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回 皇太後诏立大阿哥 毓巡撫信奉義和團

關燈
,奴婢受福不淺。

    ”太後喜極,挽住她的脖子,不住嗅她兩頰。

    随向李蓮英道:“你妹一子,不必叫她出宮了,她也很願意跟我作伴呢。

    ”李蓮英忙跪下謝恩,太後異常歡喜。

    每逢吃飯,總叫她侍食的,并且憐念她腳小,特下恩旨,許她随時侍坐。

     六旬萬壽時候,太後的妹一子,醇親王福晉,進來朝賀,太後特賜她坐一位。

    福晉不敢坐,太後道:“我不是為你,你不坐,李大姑一娘一不敢坐,她是漢人小腳,不能久站呢!”福晉怒極。

     但是太後旨意,不敢不遵,略坐一會子,推托身一子不好,退了出來。

    一時開戲,傳旨賞醇王福晉入内聽戲。

    福晉托人回奏,身一子不快,不能陪侍。

    太後道:“偏是我好日子,偏是她病了,怎麼病的這麼湊巧?方才我瞧見她還好好的,難道這會子連聽一出戲都不能夠麼?真是愈老愈嬌一嫩了!尋常人家,姊妹們逢着好日子,也要樂一日呢。

    ”說着,很是有氣。

    就有人把太後發怒的話,告訴了福晉。

    福晉無奈,隻得重行進宮,見李大姑一娘一坐在太後身旁,有說有笑的,正在講說戲裡頭故事呢。

    福晉上前叩見太後,太後道:“你大好了?”福晉道:“還沒有大好,因為老佛爺恩賞聽戲,掙紮着來的。

    ”太後點了頭,也不說什麼,自攜着李大姑一娘一手,聽戲講話。

    福晉見太後待李女這麼親一熱,待自己這麼冷淡,相形之下,不免心裡頭,有些不忿之意。

    聽不到兩出戲,推托更衣,又回邸去了。

    德宗侍在太後身旁,瞧見她一媽一這個樣子,究竟母子天一性一,從此就存了個回護醇王福晉的心思。

     李蓮英送進他妹一子來,原是要效着李延年故事。

    太後喜歡她伶俐,倒也有收納之意。

    示意德宗,德宗僞裝不解。

    一日,太後明非旨意,說李大姑一娘一很賢慧,很溫柔,如果收了她,我也可以舒服好些呢。

    德宗碰頭道:“老佛爺明鑒,我朝家法,滿漢不得通婚。

    不然,像李大姑一娘一這般德容,子臣早已請旨了。

    ”太後見他拿出這麼大題目來,隻得歎了口氣,作為罷論。

    李蓮英大失所望,因此常在太後跟前,有意無意,總講德宗幾句壞話。

    現在見載漪為人和易,就常常替他揄揚。

    大凡一個人的一愛一情,伸于此必屈于彼。

    太後于德宗既然日遠日疏,于載漪自然日親日近,于是廢立之謀,日益緊急。

    載漪的兒子溥俊,太後想把他嗣給穆宗,繼承為皇帝。

    此時李伯相已被逐出總署,閑居在賢良寺裡頭。

    太後怕廢掉德宗,各國要不答應,叫榮祿到賢良寺,跟李伯相商議,叫他密詢各國意思。

    李伯相道:“外國人最講究是體制,我現在閑廢了,就去拜會,他們也不過用私人資格相接待。

    問到國家大事,也未見得肯回答呢。

    倘然放了我外省總督,各國必然來賀,我當乘間詢問他們是了。

    ”榮祿回奏,太後道:“這話也是。

    外省總督,叫他到哪一省去呢?”榮祿道:“康有為、梁啟超創設着保皇會,勢派很是不小,廣東是該逆出身地方,不可不防,李鴻章資格老練,還是派他廣東去了罷。

    ”太後準奏,立刻下旨,放李伯相為兩廣總督。

    一面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俊為大阿哥,起用穆後的父親承恩公崇绮為師傅,迎溥俊入居宮中,命大學士徐桐一體照料。

     葵然各國使臣都到賢良寺來慶賀李伯相,接見之下,伯相就說:“敝國現立大阿哥,行将立為皇帝,君等入賀否?”各國使臣都說:“我們未曾洞悉内情,不知所賀。

    不過現在的皇帝,做了二十多年君主,曆與我們立約。

    現在又立了一個皇帝,把他置身何地呢?”李伯相聽了默然。

     訣國使臣退後,李伯相就到榮祿家裡,把各國隐示不認廢帝之意,備細說了一遍。

    榮祿轉奏太後,太後大怒道:“外國人在這裡,通商傳教,也還罷了,怎麼管起我們家事來?廢掉中國皇帝,又不是廢了外國的皇帝,要他們認不認,真是很沒來由的事。

    ”榮祿道:“疆臣意思裡,不知怎麼樣,老佛爺也應傳個電報去探問探問!”太後道:“倒是你提醒了我,我這幾天竟然氣昏了。

    ”随命拟了電谕稿子,拍了個通電出去。

     不過一日工夫,各督撫的回電,陸續到了。

    江督劉坤一,第一個反對。

    大緻稱說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扶危定傾責任公等。

    其餘各省,有依違兩可的,也有微持異議的。

    太後瞧一個電報氣一回,正在氣一個不已,外面又送進一個電報來,卻是上海紳商經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