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南疆的收複
關燈
小
中
大
月18日,清軍追至庫車城外,發現大量敵軍。
劉錦棠立即作出三路進攻的部署:命黃萬鵬等率騎兵七營從右路進擊,譚拔萃等率步兵三營繼之;命章洪勝等率騎兵四營由左路進擊,張俊等率步兵三營繼之;劉錦棠自率騎兵從中路進攻,羅長祜率後隊馬步跟進。
戰鬥開始後,敵軍雖遭重創,仍然頑抗,直至羅長祜所率後隊馬步各營趕到戰場時,敵始大潰。
清軍乘勢收複庫車,并追殺數十裡,斃敵近千人。
白彥虎率餘部狂逃,企圖繼續投靠已在喀什噶爾稱王的伯克·胡裡。
清軍此次由庫爾勒出發,日夜兼程,六天之内前進八九百裡,殲敵雖隻千餘,但救出難民約十萬人。
左宗棠随即遣員設置善後撫輯局,辦理各地善後事宜。
10月19日,劉錦棠率軍繼續西進,21日抵拜城,聞白彥虎于20日由此西逃,便決定窮追不舍。
22日淩晨,清軍将士冒着冰霜,不顧困乏,向西急進。
抵達銅廠時,偵知敵軍正在渡木雜喇特河(今木紮提河),清軍立即撲向敵人,斬殺甚衆。
敵人頑抗,白彥虎軍居左,伯克·胡裡軍居右,列陣于上銅廠,“槍炮環轟,連珠不絕”②。
清軍也張兩翼包抄,奮勇沖殺。
副将夏辛酉躍馬突入敵陣,生擒敵右路指揮官,敵軍頓時大潰。
清軍乘勝追殺,直至察爾齊克台(今拜城西南察爾齊)西三十餘裡。
10月23日,清軍師行戈壁,裹糧而前。
敵軍驚魂未定,隻顧狂奔,不複拒戰,清軍遂于24日克阿克蘇城。
接着,一面安一撫拒絕随敵西逃的群衆,一面分兵追擊敵人。
據俘虜供稱:敵人為了分散清軍兵力,自阿克蘇以後分兵兩路,阿古柏軍殘部逃往葉爾羌,白彥虎率餘部逃往烏什。
劉錦棠決定暫舍阿古柏軍殘部,專追白彥虎。
他命黃萬鵬、張俊馬步兩營直搗烏什,調譚慎典、夏辛酉各率騎兵從翼側繞進。
10月26日,在烏什城東擊敗小鄙敵人,次日追至烏什西九十裡的阿他伯什地方,隻見一片戈壁,并無故軍蹤迹。
原來,白彥虎已從間道逃向喀什噶爾。
黃萬鵬等回軍阿克蘇,清軍大隊也已抵達該處。
張曜所部則正由喀喇沙爾向庫車前進中。
(二)收複西四城 清軍于一個月之内馳驅二千餘裡,經過兩次較大的戰鬥,收複了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
這時,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阗、喀什噶爾)的敵人内部已發生重大變化。
和阗的叛軍頭目呢牙斯向清軍請降,當聞知清軍克庫車後,即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
伯克·胡裡聞訊,令其頭目阿裡達什留守喀什噶爾,自率一精一騎五千,前往增援,擊敗呢牙斯,占領和阗。
當伯克·胡裡率兵進攻呢牙斯時,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乘機反正,率數百滿漢兵民占據喀什噶爾漢城。
阿裡達什據回城自保,并約白彥虎圍攻漢城;伯克·胡裡也趕忙回救喀什噶爾。
何步雲等派人到劉錦棠處乞援。
劉錦棠原來計劃先取葉爾羌,當得知喀什噶爾何步雲反正的消息後,認為速克喀什噶爾是當務之急,于是不待張曜全軍到達,便分兵三路前進:一路由餘虎恩等率步兵三營、騎兵二營,從阿克蘇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直趨喀什噶爾為正兵;一路由黃萬鵬率騎兵六營、張俊率步兵三營,經烏什取道布魯特邊境出喀什噶爾西為奇兵,約定于12月18日兩路同抵喀什噶爾,形成包圍之勢;劉錦棠自率馬步各營,經巴爾楚克直搗葉爾羌和英吉沙爾,策應攻取喀什噶爾。
12月17日,餘虎恩、黃萬鵬等部同時到達喀什噶爾,當晚一舉收複該城。
伯克·胡裡、白彥虎等在沙俄的庇護下,分别率殘部逃入俄境。
餘虎恩、黃萬鵬等分途追擊,至邊界而止。
12月21日,劉錦棠親自率領的清軍收複葉爾羌,然後派總兵董福祥率部指向和阗,自率主力于24日收複英吉沙爾,随即前往喀什噶爾。
1878年1月2日(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董福祥部克複和阗。
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區外,全部收複。
在收複南疆西四城的作戰中,清軍以破竹之勢,橫掃敵巢,生俘數千人(内有阿古柏子女八人、阿古柏軍頭目多人、叛軍頭目餘小虎、馬元及反動封建主金相印案子等),繳獲各種開花炮百餘門、戰馬萬餘匹、槍械若幹,取得了巨大勝利。
劉錦棠立即作出三路進攻的部署:命黃萬鵬等率騎兵七營從右路進擊,譚拔萃等率步兵三營繼之;命章洪勝等率騎兵四營由左路進擊,張俊等率步兵三營繼之;劉錦棠自率騎兵從中路進攻,羅長祜率後隊馬步跟進。
戰鬥開始後,敵軍雖遭重創,仍然頑抗,直至羅長祜所率後隊馬步各營趕到戰場時,敵始大潰。
清軍乘勢收複庫車,并追殺數十裡,斃敵近千人。
白彥虎率餘部狂逃,企圖繼續投靠已在喀什噶爾稱王的伯克·胡裡。
清軍此次由庫爾勒出發,日夜兼程,六天之内前進八九百裡,殲敵雖隻千餘,但救出難民約十萬人。
左宗棠随即遣員設置善後撫輯局,辦理各地善後事宜。
10月19日,劉錦棠率軍繼續西進,21日抵拜城,聞白彥虎于20日由此西逃,便決定窮追不舍。
22日淩晨,清軍将士冒着冰霜,不顧困乏,向西急進。
抵達銅廠時,偵知敵軍正在渡木雜喇特河(今木紮提河),清軍立即撲向敵人,斬殺甚衆。
敵人頑抗,白彥虎軍居左,伯克·胡裡軍居右,列陣于上銅廠,“槍炮環轟,連珠不絕”②。
清軍也張兩翼包抄,奮勇沖殺。
副将夏辛酉躍馬突入敵陣,生擒敵右路指揮官,敵軍頓時大潰。
清軍乘勝追殺,直至察爾齊克台(今拜城西南察爾齊)西三十餘裡。
10月23日,清軍師行戈壁,裹糧而前。
敵軍驚魂未定,隻顧狂奔,不複拒戰,清軍遂于24日克阿克蘇城。
接着,一面安一撫拒絕随敵西逃的群衆,一面分兵追擊敵人。
據俘虜供稱:敵人為了分散清軍兵力,自阿克蘇以後分兵兩路,阿古柏軍殘部逃往葉爾羌,白彥虎率餘部逃往烏什。
劉錦棠決定暫舍阿古柏軍殘部,專追白彥虎。
他命黃萬鵬、張俊馬步兩營直搗烏什,調譚慎典、夏辛酉各率騎兵從翼側繞進。
10月26日,在烏什城東擊敗小鄙敵人,次日追至烏什西九十裡的阿他伯什地方,隻見一片戈壁,并無故軍蹤迹。
原來,白彥虎已從間道逃向喀什噶爾。
黃萬鵬等回軍阿克蘇,清軍大隊也已抵達該處。
張曜所部則正由喀喇沙爾向庫車前進中。
(二)收複西四城 清軍于一個月之内馳驅二千餘裡,經過兩次較大的戰鬥,收複了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
這時,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阗、喀什噶爾)的敵人内部已發生重大變化。
和阗的叛軍頭目呢牙斯向清軍請降,當聞知清軍克庫車後,即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
伯克·胡裡聞訊,令其頭目阿裡達什留守喀什噶爾,自率一精一騎五千,前往增援,擊敗呢牙斯,占領和阗。
當伯克·胡裡率兵進攻呢牙斯時,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乘機反正,率數百滿漢兵民占據喀什噶爾漢城。
阿裡達什據回城自保,并約白彥虎圍攻漢城;伯克·胡裡也趕忙回救喀什噶爾。
何步雲等派人到劉錦棠處乞援。
劉錦棠原來計劃先取葉爾羌,當得知喀什噶爾何步雲反正的消息後,認為速克喀什噶爾是當務之急,于是不待張曜全軍到達,便分兵三路前進:一路由餘虎恩等率步兵三營、騎兵二營,從阿克蘇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直趨喀什噶爾為正兵;一路由黃萬鵬率騎兵六營、張俊率步兵三營,經烏什取道布魯特邊境出喀什噶爾西為奇兵,約定于12月18日兩路同抵喀什噶爾,形成包圍之勢;劉錦棠自率馬步各營,經巴爾楚克直搗葉爾羌和英吉沙爾,策應攻取喀什噶爾。
12月17日,餘虎恩、黃萬鵬等部同時到達喀什噶爾,當晚一舉收複該城。
伯克·胡裡、白彥虎等在沙俄的庇護下,分别率殘部逃入俄境。
餘虎恩、黃萬鵬等分途追擊,至邊界而止。
12月21日,劉錦棠親自率領的清軍收複葉爾羌,然後派總兵董福祥率部指向和阗,自率主力于24日收複英吉沙爾,随即前往喀什噶爾。
1878年1月2日(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董福祥部克複和阗。
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區外,全部收複。
在收複南疆西四城的作戰中,清軍以破竹之勢,橫掃敵巢,生俘數千人(内有阿古柏子女八人、阿古柏軍頭目多人、叛軍頭目餘小虎、馬元及反動封建主金相印案子等),繳獲各種開花炮百餘門、戰馬萬餘匹、槍械若幹,取得了巨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