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 【宋紀一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起上章掩茂七月,盡十二月,凡六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 秋,七月,癸卯,诏:“諸道守臣,自軍興以來得便宜指揮者并罷。
” 斬神武前軍統領官胡仁參于趙州市,宣教郎袁潭除名、韶州編管,坐與李鄴同謀投拜,又擅殺兩浙提點刑獄王翿故也。
尋诏以翿死事,贈朝請大夫,官其家三人。
既而言者以為“翿嘗降敵,比敵兵之去,遂以印岸翿,不當褒贈。
”範宗尹主之,卒贈翿一官,錄其子雲。
甲辰,執政奏以朝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劉洪道為建康府路安一撫大使司參謀官,帝曰:“不可,是又欲與呂頤浩同官。
”趙鼎曰:“頤浩之來尚遲,今先令洪道往池州措置防江。
”帝曰:“此固勿害,但議者謂頤浩多引用山東之人,故不欲遣。
且頤浩身為宰相,當收攬天下人材,盡為我用;獨私鄉曲,非公道也。
” 先是中書舍人季陵入對,言:“強敵之患,已無甯歲,焚劫殺虜,幾遍天下,夏則北去,秋則南牧,往年休士馬于燕山,次年移于河北,次年移于京東,今寓淮甸,無複去意,患在朝夕,可謂急矣。
張俊提兵已赴公安,劉光世提兵已赴鎮江,亟召亟遣,事尚可及。
若呂頤浩既去,硃勝非未來,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鎮,九月弓勁馬肥,敵人向南,兵不素練,糧不素積,又不設險,何以禦之!臣願陛下急與大臣謀,先遣軍馬儲運,更擇賢副經畫,以待其來。
不然,雖位望崇重,号前宰相,無益也。
今日注意将相,非為安危,實為存亡。
朝謀夕行,當如拯溺,豈可不惜分一陰一哉!”至是遂命洪道趣之池州,權管本州及安一撫司事,以統制官張俊、李貴、王進、王渙所部合四千人隸本州諸軍,權聽節制。
洪道請用便宣指揮,許之。
戊申,诏:“臣僚至都堂,自正一品外,它并在執政之下,著為令。
”為劉光世也。
辛亥,金主命給泰州都統博勒和所部諸穆昆申胄各五十。
先是金都統洛索經略陝西,所下城邑,旋歸附于宋。
監戰阿裡布請益兵,于是諸将會議于帥府。
宗翰曰:“前以伐宋故,分西師合于東軍,而陝西五路,兵力雄勁,當并力功取。
宜令達蘭撫定江北,宗弼以一精一兵二萬先往洛一陽一,以八月往陝西,或使宗弼遂将以行。
”諸将曰:“陝西兵威非不足,今叛服不常,綏懷之道有未盡爾。
誠得位望隆重、恩威并濟者以往,可指日而定。
當以皇子右副元帥宗輔往莅其事,或于宗翰、希尹中擇一人以往。
”各具議以聞。
金主曰:“往者洛索所向辄克,今使專征陝西,淹延未定。
豈倦于兵而自一愛一邪?關陝重城,卿等其戮力焉!”遂命宗輔往洛一陽一治兵。
乙卯,金主命徙昏德公、重昏侯于五國賊,以将立劉豫故也。
金烏登路統軍錫庫傳金主命,減去随行宗室官吏。
上皇力懇之,不從,乃謂從者曰:“遠道相随,本圖哀樂與共,但事屬它人,無如之何。
”言訖,泣下,從者皆号呼而出。
于是宗室仲瑅等五百馀人、内侍黎安國數百人皆留,從行者惟晉康郡王孝骞、和義郡王有奕等六人而已。
丁巳,申命元祐一黨一人子孫經所在自陳,盡還應得恩數。
丁卯,金主如東京溫湯。
遣高慶裔、韓昉冊命劉豫為皇帝,國号大齊,都大名府。
八月,辛未朔,浙西安一撫大使司置參謀、參議官各二員,俸賜視雜監司。
自是諸路以為例。
壬申,诏:“福、建、溫、台、明、越、通、泰、蘇、秀等州,有海船民戶及嘗作水手之人,權行籍定,五家為保,毋得發船往京東,犯者并行軍法。
” 癸亥,诏:“神武中軍益選親兵,通舊作六百人,更三番入直禁中,不隸禁衛所,命統制官辛永宗提舉之。
” 甲戌,诏:“日輪侍從一員,具前代及本朝關治體者一兩事進入。
” 初,朝散郎、知蕲州甄采,以得柔福帝姬聞于朝,會采為淮西都巡檢使劉文舜所破,乃脫身從韓世清,衛送帝姬赴行在。
時帝猶在溫、台,先遣入内内侍省押班馮益、宗婦吳心兒往越州驗視。
戊寅,乃取人宮,封福國長公主。
庚辰,隆祐皇太後至自虔州,上出行宮門外奉迎,因曆問太母所過守臣治狀。
後一性一恭謹,未嘗毫發聞于朝廷。
然喜飲酒,上以越酒不可飲,令别市醴,後使持錢往酤,未嘗直取也。
後在禁中,嘗微覺風眩,有宮人自言善用符水咒疾可瘳者,或以啟後,後曰:“又是此語,吾豈敢複聞也!此等人其可留禁中邪?”立命出之。
是日,拱衛大夫、福州觀察使、承州、天長軍鎮撫使薛慶,及金人戰于揚州城下,死之。
宗弼既屯六一合縣,欲自運河引舟北歸,而趙立在楚,薛慶在承,扼其沖,不得進,宗弼患之。
左監軍昌自孫村來,見宗弼計事,欲會兵攻楚州。
真、揚鎮撫使郭仲威聞之,約慶俱往迎敵,慶以是月戊寅出兵,己卯,至揚州。
仲威殊無行意,置酒高會,慶怒曰:“此豈縱酒時邪?我為先鋒,汝當繼後!”上馬,疾馳去。
平旦,出揚州西門,從騎不滿百,轉戰十馀裡,亡騎三人,仲威迄不至。
慶與其下走還揚州,仲威閉門拒之。
慶倉皇墜馬,為追騎所擒。
馬尋舊路歸承州,軍中見之,曰:“馬空還矣,太尉其死乎!”仲威棄揚州,奔興化。
知長驅攻承州,兵馬钤轄王林出城迎敵,不勝,遁。
承州破,金懼慶複歸,遂殺之。
慶在承久,軍食既足,不複斂取于民;王官自京師至者,館谷甚厚,皆按格賦祿;官兵隸承州者,月糧時帛,舉如令給之;至視其徒,是戰士計日廪食,老弱計日受券而已。
金人自浙歸,大寨于天長、六一合間,慶親率衆劫之,得牛數百,悉賤其估,分畀民之力田者。
民懷其惠,亦賴其捍禦以自固。
敵假道于承以攻楚,慶不聽,至是被害。
慶起群盜,其衆多骁隽敢鬥。
慶臨敵勇,亦能以少擊衆。
故慶死,承州遂破,楚勢孤,卒無以抗敵,人皆惜之。
訃聞,贈保甯軍承宣使。
癸未,宣撫處置使張浚複取永興軍。
初,浚之西行也,帝命浚三年而後用師進取。
及是金左監軍昌與宗弼皆在淮東,約秋高南下。
浚度宗弼必将侵東南,議以師分撓其勢。
召諸将議出師,都統制、威武大将軍、宣州觀察使曲端曰:“平原廣野,敵便于沖突,而我軍未嘗習戰,且金人新造之勢,難與争鋒。
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議戰。
”浚不聽。
複以人言浸一潤,不能無疑,乃遣本司主管機宜文字張彬往渭州,以招填楚軍為名,實欲伺察端意。
彬至渭見端,問曰:“公嘗患諸路兵不得盡合,及财物不足以供事。
今張公之來,兵合财備,洛索孤軍深入吾境,我合諸路攻之不難。
今失不擊,若尼瑪哈并兵而來,何以待之?”端曰:“不然。
兵法先較彼己,必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 秋,七月,癸卯,诏:“諸道守臣,自軍興以來得便宜指揮者并罷。
” 斬神武前軍統領官胡仁參于趙州市,宣教郎袁潭除名、韶州編管,坐與李鄴同謀投拜,又擅殺兩浙提點刑獄王翿故也。
尋诏以翿死事,贈朝請大夫,官其家三人。
既而言者以為“翿嘗降敵,比敵兵之去,遂以印岸翿,不當褒贈。
”範宗尹主之,卒贈翿一官,錄其子雲。
甲辰,執政奏以朝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劉洪道為建康府路安一撫大使司參謀官,帝曰:“不可,是又欲與呂頤浩同官。
”趙鼎曰:“頤浩之來尚遲,今先令洪道往池州措置防江。
”帝曰:“此固勿害,但議者謂頤浩多引用山東之人,故不欲遣。
且頤浩身為宰相,當收攬天下人材,盡為我用;獨私鄉曲,非公道也。
” 先是中書舍人季陵入對,言:“強敵之患,已無甯歲,焚劫殺虜,幾遍天下,夏則北去,秋則南牧,往年休士馬于燕山,次年移于河北,次年移于京東,今寓淮甸,無複去意,患在朝夕,可謂急矣。
張俊提兵已赴公安,劉光世提兵已赴鎮江,亟召亟遣,事尚可及。
若呂頤浩既去,硃勝非未來,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鎮,九月弓勁馬肥,敵人向南,兵不素練,糧不素積,又不設險,何以禦之!臣願陛下急與大臣謀,先遣軍馬儲運,更擇賢副經畫,以待其來。
不然,雖位望崇重,号前宰相,無益也。
今日注意将相,非為安危,實為存亡。
朝謀夕行,當如拯溺,豈可不惜分一陰一哉!”至是遂命洪道趣之池州,權管本州及安一撫司事,以統制官張俊、李貴、王進、王渙所部合四千人隸本州諸軍,權聽節制。
洪道請用便宣指揮,許之。
戊申,诏:“臣僚至都堂,自正一品外,它并在執政之下,著為令。
”為劉光世也。
辛亥,金主命給泰州都統博勒和所部諸穆昆申胄各五十。
先是金都統洛索經略陝西,所下城邑,旋歸附于宋。
監戰阿裡布請益兵,于是諸将會議于帥府。
宗翰曰:“前以伐宋故,分西師合于東軍,而陝西五路,兵力雄勁,當并力功取。
宜令達蘭撫定江北,宗弼以一精一兵二萬先往洛一陽一,以八月往陝西,或使宗弼遂将以行。
”諸将曰:“陝西兵威非不足,今叛服不常,綏懷之道有未盡爾。
誠得位望隆重、恩威并濟者以往,可指日而定。
當以皇子右副元帥宗輔往莅其事,或于宗翰、希尹中擇一人以往。
”各具議以聞。
金主曰:“往者洛索所向辄克,今使專征陝西,淹延未定。
豈倦于兵而自一愛一邪?關陝重城,卿等其戮力焉!”遂命宗輔往洛一陽一治兵。
乙卯,金主命徙昏德公、重昏侯于五國賊,以将立劉豫故也。
金烏登路統軍錫庫傳金主命,減去随行宗室官吏。
上皇力懇之,不從,乃謂從者曰:“遠道相随,本圖哀樂與共,但事屬它人,無如之何。
”言訖,泣下,從者皆号呼而出。
于是宗室仲瑅等五百馀人、内侍黎安國數百人皆留,從行者惟晉康郡王孝骞、和義郡王有奕等六人而已。
丁巳,申命元祐一黨一人子孫經所在自陳,盡還應得恩數。
丁卯,金主如東京溫湯。
遣高慶裔、韓昉冊命劉豫為皇帝,國号大齊,都大名府。
八月,辛未朔,浙西安一撫大使司置參謀、參議官各二員,俸賜視雜監司。
自是諸路以為例。
壬申,诏:“福、建、溫、台、明、越、通、泰、蘇、秀等州,有海船民戶及嘗作水手之人,權行籍定,五家為保,毋得發船往京東,犯者并行軍法。
” 癸亥,诏:“神武中軍益選親兵,通舊作六百人,更三番入直禁中,不隸禁衛所,命統制官辛永宗提舉之。
” 甲戌,诏:“日輪侍從一員,具前代及本朝關治體者一兩事進入。
” 初,朝散郎、知蕲州甄采,以得柔福帝姬聞于朝,會采為淮西都巡檢使劉文舜所破,乃脫身從韓世清,衛送帝姬赴行在。
時帝猶在溫、台,先遣入内内侍省押班馮益、宗婦吳心兒往越州驗視。
戊寅,乃取人宮,封福國長公主。
庚辰,隆祐皇太後至自虔州,上出行宮門外奉迎,因曆問太母所過守臣治狀。
後一性一恭謹,未嘗毫發聞于朝廷。
然喜飲酒,上以越酒不可飲,令别市醴,後使持錢往酤,未嘗直取也。
後在禁中,嘗微覺風眩,有宮人自言善用符水咒疾可瘳者,或以啟後,後曰:“又是此語,吾豈敢複聞也!此等人其可留禁中邪?”立命出之。
是日,拱衛大夫、福州觀察使、承州、天長軍鎮撫使薛慶,及金人戰于揚州城下,死之。
宗弼既屯六一合縣,欲自運河引舟北歸,而趙立在楚,薛慶在承,扼其沖,不得進,宗弼患之。
左監軍昌自孫村來,見宗弼計事,欲會兵攻楚州。
真、揚鎮撫使郭仲威聞之,約慶俱往迎敵,慶以是月戊寅出兵,己卯,至揚州。
仲威殊無行意,置酒高會,慶怒曰:“此豈縱酒時邪?我為先鋒,汝當繼後!”上馬,疾馳去。
平旦,出揚州西門,從騎不滿百,轉戰十馀裡,亡騎三人,仲威迄不至。
慶與其下走還揚州,仲威閉門拒之。
慶倉皇墜馬,為追騎所擒。
馬尋舊路歸承州,軍中見之,曰:“馬空還矣,太尉其死乎!”仲威棄揚州,奔興化。
知長驅攻承州,兵馬钤轄王林出城迎敵,不勝,遁。
承州破,金懼慶複歸,遂殺之。
慶在承久,軍食既足,不複斂取于民;王官自京師至者,館谷甚厚,皆按格賦祿;官兵隸承州者,月糧時帛,舉如令給之;至視其徒,是戰士計日廪食,老弱計日受券而已。
金人自浙歸,大寨于天長、六一合間,慶親率衆劫之,得牛數百,悉賤其估,分畀民之力田者。
民懷其惠,亦賴其捍禦以自固。
敵假道于承以攻楚,慶不聽,至是被害。
慶起群盜,其衆多骁隽敢鬥。
慶臨敵勇,亦能以少擊衆。
故慶死,承州遂破,楚勢孤,卒無以抗敵,人皆惜之。
訃聞,贈保甯軍承宣使。
癸未,宣撫處置使張浚複取永興軍。
初,浚之西行也,帝命浚三年而後用師進取。
及是金左監軍昌與宗弼皆在淮東,約秋高南下。
浚度宗弼必将侵東南,議以師分撓其勢。
召諸将議出師,都統制、威武大将軍、宣州觀察使曲端曰:“平原廣野,敵便于沖突,而我軍未嘗習戰,且金人新造之勢,難與争鋒。
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議戰。
”浚不聽。
複以人言浸一潤,不能無疑,乃遣本司主管機宜文字張彬往渭州,以招填楚軍為名,實欲伺察端意。
彬至渭見端,問曰:“公嘗患諸路兵不得盡合,及财物不足以供事。
今張公之來,兵合财備,洛索孤軍深入吾境,我合諸路攻之不難。
今失不擊,若尼瑪哈并兵而來,何以待之?”端曰:“不然。
兵法先較彼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