、鳳四州經略使,仍以漢中田五十頃賜之。
秋,七月,癸巳,右谏議大夫羅汝楫言:“左奉議郎、簽書武威軍節度判官廳公事胡铨,文過飾非,益唱狂妄之說,橫議紛紛,流布遐迩,若不懲艾,殆有甚焉者矣。
望陛下重行竄逐,以申邦憲。
”诏铨除名,新州編管。
甲午,皇太後回銮,自東平登舟,由清河至楚州境上。
回鹘遣使貢于金。
丙申,直秘閣、四川轉運副使井度兼川陝宣撫司參議官,令再任。
協忠大夫、郢州防禦使、秦鳳路馬步軍副總管、行營右護軍左部同統制、知鳳翔府兼管内安一撫司公事、統制忠義軍楊從儀,改知鳳州。
時将割和尚原,故有是命。
丁酉,祔懿節皇後神主于别廟。
金太傅宗弼乞緻仕,不許,優诏答之,賜以金券,給人口牛馬各千,駝百,羊萬,仍每歲宋國進貢内給銀絹二千兩匹。
甲辰,按行使萬俟禼等請蔔攢宮于昭慈聖獻皇後攢宮之西北。
己酉,命有司制常行儀仗。
自南渡,儀物草創;時以皇太後且至,将躬迎于郊,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石延慶以儀衛為請,乃命工部尚書莫将、戶部侍郎張澄與内侍邵谔、董治将等先造玉辂及黃麾仗,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從之。
是月,金北京、廣甯府蝗。
八月,辛酉朔,金國都元帥宗弼複以書來求商州及和尚、方山原地。
于是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亦言和尚原自紹興四年後便系劉豫管守,不系吳玠地分,合割還金,從之。
乙醜,靖州言盜破豐山寨,軍民死者甚衆。
帝曰:“蠻夷但當綏撫,不可擾之。
”乃诏湖北帥臣劉锜毋得生事。
丙寅,皇太後渡淮。
時帝遣後弟平樂郡王韋淵往迓,遂扈從以歸。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何鑄,依舊職提舉江州太平觀。
時禦史中丞萬俟禼,右谏議大夫羅汝楫,交章論鑄之罪,謂:“鑄,胥吏之子,無聞望。
初以廖剛薦為台屬,與孫近、範同締交;逮近、同之敗,自是迹不遑安,乃益合一黨一與,傾搖一柄一是。
去春淮甸警報,日與儇薄之徒張皇敵勢,以為朝廷自當遷避。
嶽飛反狀敗露,鑄首董其獄,亦無一言叙陳。
偶因報聘乏人,陛下置之樞庭,命之出疆,臨行,使親舊謄播,以為議獄不合,遂緻遠行,廣
诏升棗一陽一、盱眙縣為軍,廢天長軍為縣,皆以便于沿邊關報也。
五月,癸巳朔,金主不視朝。
金主自去年荒于酒,與群臣飲,或繼以夜,宰相入谏,或飲以酒,曰:“知卿等意,明日當戒。
”因複飲。
乙巳,軍器臨主薄沈該直秘閣、知盱眙軍,措置榷場之法。
商人資百千以下者,十人為保,留其貨之半,赴泗州榷場博易,俟得北物,複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待北價之來。
兩邊商人各處一廊,以貨呈主管官,牙人往來評議,毋得相見。
每交易千錢,各收五厘息錢入官。
其後又置場于光州棗一陽一、安豐軍花黡鎮,而金人亦于蔡、泗、唐、鄧、秦、鞏、洮州、鳳翔府置場,凡棗一陽一諸場,皆以盱眙為準。
丙午,增築慈甯殿。
庚戌,權工部尚書莫将等議大行皇後谥曰懿節。
辛亥,權禮部侍郎施坰等請立别廟于太廟之内,從之。
殿室三間,其南為霝星門,不立齋舍、神廚,以地隘故也。
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程瑀試尚書兵部侍郎。
乙卯,诏:“禮部依舊制試教官,仍先納所業經義、詩各三首,會刑寺無過,下國子監看詳,禮部覆考,然後許試,附省試院兮兩場,非取士之歲,附吏部铨院,不限人數,以文理優長為合格。
” 诏資政殿學士、提舉亳州明道觀鄭億年赴行在奏事。
時簽書樞密院事何鑄等使還,宗弼因索億年及張中孚與杜充、字文虛中、張孝純、王進家屬,且送前觀文殿學士、東京留守孟庚、徽猷閣待制、前知陳州李正文、右迪功郎、前開封府推官畢良使還行在。
正文,即正民也,避金主諱,改焉。
己未,言者論夔路有殺人祭鬼之事,請嚴禁之。
帝謂宰執曰:“此必有大巫倡之,治巫則自止。
” 辛酉,金主宴群臣于五雲樓。
左丞完顔勖進酒,金主起立,宰臣曰:“至尊為臣下屢起,禮未安。
”金主曰:“朕屈己待臣下,亦何害?”是日,盡醉而罷。
六月,甲子,權工部尚書莫将等言:“奉诏,令待從、台谏、禮官赴尚書集議,梓宮既還,當修奉陵寝,或稱攢宮。
竊聞朝廷通使,見議陵寝地。
兼據太史局稱,今歲不宜大葬。
欲遵景德故事,權行修奉攢宮,以俟定議。
”從之。
戊辰,禦史中丞萬俟禼為攢宮按行使,入内内侍省氨都知宋唐卿為副使。
戊辰,何鑄還,金都元帥宗弼複求和尚、方山原地。
會都統制吳璘圖上形勢,帝乃诏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見發國書計議,不得擅便分畫。
辛未,左通議大夫、提舉臨安洞霄宮王庶,責授向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
庶罷政,行至江州,聞再奪職之命,乃買田于敷淺原之上,徙家居焉。
至是殿中侍禦史胡汝明,論“庶寄居德安,詭占逃田,強市民宅。
其譏讪朝政之語,形于詩篇,殆未可悉數。
望重行竄逐,以慰一方士民之心而為萬世臣之子戒。
”故有是命。
己卯,尚書省言金使明威将軍、少府少監高居安扈從皇太後一行前來,诏容州觀察使、知閤門事曹勳充接伴使。
初,金主既許皇太後南歸,乃遣居安及内侍二人扈從,又以禦前左副都點檢完顔宗賢、秘書監劉陶為使。
宗賢,太宗子,時封沂王。
甲申,鎮西軍節度使、步軍都虞候、秦鳳路經略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制、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檢校少師,改充階、秦、岷、鳳四州經略使,仍以漢中田五十頃賜之。
秋,七月,癸巳,右谏議大夫羅汝楫言:“左奉議郎、簽書武威軍節度判官廳公事胡铨,文過飾非,益唱狂妄之說,橫議紛紛,流布遐迩,若不懲艾,殆有甚焉者矣。
望陛下重行竄逐,以申邦憲。
”诏铨除名,新州編管。
甲午,皇太後回銮,自東平登舟,由清河至楚州境上。
回鹘遣使貢于金。
丙申,直秘閣、四川轉運副使井度兼川陝宣撫司參議官,令再任。
協忠大夫、郢州防禦使、秦鳳路馬步軍副總管、行營右護軍左部同統制、知鳳翔府兼管内安一撫司公事、統制忠義軍楊從儀,改知鳳州。
時将割和尚原,故有是命。
丁酉,祔懿節皇後神主于别廟。
金太傅宗弼乞緻仕,不許,優诏答之,賜以金券,給人口牛馬各千,駝百,羊萬,仍每歲宋國進貢内給銀絹二千兩匹。
甲辰,按行使萬俟禼等請蔔攢宮于昭慈聖獻皇後攢宮之西北。
己酉,命有司制常行儀仗。
自南渡,儀物草創;時以皇太後且至,将躬迎于郊,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石延慶以儀衛為請,乃命工部尚書莫将、戶部侍郎張澄與内侍邵谔、董治将等先造玉辂及黃麾仗,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從之。
是月,金北京、廣甯府蝗。
八月,辛酉朔,金國都元帥宗弼複以書來求商州及和尚、方山原地。
于是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亦言和尚原自紹興四年後便系劉豫管守,不系吳玠地分,合割還金,從之。
乙醜,靖州言盜破豐山寨,軍民死者甚衆。
帝曰:“蠻夷但當綏撫,不可擾之。
”乃诏湖北帥臣劉锜毋得生事。
丙寅,皇太後渡淮。
時帝遣後弟平樂郡王韋淵往迓,遂扈從以歸。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何鑄,依舊職提舉江州太平觀。
時禦史中丞萬俟禼,右谏議大夫羅汝楫,交章論鑄之罪,謂:“鑄,胥吏之子,無聞望。
初以廖剛薦為台屬,與孫近、範同締交;逮近、同之敗,自是迹不遑安,乃益合一黨一與,傾搖一柄一是。
去春淮甸警報,日與儇薄之徒張皇敵勢,以為朝廷自當遷避。
嶽飛反狀敗露,鑄首董其獄,亦無一言叙陳。
偶因報聘乏人,陛下置之樞庭,命之出疆,臨行,使親舊謄播,以為議獄不合,遂緻遠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