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同治帝妙計選皇後 慈禧後秘議立嗣君
關燈
小
中
大
,一一都挑選停妥。
然後再選皇後,當時慈禧的意思,原要挑選侍郎鳳秀的女兒做皇後,在慈安太後的意思,卻喜歡承恩公崇绮的女兒做皇後,兩後為了這一件大事,又大大的争執起來。
在慈安太後的意思,說崇绮的女兒,面貌既長得美麗,舉動又極其端莊,今年恰好十九歲,比皇上年紀雖然大幾歲,但也很懂得規矩,正可以做皇後;像秀鳳的女兒,年紀隻十四歲,怕不能十分懂得人事,面貌又不大美麗,舉動尤其輕佻,怕不能母儀天下。
這幾句話,觸惱了慈禧太後,說慈安太後又反對她,有意削她的臉,便和慈安大鬧起來。
慈安太後這時早已被慈禧太後的威力壓倒了,見慈禧太後對她咆哮,氣得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慈安想了半日,竟想出一個主意,便對慈禧說道:“咱們兩人都不要争執,這是皇上自己的大事,不如請皇上自己挑選,免得将來有什麼話。
” 慈禧聽了慈安的話,心中暗想皇上是他自己親生的兒子,豈有不聽她的話之理。
當下便派人去請皇帝進來,說起這兩位格格,請皇上自己挑選,皇上因為這兩位格格,平時卻常進宮來遊玩,是見慣了的。
當時皇帝又叫人去召這兩位格格到宮中,兩位格格都奉召而來,拜見過皇帝與兩宮皇太後。
同治皇帝因為兩個太後意思相争不下,在她們二人面前,不便說誰好誰壞,但是皇帝心中,可看中了崇绮的女兒,更不便就脫口而出。
也是皇帝天資聰明,當下想出一條計策,這時正有一宮女,送上一杯茶來,同治皇帝就有了主意,将那杯子茶,故意在地上一潑,便叫崇绮的女兒與鳳秀的女兒,從那潑茶的濕地上走過。
那鳳秀的女兒,怕茶水弄壞了衣服,忙把袍幅兒提起,走了過去;獨有崇绮的女兒,卻大大方方的走過來。
同治皇帝便說崇绮的女兒,能知大體,不失一身份,舉動端莊,可為皇後;鳳秀的女兒,聰明有餘,穩重不及,可為貴妃,便封崇绮的女兒為孝哲皇後,封鳳秀的女兒為慧妃,這是皇帝自己的主意,慈禧太後也不好說什麼。
一時宮内便十分熱鬧起來。
大婚的這一天,開了大清門,把皇後從大清門内擡進。
那慧妃卻于早一日進宮,伺候着皇帝皇後;皇後拜過天地,行過大禮,拜過宗廟,見過兩宮皇太後之後,同治皇帝便升坐正大光明殿,受百官朝賀。
大臣們都朝衣朝冠,行了賀禮,皇帝退朝,回到寝宮。
這寝宮共有三十二間,陳設得十分整齊,皇帝寝宮的後面,便是皇後的寝宮,共有二十四間,留着三間,是給慧妃住的。
皇帝和皇後的寝宮,雖然很為接近,但前後是不相連的。
兩個寝宮,都有一條長廊,通着慈禧太後的寝宮,因為便于帝後往太後處請安起見,這是慈禧太後的主意,吩咐這樣造的。
同治皇帝自娶了孝哲皇後之後,見皇後眉目清媚,舉動端莊,見了皇帝,溫婉而不輕佻,便十分一寵一愛一。
常在宮中與皇後閑談,皇後又是熟讀唐詩的,皇帝随便讀出一句來,皇後便接下去背誦如流,皇帝越發喜一愛一她;那慧妃卻與皇後不同,一性一情十分輕佻,有時皇帝到她房裡去,她便做出千嬌百媚的樣子來,笑聲不絕,後來被皇後知道了,便傳谕吩咐慧妃放穩重些。
那慧妃仗着西太後挑中的人,也不拿皇後放在心裡,依舊是谑一浪一調笑,背地裡還在慈禧的面前,說皇後許多壞話。
慈禧太後,原是不歡喜皇後的人,被慧妃進了許多讒言,更沒有好臉嘴待皇後了。
皇後被太後常常的訓責,真是一肚皮的冤枉,無人可訴。
虧得東太後卻十分疼一愛一她,常把她傳進宮去,安慰她幾句。
慈禧太後又常對同治皇帝說,皇帝不該常在皇後宮中,緻荒了朝廷的政事,這幾句話說得皇帝大不高興。
率一性一正宮也不到,西宮也不到,便終年宿在乾清宮中,自己悶極了,便起了一個别号,名叫靜僧。
是說他自己好比和尚一般,再清靜沒有了。
這時皇帝對于朝中的大事,已漸漸過問,他想到外面去,看看市面上的情形,調查地方的現狀,暗探朝中官吏的行為。
那一天,便換上青衣小帽,裝作書生的模樣,帶了一名小太監,扮作了跟随的仆人,偷偷地出了後宰門。
雇了一輛騾車,直出宣武門外,經過騾馬市大街,走到虎坊橋湖廣會館。
皇帝在騾車上忽然想起曾國藩來,便對太監說道:“曾國藩不是住在湖廣會館嗎,待我進去看看他。
” 小太監遵旨叫騾車停住,皇帝下了車,與小太監走進會館。
找到曾國藩住的院子,見迎面一間房子,房門開着,皇帝便走進房一中,見一個少年,坐在裡面。
見皇帝進來,也不招呼。
皇帝問他尊姓,那少年答了一聲說姓郁。
皇帝又問他是那裡人,那少年答道:“是湖南湘鄉人,中過舉人,到北京來會試的。
” 皇帝又
然後再選皇後,當時慈禧的意思,原要挑選侍郎鳳秀的女兒做皇後,在慈安太後的意思,卻喜歡承恩公崇绮的女兒做皇後,兩後為了這一件大事,又大大的争執起來。
在慈安太後的意思,說崇绮的女兒,面貌既長得美麗,舉動又極其端莊,今年恰好十九歲,比皇上年紀雖然大幾歲,但也很懂得規矩,正可以做皇後;像秀鳳的女兒,年紀隻十四歲,怕不能十分懂得人事,面貌又不大美麗,舉動尤其輕佻,怕不能母儀天下。
這幾句話,觸惱了慈禧太後,說慈安太後又反對她,有意削她的臉,便和慈安大鬧起來。
慈安太後這時早已被慈禧太後的威力壓倒了,見慈禧太後對她咆哮,氣得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慈安想了半日,竟想出一個主意,便對慈禧說道:“咱們兩人都不要争執,這是皇上自己的大事,不如請皇上自己挑選,免得将來有什麼話。
” 慈禧聽了慈安的話,心中暗想皇上是他自己親生的兒子,豈有不聽她的話之理。
當下便派人去請皇帝進來,說起這兩位格格,請皇上自己挑選,皇上因為這兩位格格,平時卻常進宮來遊玩,是見慣了的。
當時皇帝又叫人去召這兩位格格到宮中,兩位格格都奉召而來,拜見過皇帝與兩宮皇太後。
同治皇帝因為兩個太後意思相争不下,在她們二人面前,不便說誰好誰壞,但是皇帝心中,可看中了崇绮的女兒,更不便就脫口而出。
也是皇帝天資聰明,當下想出一條計策,這時正有一宮女,送上一杯茶來,同治皇帝就有了主意,将那杯子茶,故意在地上一潑,便叫崇绮的女兒與鳳秀的女兒,從那潑茶的濕地上走過。
那鳳秀的女兒,怕茶水弄壞了衣服,忙把袍幅兒提起,走了過去;獨有崇绮的女兒,卻大大方方的走過來。
同治皇帝便說崇绮的女兒,能知大體,不失一身份,舉動端莊,可為皇後;鳳秀的女兒,聰明有餘,穩重不及,可為貴妃,便封崇绮的女兒為孝哲皇後,封鳳秀的女兒為慧妃,這是皇帝自己的主意,慈禧太後也不好說什麼。
一時宮内便十分熱鬧起來。
大婚的這一天,開了大清門,把皇後從大清門内擡進。
那慧妃卻于早一日進宮,伺候着皇帝皇後;皇後拜過天地,行過大禮,拜過宗廟,見過兩宮皇太後之後,同治皇帝便升坐正大光明殿,受百官朝賀。
大臣們都朝衣朝冠,行了賀禮,皇帝退朝,回到寝宮。
這寝宮共有三十二間,陳設得十分整齊,皇帝寝宮的後面,便是皇後的寝宮,共有二十四間,留着三間,是給慧妃住的。
皇帝和皇後的寝宮,雖然很為接近,但前後是不相連的。
兩個寝宮,都有一條長廊,通着慈禧太後的寝宮,因為便于帝後往太後處請安起見,這是慈禧太後的主意,吩咐這樣造的。
同治皇帝自娶了孝哲皇後之後,見皇後眉目清媚,舉動端莊,見了皇帝,溫婉而不輕佻,便十分一寵一愛一。
常在宮中與皇後閑談,皇後又是熟讀唐詩的,皇帝随便讀出一句來,皇後便接下去背誦如流,皇帝越發喜一愛一她;那慧妃卻與皇後不同,一性一情十分輕佻,有時皇帝到她房裡去,她便做出千嬌百媚的樣子來,笑聲不絕,後來被皇後知道了,便傳谕吩咐慧妃放穩重些。
那慧妃仗着西太後挑中的人,也不拿皇後放在心裡,依舊是谑一浪一調笑,背地裡還在慈禧的面前,說皇後許多壞話。
慈禧太後,原是不歡喜皇後的人,被慧妃進了許多讒言,更沒有好臉嘴待皇後了。
皇後被太後常常的訓責,真是一肚皮的冤枉,無人可訴。
虧得東太後卻十分疼一愛一她,常把她傳進宮去,安慰她幾句。
慈禧太後又常對同治皇帝說,皇帝不該常在皇後宮中,緻荒了朝廷的政事,這幾句話說得皇帝大不高興。
率一性一正宮也不到,西宮也不到,便終年宿在乾清宮中,自己悶極了,便起了一個别号,名叫靜僧。
是說他自己好比和尚一般,再清靜沒有了。
這時皇帝對于朝中的大事,已漸漸過問,他想到外面去,看看市面上的情形,調查地方的現狀,暗探朝中官吏的行為。
那一天,便換上青衣小帽,裝作書生的模樣,帶了一名小太監,扮作了跟随的仆人,偷偷地出了後宰門。
雇了一輛騾車,直出宣武門外,經過騾馬市大街,走到虎坊橋湖廣會館。
皇帝在騾車上忽然想起曾國藩來,便對太監說道:“曾國藩不是住在湖廣會館嗎,待我進去看看他。
” 小太監遵旨叫騾車停住,皇帝下了車,與小太監走進會館。
找到曾國藩住的院子,見迎面一間房子,房門開着,皇帝便走進房一中,見一個少年,坐在裡面。
見皇帝進來,也不招呼。
皇帝問他尊姓,那少年答了一聲說姓郁。
皇帝又問他是那裡人,那少年答道:“是湖南湘鄉人,中過舉人,到北京來會試的。
” 皇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