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湘西之戰
關燈
小
中
大
一、雙方作戰部署
護國軍湘西一路的作戰任務,按原定計劃,系由貴州入湘,直抵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地區,然後以一部兵力經新化取長沙,迫武漢,另一部取常德,規荊州以指襄一陽一。
雲南護國軍初定的湘西作戰預案,是以第三軍參謀長韓鳳樓率趙鐘奇的第一梯一團一兩個支隊入黔,與黔軍會師後攻取全湘;黃毓成率領挺一進軍由黔省出湘西,直搗武漢。
後由于四川、廣西的戰局發生變化,臨時改變部署①,湘西方面的作戰,主要由護國軍右翼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所率的黔軍第一、二、三一團一①進行。
辛亥革命以後,湖南軍隊幾經更疊,混亂複雜。
1913年底湯芗銘督湘後,又對湘軍裁減整編,解散原有陸軍,按行政區劃成立六個守備區。
每守備區保留陸軍若幹營,設司令一人統率,負責該區防務;另成立一模範營于省城。
1915年夏,又組建一暫編陸軍混成旅(旅長胡叔麒),駐長沙。
雲南起義後,湯芗銘根據袁世凱的命令,将暫編混成旅調往湘西,準備與護國軍作戰。
袁世凱原打算調集重兵,經湘西取道貴州,作為進攻雲南的主要方向。
後改變主攻湘西的計劃,僅命部分“征滇”部隊向湘西運動。
因湘西山高林密,瘴氣襲人,陸路崎岖難行,水路船少水枯,袁軍開進速度異常遲緩。
至1916年2月上旬,抵達沅辰地區的部隊,僅有北洋第三師第五混成旅一部(原駐湘南)和第六師先遣隊四個營,兵力比較薄弱。
二、護國軍進軍湘西 護國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接受進攻湘西的任務後,早在貴州宣布獨立之前,即率所部秘密離開貴一陽一,掩旗疾進。
第一一團一經鎮遠、玉屏秘密進抵湖南晃州(今新晃)城外,第二、三兩一團一也分别向湘邊集結。
護國軍拟分三路,從晃州、漠濱、銅仁三處突破,進攻湘西。
1916年2月2日(農曆除夕)夜,王文華所率之中路部隊乘晃州守敵(僅湘軍一連)不備,突然發起進攻。
湘軍驚慌失措,稍事抵抗,便退守蜈蚣關,護國軍順利攻占縣城。
次日拂曉,護國軍繼續推進,猛攻蜈蚣關。
前湘省鎮遠道尹林炳華,率湘軍一部和北洋軍第五混成旅兩營在蜈蚣關恃險頑抗。
護國軍晝夜強攻,于4日下午克蜈蚣關,斃敵八十餘人。
護國軍初戰獲勝,軍心振奮,王文華乘勝揮兵繼進,直一逼一沅州;同時令右路吳傳聲第三一團一由黎平、天柱攻下洪江後,立即向中路靠攏,與第一一團一鉗擊沅州。
吳傳聲一團一于2月3日發動進攻,順利攻下湘黔邊境據點漠濱、圫口,并于5日攻克黔一陽一(今黔城鎮),6日奪占洪江鎮後,即折赴沅州。
沅州守敵為汪學謙第五混成旅。
晃州、黔一陽一失守,沅州首當其沖。
汪學謙疊電湘西鎮守使田應诏由麻一陽一(今錦和)派兵救援,并哀告湘督湯芗銘說:“職旅兵單分駐,較遠炮兵,察看近日情形,竟有不幸料中之勢。
各處函電紛紛告急,實難措置”①。
湯芗銘手中無兵,隻能以“希力持鎮定,相機因應”①等空話敷衍了事。
2月13日,護國軍第一、三一團一分左右兩路會攻沅州。
戰鬥十分激烈,經夜不息,汪學謙部棄城而逃。
14日午前,黔軍占領沅州。
在此次作戰中,一團一長吳傳聲不幸陣亡。
占領沅州後,王文華令第一一團一二營營長胡瑛率部由沅州北進,配合銅仁方向之第二一團一進攻麻一陽一。
護國軍第二一團一原任一團一長彭文治反對起義讨袁,于戰前棄職潛逃,由盧焘接任一團一長職務。
護國軍開始進攻後,盧一團一由銅仁出發,連克米沙、小坡等邊界據點,一逼一進麻一陽一。
時麻一陽一守敵僅有一營。
該營以一連守城,兩連前出至距城七裡的
雲南護國軍初定的湘西作戰預案,是以第三軍參謀長韓鳳樓率趙鐘奇的第一梯一團一兩個支隊入黔,與黔軍會師後攻取全湘;黃毓成率領挺一進軍由黔省出湘西,直搗武漢。
後由于四川、廣西的戰局發生變化,臨時改變部署①,湘西方面的作戰,主要由護國軍右翼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所率的黔軍第一、二、三一團一①進行。
辛亥革命以後,湖南軍隊幾經更疊,混亂複雜。
1913年底湯芗銘督湘後,又對湘軍裁減整編,解散原有陸軍,按行政區劃成立六個守備區。
每守備區保留陸軍若幹營,設司令一人統率,負責該區防務;另成立一模範營于省城。
1915年夏,又組建一暫編陸軍混成旅(旅長胡叔麒),駐長沙。
雲南起義後,湯芗銘根據袁世凱的命令,将暫編混成旅調往湘西,準備與護國軍作戰。
袁世凱原打算調集重兵,經湘西取道貴州,作為進攻雲南的主要方向。
後改變主攻湘西的計劃,僅命部分“征滇”部隊向湘西運動。
因湘西山高林密,瘴氣襲人,陸路崎岖難行,水路船少水枯,袁軍開進速度異常遲緩。
至1916年2月上旬,抵達沅辰地區的部隊,僅有北洋第三師第五混成旅一部(原駐湘南)和第六師先遣隊四個營,兵力比較薄弱。
二、護國軍進軍湘西 護國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接受進攻湘西的任務後,早在貴州宣布獨立之前,即率所部秘密離開貴一陽一,掩旗疾進。
第一一團一經鎮遠、玉屏秘密進抵湖南晃州(今新晃)城外,第二、三兩一團一也分别向湘邊集結。
護國軍拟分三路,從晃州、漠濱、銅仁三處突破,進攻湘西。
1916年2月2日(農曆除夕)夜,王文華所率之中路部隊乘晃州守敵(僅湘軍一連)不備,突然發起進攻。
湘軍驚慌失措,稍事抵抗,便退守蜈蚣關,護國軍順利攻占縣城。
次日拂曉,護國軍繼續推進,猛攻蜈蚣關。
前湘省鎮遠道尹林炳華,率湘軍一部和北洋軍第五混成旅兩營在蜈蚣關恃險頑抗。
護國軍晝夜強攻,于4日下午克蜈蚣關,斃敵八十餘人。
護國軍初戰獲勝,軍心振奮,王文華乘勝揮兵繼進,直一逼一沅州;同時令右路吳傳聲第三一團一由黎平、天柱攻下洪江後,立即向中路靠攏,與第一一團一鉗擊沅州。
吳傳聲一團一于2月3日發動進攻,順利攻下湘黔邊境據點漠濱、圫口,并于5日攻克黔一陽一(今黔城鎮),6日奪占洪江鎮後,即折赴沅州。
沅州守敵為汪學謙第五混成旅。
晃州、黔一陽一失守,沅州首當其沖。
汪學謙疊電湘西鎮守使田應诏由麻一陽一(今錦和)派兵救援,并哀告湘督湯芗銘說:“職旅兵單分駐,較遠炮兵,察看近日情形,竟有不幸料中之勢。
各處函電紛紛告急,實難措置”①。
湯芗銘手中無兵,隻能以“希力持鎮定,相機因應”①等空話敷衍了事。
2月13日,護國軍第一、三一團一分左右兩路會攻沅州。
戰鬥十分激烈,經夜不息,汪學謙部棄城而逃。
14日午前,黔軍占領沅州。
在此次作戰中,一團一長吳傳聲不幸陣亡。
占領沅州後,王文華令第一一團一二營營長胡瑛率部由沅州北進,配合銅仁方向之第二一團一進攻麻一陽一。
護國軍第二一團一原任一團一長彭文治反對起義讨袁,于戰前棄職潛逃,由盧焘接任一團一長職務。
護國軍開始進攻後,盧一團一由銅仁出發,連克米沙、小坡等邊界據點,一逼一進麻一陽一。
時麻一陽一守敵僅有一營。
該營以一連守城,兩連前出至距城七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