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回 烽火連天乘輿北狩 旌旗蔽野敵騎西來

關燈
話說文宗接到六部九卿科道谏折,遲疑未決,忽内監呈上一折,是副都統勝保軍銜拜發的。

    拆開一瞧,也是谏阻出狩木蘭的,内有兩句驚心動魄的話是:“不可為一二一奸一佞所誤,緻失天下臣民之望。

    ”不禁衷心感動,漸漸意得心回。

    原來這勝保,雖隻是個副都統,勇敢有為,素為文宗倚重,曾經頒給過康熙間安親王所進的神雀刀,副将以下,如有遷延退縮,贻誤軍情,許其先斬後奏,得君之厚,信任之專,僧、惠兩王,猶且望塵弗及,阃外漢臣,更自不足論了。

    此番自河南被召回京,饬令會同貝子綿勳,調帶一萬八旗禁兵,馳赴通州助剿。

    在路得信,一時忠義奮發,拜了此折。

    當下文宗随令軍機拟了一道旨意,其辭道: 近因軍務緊要,需用車馬,紛紛征調,不免啧有煩言。

    朕聞外間浮議,竟有于朕将巡幸木蘭舉行秋狝者,以緻人心惶惑,互相播揚。

    朕為天下主,當此時勢艱難,豈暇乘時觀省?果有此舉,亦必明降谕旨,預行宣示,斷未有乘輿所莅,不令天下聞知者。

    爾中外臣民,當可共諒。

    所有軍裝備用車馬,着欽派王大臣等傳谕各處,即行分别發還,毋得盡行扣留守候,以息浮議,而定人心。

    欽此。

     又命頒發内币銀子二十萬,賞給巡防弁兵人等,人心為之稍定。

     到了八月初一日,警報傳來,說洋兵自河西務徑薄張家灣,離通州隻有數十裡了。

    文宗驚道:“載垣才赴了通州去,桂良、穆蔭也都在那裡,洋人不等開議就進兵,是什麼意思?”原來怡親王載垣、軍機大臣穆蔭奉命赴通州,與桂良同議撫事。

    怡王一爺、穆大臣到了通州,行文照會與英欽差額羅金,約期會議。

    額羅金偏會拿腔做勢,自己不來,遣派參贊巴夏裡,帶了數十名洋人,入城議和。

    初二這日,怡王等與巴夏裡相見,反複譬喻,曲意開導,巴夏裡頑固異常,堅請仍循天津原議,并須邀同法國使臣,共事會商。

    怡王無奈,答應于次日在通州東嶽廟大開會議。

    一到明日,地方官承辦供帳,東嶽廟裡頭陳設一新,外面兵衛森然,氣象很是整肅。

    穆大臣蔭、随員恒棋先到,辰牌時候,怡王一爺、桂中堂也到。

    怡王一到,就問:“英法使臣到了沒有?”穆蔭、恒祺齊回:“尚未。

    ”怡王道:“瞧英人意思,未見就肯就撫。

    ”才講得一句話,門官飛步入報:“莢法使臣到了。

    ”怡王等慌忙出迎。

    隻見前導洋兵,整齊劃一,宛似雁陣一般,落後兩乘綠呢大轎,才是英法使臣。

    轎子擡進大殿方才歇下,出轎瞧時,法國的果然是正使噶啰,英國依舊是參贊巴夏裡。

    見過禮,怡王就命開宴。

    英法兩使坐了客位,怡王桂相坐了主位,穆蔭、恒祺充當翻譯。

    樽俎間談到國事,法使噶啰倒都唯唯應命。

    酒過數巡,食供兩套,巴夏裡攘袂而起,向怡王道:“今兒的事情,須面見大皇帝,以昭誠信。

    但是咱們國裡,除了叩見天主之外,從無跪拜之禮。

    貴王大臣可以答應我們嗎?”怡王默然不答。

    巴夏裡又道:“遠方慕義,要觀光上國已經多時,然賓主之禮,不可不肅,咱們這回觐見,請用軍容吧。

    ”穆蔭就問:“人數幾何?”巴夏裡道:“少了觀瞻有礙,每國領帶二千人,其餘大隊,悉留通州。

    ”穆蔭轉告怡王,怡王聽罷默然,臉上卻露出很不然的意思。

    穆蔭悄語怡王道:“外洋規矩,不回他就要作為默許的,王一爺倒不能不回他一二語。

    ”怡王道:“這件事情,須要請旨定奪,本邸未便專許。

    ”穆蔭轉告巴夏裡,巴夏裡艴然不悅,停了半晌,轉身向恒祺道:“疲乏要睡了,快拿卧具來。

    ”恒棋沒奈何,起身指派從人,排設炕榻,鋪墊被褥。

    巴夏裡見鋪設定當,站起身,向怡王等道:“恕我放肆,隻好睡着領教了。

    ”說畢,随即歪下。

    恒祺、穆蔭輪流着跟他辯論,巴夏裡隻裝睡去了,并沒一辭半語的回答,怡王、桂相面面相觑。

    還是穆蔭謀多智足,想出個法子,請怡王等暫都退去,隻留下恒棋一個兒陪着他。

    不意這一一夜裡,通州城中,就有無數一奸一細,到處窺伺。

    怡王聞報,立遣恒祺到洋營偵視。

    一時回報:“英使額羅金裹甲無待,瞧大勢不很好呢。

    ”一時軍探飛報洋營掌号齊隊,大有撲城之勢。

    怡王道:“了不得!咱們這兒沒有防備,洋兵殺來,可就糟了。

    ”随寫了一封密函,知會僧邸,叫他卷甲星馳,速速來城計議。

     僧王大營,離城隻三五裡,一瞬間就到了。

    怡王接着,告知一切。

    僧王道:“别管他,先下手為強,咱們且把那什麼巴夏裡的,什麼噶啰的拿捕了,一股腦兒解了京裡去,再等他們來是了。

    ”怡王道:“噶啰是法國使臣,一切舉動,尚為恭順,可以免其拿捕,隻把巴夏裡拿下就是了。

    ”僧王應允,立刻傳下軍令:“所有英參贊巴夏裡,并他的随從人役悉數拿捕,休叫走了一個。

    ”此令一下,僧營軍弁,無不勇躍,兩個服侍一個,霎時間巴夏裡并他的随從主人數十名盡都捆縛定當。

    一個藍頂花翎的軍弁搶步請安,喝報:“洋人盡都拿下。

    ”僧王逐一驗看,随命打入囚籠,立時起解。

     這時光,副都統勝保奉旨督師,正與貝子綿勳在京師外城調集京兵,晝夜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