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 【宋紀九十】
關燈
小
中
大
。
李景直等四人,以上書觀望罪,并編管嶺南。
庚子,宣義郎緻仕程頤卒,年七十五。
熙于書無所不讀,其學本于誠,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标指,而達于《六經》。
動止語默,一以聖人為師。
嘗言:“吾無功澤及人,唯綴緝聖人遺書,庶幾有補耳。
”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淵源所漸,皆為名士,謝良佐、遊酢、呂大臨、尹焞、楊時尤著。
世稱頤為伊川先生。
冬,十月,己未,诏:“士有才武絕倫者,歲貢,準文士上舍上等法。
” 庚申,和賜蔡京《君臣慶會閣落成詩》。
辛酉,蘇州地震。
乙醜,提舉崇福宮張商英,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歸州安置,以臣僚言其罪大責輕也。
己巳,大雨雹。
遼主谒乾陵,獵于醫巫闾山。
閏月,丙戌,以林摅為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鄭居中同知樞密院事。
初,居中自言為鄭貴妃從兄弟,妃家世微,亦倚居中為重,由是連擢至翰林學士,除同知樞密院事。
時妃一寵一冠後宮,于居中無所賴,乃用宦官黃經臣策,以外戚秉政辭,改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
蔡京再得政,居中之助為多,厚責報于京,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于用親。
經臣力抗前說,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間京。
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于黃河,獻以為瑞,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
”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
”帝命棄龜金明池,謂“居中一愛一我”,遂申前命。
乙未,诏:“守令以戶口為殿最。
” 升桂州為大都督府,建鎮州于黎母山心,賜軍額曰靖海,用知桂州王祖道策也。
乙巳,升太原府、鄧州并為大都督府。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蔡京以不及所當食分,率群臣稱賀。
癸亥,诏以“議禮當追述三代之意,适今之宜,《開元禮》不足為法。
今親制《冠禮沿革》十一卷,付議禮局。
馀五禮令視此編次。
” 乙醜,置内外符寶郎。
宋初諸寶,多階石為之。
元豐中,诏依古作天子皇帝六玺,有玉而未成。
元符初,始得玉工之善者琢之,但疊篆而已,玉亦不甚良。
至是得漢傳國玺,實秦玺,乃藍田玉,李斯之魚蟲篆也,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帝獨取其文而黜其玺不用,因自作受命寶,其方四寸有奇。
時又得古小玉印文曰“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者,帝又以其文仿李斯魚蟲作寶,大将五寸,皆為螭紐,其篆則蔡京命其子翛以意敩之,名為鎮國、受命二寶,合先帝六玺,是為八寶,命置官以掌之。
尚書省言:“今禁中已有常用之寶,所用至多,不可改移。
欲鎮國、受命寶皆寶而不用,惟封禅則用之;皇帝之寶,答鄰國書則用之;皇帝行寶,降禦劄則用之;皇帝信寶,賜鄰國書及物則用之;天子之寶,答外國書則用之;天子行寶,封冊則用之;天子信寶,舉大兵則用之;馀皆用常用之寶。
”從之。
己巳,升瀛州為河間府、瀛海軍節度。
戊寅,尚書右丞徐處仁以母憂去位。
南丹州地與宜州及西南夷接壤,世為莫氏所居,自署刺史。
王祖道欲取之,乃誣其酋莫公佞阻東蘭州,不令納土,發兵讨之,擒公佞,以南丹州為觀州。
公佞弟公晟,結溪峒報複,侵掠城邑,殺刺史,蔡京匿不以聞。
特置黔南路,領庭、孚、平、允、從、宜、柳、融、觀九州。
十二月,庚寅,蔡京以功加太尉,進何執中以下官二等,而召祖道為刑部尚書。
祖道在桂四年,厚以官爵金帛挑諸夷,建城邑,調兵鎮戍,辇輸内地錢布鹽粟,無複齊限。
地瘴疠,戍者十亡五六,實無尺土一民益于縣官。
時廣西轉運副使張莊與祖道表裡,遂以代其任。
祖道、莊既鑿空超取顯美,由是龐恭孫、趙遹、程鄰相與效之,邊壤益多故矣。
癸巳,以江甯、荊南、杭、越、洪、福、潭、廣、桂并為帥府。
丁酉,置開封府府學。
己亥,以婉容喬氏為賢妃。
是歲,秦鳳旱。
京東水,河溢,遣官振濟,貸被水戶租。
廬州雨豆。
乾甯軍言黃河清,逾八百裡,凡七晝夜,诏以乾甯軍為清州。
涪州夷駱世葉等内附,以其地為珍、承二州,知州龐恭孫誘之以來也。
太廟齋郎方轸上書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懷不道,專以紹述之說為自媒之計,内而執政、侍從,外而帥臣、監司,無非其門人親戚。
京每有奏請,盡作禦筆行出,語人曰‘此上意也’;明日不行,又語人曰‘京實啟之也’。
善則稱己,過則稱君,必欲陛下斂天下之怨而後已。
自元符末陛下嗣服,忠義之士,投匦者無日無之。
京分為邪等,黥配編置,不齒仕籍,則誰肯為陛下言哉!京又使子攸日以花石禽鳥為獻,使陛下不知天下治亂。
臣以為京必反也,請誅京以安天下!”诏宣示京。
京請下轸獄,竟流嶺南。
遼放進士李石等百馀人。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大觀二年(遼乾統八年) 春,正月,壬子朔,受八寶于大慶殿,大赦天下,文武進位一等。
蔡京表賀符瑞。
乙卯,以婉儀劉氏為德妃。
己未,太尉蔡京進太師,加童貫節度使,仍宣撫。
庚申,進封京兆郡王桓為定王,蜀國公構為廣平郡王。
戊寅,徙封向宗回為漢東郡王,向宗良為開府儀同三司。
改封趙懷德為順義郡王、昭化軍節度使、河南蕃部總領。
以河南蕃将緬什羅蒙為節度觀察留後,賜名趙懷忠。
河東、河北盜起。
遼主如春州。
二月,甲申,置諸路曹掾官。
丙戌,歸州安置張商英移峽州居住。
甲午,诏建徽猷閣,藏《哲宗禦集》,置學士、直學士、待制官。
以婕妤韋氏為修容。
三月,庚申,班《金箓靈寶道場儀範》于天下。
戊寅,賜上舍生十三人及第。
門下中書後省左右司言:“檢會今年正月一日赦書,‘元祐一黨一人,懷一奸一睥睨,報怨不已,公肆诋誣,罪在宗廟者,朕不敢貸。
其或情輕法重,例被放棄;或非身自犯,因人得罪;或志非誣謗,言有近似;或本緣辨理,語涉譏讪;或止因職事,偶涉更改。
凡此之類,不據元貶責罪犯,審量其情分輕重等第,取情理輕者,與落罪籍,甄叙差遣。
’今将元編類冊内依詳赦文,看詳到孫固等四十五人。
”诏除孫固、安焘、賈易外,馀江出籍。
又,看詳到葉祖洽等六人,诏并出籍。
诏:“監司歲舉所部郡守二人,縣令四人,赴三省審察。
” 夏,四月,辛巳,手诏以追述先王寓馬于農之意,募人給地免租牧馬。
行之期年,熙河頗見就緒。
凡縣鎮寨關堡官銜内,并帶管句給地牧馬事,佐官同管句,庶使人人各知任責。
丙申,遼封高麗國王俣為三韓國公。
甲辰,童貫遣統制官辛淑獻、馮瓘等複洮州。
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亥,以複洮州
李景直等四人,以上書觀望罪,并編管嶺南。
庚子,宣義郎緻仕程頤卒,年七十五。
熙于書無所不讀,其學本于誠,以《大學》、《
動止語默,一以聖人為師。
嘗言:“吾無功澤及人,唯綴緝聖人遺書,庶幾有補耳。
”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淵源所漸,皆為名士,謝良佐、遊酢、呂大臨、尹焞、楊時尤著。
世稱頤為伊川先生。
冬,十月,己未,诏:“士有才武絕倫者,歲貢,準文士上舍上等法。
” 庚申,和賜蔡京《君臣慶會閣落成詩》。
辛酉,蘇州地震。
乙醜,提舉崇福宮張商英,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歸州安置,以臣僚言其罪大責輕也。
己巳,大雨雹。
遼主谒乾陵,獵于醫巫闾山。
閏月,丙戌,以林摅為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鄭居中同知樞密院事。
初,居中自言為鄭貴妃從兄弟,妃家世微,亦倚居中為重,由是連擢至翰林學士,除同知樞密院事。
時妃一寵一冠後宮,于居中無所賴,乃用宦官黃經臣策,以外戚秉政辭,改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
蔡京再得政,居中之助為多,厚責報于京,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于用親。
經臣力抗前說,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間京。
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于黃河,獻以為瑞,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
”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
”帝命棄龜金明池,謂“居中一愛一我”,遂申前命。
乙未,诏:“守令以戶口為殿最。
” 升桂州為大都督府,建鎮州于黎母山心,賜軍額曰靖海,用知桂州王祖道策也。
乙巳,升太原府、鄧州并為大都督府。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蔡京以不及所當食分,率群臣稱賀。
癸亥,诏以“議禮當追述三代之意,适今之宜,《開元禮》不足為法。
今親制《冠禮沿革》十一卷,付議禮局。
馀五禮令視此編次。
” 乙醜,置内外符寶郎。
宋初諸寶,多階石為之。
元豐中,诏依古作天子皇帝六玺,有玉而未成。
元符初,始得玉工之善者琢之,但疊篆而已,玉亦不甚良。
至是得漢傳國玺,實秦玺,乃藍田玉,李斯之魚蟲篆也,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帝獨取其文而黜其玺不用,因自作受命寶,其方四寸有奇。
時又得古小玉印文曰“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者,帝又以其文仿李斯魚蟲作寶,大将五寸,皆為螭紐,其篆則蔡京命其子翛以意敩之,名為鎮國、受命二寶,合先帝六玺,是為八寶,命置官以掌之。
尚書省言:“今禁中已有常用之寶,所用至多,不可改移。
欲鎮國、受命寶皆寶而不用,惟封禅則用之;皇帝之寶,答鄰國書則用之;皇帝行寶,降禦劄則用之;皇帝信寶,賜鄰國書及物則用之;天子之寶,答外國書則用之;天子行寶,封冊則用之;天子信寶,舉大兵則用之;馀皆用常用之寶。
”從之。
己巳,升瀛州為河間府、瀛海軍節度。
戊寅,尚書右丞徐處仁以母憂去位。
南丹州地與宜州及西南夷接壤,世為莫氏所居,自署刺史。
王祖道欲取之,乃誣其酋莫公佞阻東蘭州,不令納土,發兵讨之,擒公佞,以南丹州為觀州。
公佞弟公晟,結溪峒報複,侵掠城邑,殺刺史,蔡京匿不以聞。
特置黔南路,領庭、孚、平、允、從、宜、柳、融、觀九州。
十二月,庚寅,蔡京以功加太尉,進何執中以下官二等,而召祖道為刑部尚書。
祖道在桂四年,厚以官爵金帛挑諸夷,建城邑,調兵鎮戍,辇輸内地錢布鹽粟,無複齊限。
地瘴疠,戍者十亡五六,實無尺土一民益于縣官。
時廣西轉運副使張莊與祖道表裡,遂以代其任。
祖道、莊既鑿空超取顯美,由是龐恭孫、趙遹、程鄰相與效之,邊壤益多故矣。
癸巳,以江甯、荊南、杭、越、洪、福、潭、廣、桂并為帥府。
丁酉,置開封府府學。
己亥,以婉容喬氏為賢妃。
是歲,秦鳳旱。
京東水,河溢,遣官振濟,貸被水戶租。
廬州雨豆。
乾甯軍言黃河清,逾八百裡,凡七晝夜,诏以乾甯軍為清州。
涪州夷駱世葉等内附,以其地為珍、承二州,知州龐恭孫誘之以來也。
太廟齋郎方轸上書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懷不道,專以紹述之說為自媒之計,内而執政、侍從,外而帥臣、監司,無非其門人親戚。
京每有奏請,盡作禦筆行出,語人曰‘此上意也’;明日不行,又語人曰‘京實啟之也’。
善則稱己,過則稱君,必欲陛下斂天下之怨而後已。
自元符末陛下嗣服,忠義之士,投匦者無日無之。
京分為邪等,黥配編置,不齒仕籍,則誰肯為陛下言哉!京又使子攸日以花石禽鳥為獻,使陛下不知天下治亂。
臣以為京必反也,請誅京以安天下!”诏宣示京。
京請下轸獄,竟流嶺南。
遼放進士李石等百馀人。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大觀二年(遼乾統八年) 春,正月,壬子朔,受八寶于大慶殿,大赦天下,文武進位一等。
蔡京表賀符瑞。
乙卯,以婉儀劉氏為德妃。
己未,太尉蔡京進太師,加童貫節度使,仍宣撫。
庚申,進封京兆郡王桓為定王,蜀國公構為廣平郡王。
戊寅,徙封向宗回為漢東郡王,向宗良為開府儀同三司。
改封趙懷德為順義郡王、昭化軍節度使、河南蕃部總領。
以河南蕃将緬什羅蒙為節度觀察留後,賜名趙懷忠。
河東、河北盜起。
遼主如春州。
二月,甲申,置諸路曹掾官。
丙戌,歸州安置張商英移峽州居住。
甲午,诏建徽猷閣,藏《哲宗禦集》,置學士、直學士、待制官。
以婕妤韋氏為修容。
三月,庚申,班《金箓靈寶道場儀範》于天下。
戊寅,賜上舍生十三人及第。
門下中書後省左右司言:“檢會今年正月一日赦書,‘元祐一黨一人,懷一奸一睥睨,報怨不已,公肆诋誣,罪在宗廟者,朕不敢貸。
其或情輕法重,例被放棄;或非身自犯,因人得罪;或志非誣謗,言有近似;或本緣辨理,語涉譏讪;或止因職事,偶涉更改。
凡此之類,不據元貶責罪犯,審量其情分輕重等第,取情理輕者,與落罪籍,甄叙差遣。
’今将元編類冊内依詳赦文,看詳到孫固等四十五人。
”诏除孫固、安焘、賈易外,馀江出籍。
又,看詳到葉祖洽等六人,诏并出籍。
诏:“監司歲舉所部郡守二人,縣令四人,赴三省審察。
” 夏,四月,辛巳,手诏以追述先王寓馬于農之意,募人給地免租牧馬。
行之期年,熙河頗見就緒。
凡縣鎮寨關堡官銜内,并帶管句給地牧馬事,佐官同管句,庶使人人各知任責。
丙申,遼封高麗國王俣為三韓國公。
甲辰,童貫遣統制官辛淑獻、馮瓘等複洮州。
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亥,以複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