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回 剿撚軍僧王殉難 遊都市天子微行

關燈
招軍以期後用。

    荷蒙主恩廣大,賞罰由餘所出,遇事先行後奏,其任不為不重矣。

    丁巳七年秋,诏命回朝,以顧畿輔。

    戊午八年一春一,我主聖明,用臣不疑,且知餘志向,故命往攻江北,協同成天安、陳玉成佐理戰守事宜,永固京都門戶。

    受命之下,兢業自矢,誠恐有負委命之重,安敢妄怨有司之不從!且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誠哉是言也。

    于辛酉十一年秋,安省失守。

    斯時餘有谏議雲:“當茲安省既失,務宜北連張苗,以顧京左。

    須出奇兵,取進荊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廣之時,可圖恢複皖省,俾京門鞏固,此為上策。

    ”奈英王等畏曾國藩如神明,視楚軍為霸虎。

    是以英王不從餘議,遂亂師渡廬,請命自守,複行奏加封餘為遵王。

    遵命與扶王、啟王等遠征,廣招兵馬,早複皖省等情。

    此乃英王自取禍亡,累國之根也。

    又有忠王李秀成者,絕不知機,違君命而妄攻上海。

    不惟攻之不克,且失外國和約之大義,敗國亡家,生死皆由此舉。

    至辛酉歲底,餘偕扶王、啟王,勉強遵照,由廬渡淮。

    那時予知有渡淮之日,終無轉淮之期,是以過五關,越秦嶺,出潼關,于壬戍十二年冬,由鄖一陽一而進抵漢中,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于甲子十四年一春一,由漢中而還師東征,圖解京都重困。

    未果,以緻京都失守,人心散離。

    其時江北所剩無所依歸者數萬,皆是蒙毫之衆。

    其頭目任化邦、牛宏升、張宗禹、李蘊泰等誓同生死,萬苦不辭,請予領帶,以緻報效等情,此乃僧帥好戮無仁之所緻也。

    誠可謂行一不義,死一不辜。

    如此思之,真千古不易之良言也。

    予視此情狀,君辱、國亡、家敗之後,不得已勉強從事,竭盡人臣之忱,而聽天命。

    不料獨立此間數載,戰無不捷,踏雪披霜,以期複都于指日。

    孰意李鴻章者,智足謀多,兵一精一将廣,且能仰體聖化,是以人人沾感仁風不巳。

    餘維才微識淺,久知獨立難持,孤擎難久,是以于丙寅十六年秋,特命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懷王邱遠才前過甘陝,往連回衆,以為犄角之勢。

    當茲大勢至此,無奈天數有定,夫複何言?古之君子,國敗家亡,君辱臣死,大義昭然。

    今餘軍心自亂,實天敗于予,予何惜哉!惟一死以報邦家,以全臣節。

    惟析鑒核,早為裁奪是荷。

    撚軍既平,論功行賞。

    李鴻章以下,盡得加賞謀職。

    不意這麼一來,竟會激起一個好大喜功的英雄來。

    你道是誰?原來就是陝甘總督左宗棠。

    左宗棠見獵心喜,慷慨上書,自請五年工夫,平掉甘陝之亂。

    兩宮太後再無不許之理,立即批準,派他為欽差大臣。

    左宗棠欣然受命,調齊兵馬,戈矛耀日,旗幟迎風,星馳電掣似的去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且說北京朝廷,大小政事都由兩宮太後裁決後,當今天子,倒做了天下第一個清閑自在人了。

    這位皇帝,雖在沖齡,英明得要不得。

    此時慈禧宮裡,最一寵一幸不過,就是太監安得海,阖宮人都稱他做“小安子”,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差不多就是慈禧後。

    宮廷裡除了兩太後,誰也不敢得罪他。

    穆宗卻已知道他一奸一惡,戲嬉時光,常把小刀子斫斷泥人首級。

    小太監問他緣故,穆宗道:“我殺小安子呢!”穆宗很喜歡便衣出遊,安得海當了面并不谏阻,總密密的奏知太後,使他受一頓教訓。

    穆宗探知原委,恨得牙癢癢地,卻又奈何他不得。

     一日,穆宗在宮裡,忽又不自在起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走去走來,總是悶悶的。

    心裡一昏悶,便懶在宮裡,隻想外頭去鬼混,又怕太後知道,要受教訓。

    近侍四名小太監偏又影兒似的寸步不離,到東随到東,到西随到西。

    私心默計,要溜出宮門,總先要這四個兒不阻擋。

    但是跟他們商量,定然不會應允,最好避掉他們眼珠子,不被他們瞧見。

    心生一計,随取案頭瓶中供的兩枝新貢進來絹紮花,向小太監道:“你們替一我走一趟去,這一枝送到東宮裡,這一枝送到西宮裡,說是我獻給太後的。

    ”小太監道:“爺不用獻得,太後一般也有着呢! ”穆宗道:“我怕不知道,我獻上去,盡我自己一點子誠心,快去快去!”小太監道:“我們都去了,誰伺候爺?還是到了東宮,再到西宮吧,留兩人在這裡。

    ”穆宗道:“不用,我橫豎不要什麼,你們去了就回來是了。

    ”小太監道:“爺可别走呢!記得上月,爺把我們支使開了,私自出宮,玩了一鎮日,小安子知道,回過太後,害我們都挨了一頓好打!”穆宗道: “誰又走呢?你們放心去就是了。

    ”小太監還不肯去,穆宗道: “蠢奴!載澄約着今兒打球,朕走了,豈不失掉他興緻?”小太監一想不錯,恭親王的兒子澄貝勒,原約今兒來宮打球呢。

    兩個一班,接了絹花,分頭去了。

    穆宗支使開了小太監,觑人不備,溜出宮門,徑向鬧市走來。

    候館雞鳴,旗亭酒熟,此間景象,自覺别饒風趣,聖心很為欣悅。

    信步行去,不知不覺,早到了一所僧寺,步入山門,逐殿随喜。

    随喜到羅漢殿,忽見一個漢子,全副苦相,滿面窮腔,站在那裡哭泣。

    心裡很為詫異。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