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回 杏花春奉诏宴群芳 葉相國高談驚四座
關燈
小
中
大
你為君,後來忽爾變卦,也是天命。
我死之後,你須格外小心謹慎。
”說到這裡,忽地清醒過來,見站立的是文宗,不禁滿面羞慚。
文宗碰頭道:“太後放心,太後萬歲千秋後,子臣待遇奕訢,一如太後在日。
”太後點點頭,并沒有說什麼。
過不多幾日,駕返瑤池,皇太後大行去了。
一切喪葬,悉如典禮,那也不應細表。
文宗于昆弟之間,克盡悌道,然而想到當年奪儲情事,不免終有點子忿忿。
太後宴了駕,不過十天,就下一道很嚴厲的上谕: 咖親王奕訢,于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着勿用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并開去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缺。
欽此。
在人檐下過,怎敢不低頭。
奕訢此時,除了逆來順受,也沒有别的法子了。
這都是鹹豐五年的事。
一到六年,各省軍務,更是不順手。
三月裡,瓜州、鎮江的太平軍,合攻揚州,揚州被他攻掉。
曾營骁将羅澤南,又在武昌戰沒,安徽甯國府,又被太平軍奪去。
四月裡,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從上海率兵進攻鎮江,在高資地方,血戰而亡。
五月裡,江南大營,又被太平軍打掉,向榮退保丹一陽一。
挨到七月裡,向榮竟至積勞殒命,清朝兵力,頓遭大挫。
虧得南京太平軍各王,自相殘殺,讨飯的不容叫化子。
楊秀清圖謀篡立,要秀全封他做萬歲。
秀全沒法,密召韋昌輝、石達開,叫他們想法子。
韋昌輝憤火中燒,一到南京,就趕到秀清家裡,不問長幼老小,一齊動手,誅盡殺絕。
石達開趕到,已經不及。
達開責問昌輝,昌輝惱羞變怒,竟要手刃達開。
達開是聰明人,知道同類相殘,必沒有好結果,行了三十六着的上着,一走完結。
昌輝大怒,圍住翼王府,把達開家屬全夥兒害掉。
洪秀全見韋昌輝是個天煞星,留着定有禍患,密令秀清死一黨一,把昌輝殺掉。
旬日之間,南京城裡,死掉兩個大王,所以太平軍的聲勢,倒也不見十分漲盛。
清朝各将,都還能夠勉力支撐。
誰料,一到九月裡,廣東地方,竟又掀起極大風波。
原來兩廣總督葉名琛,為人倔強,素不把洋人放在眼裡。
洋官照會到來,碰他的高興,有時略複三言五語,有時竟擱置不複,洋官很是不自在。
然而憚他的威重,也不敢把他怎樣。
這一年平掉東莞匪亂,功高望重,朝廷疊沛殊恩,簡為綸扉之任,先授協辦大學士,繼升體仁閣大學士,官愈做愈高,氣愈老愈盛。
這日,飯後無事,名琛正在簽押房焚香危坐,虔誦那《覺世真經》,忽見軟簾一動,巡捕官探身而入,送進一角文書來。
名琛正眼也不瞧,專誠誦他的經。
那巡捕官直候他念畢了,才敢呈上。
名琛接來一瞧,見是英領事巴夏裡的照會,心裡頭沒好氣,拆開一瞧,原來是為一隻張挂洋旗的劃艇,被水師千總梁國定拿住了,捕了人去。
照會援引條約,稱說“舟人有罪,華官也應行文移取,不應擅行拘捕,何況并沒罪過,請即開釋”等語。
名琛道:“怎麼一回事?我沒有知道呢。
”巡捕官道:“中堂要明白這件事,隻消傳梁弁來轅一問。
”名琛點點頭,立命巡捕傳去。
一時傳到,名琛叫入,梁國定行過禮,票道:“劃艇上十三名,都是逃犯。
這一夥逃犯,仗着洋人腰子,高扯,了洋旗,大刺刺地駛進省河來。
中堂不知,近來省中劃艇,都到香港去領洋票,領着了洋票,就算是外國船,偷私走稅,無所不為,本國關卡,哪裡敢問他一聲半語。
這一艇逃犯,标下原有幾個認識的,這回上去查問,非但不服,洋人出場,倒說标下不應查問。
标下氣不過,就叫兵士們動手,拔掉了那面洋旗,拘獲了那夥逃犯。
”名琛搖頭道:“本國官不應查問本國人,那不昏了天黑了地嗎?就照和約,也不過知會他們一聲是了。
從沒有明文,說本國官不應查問本國人的。
”随問這十三名逃犯,獲住之後,問過供沒有。
梁國定道:“問過幾堂,已經有七個人,招供認罪。
”名琛又問了幾句别的話,随道:“你退下去。
這一件事,本閣部堂自有辦法。
”梁國定去後,名琛就與幕友們商議,定出一個
我死之後,你須格外小心謹慎。
”說到這裡,忽地清醒過來,見站立的是文宗,不禁滿面羞慚。
文宗碰頭道:“太後放心,太後萬歲千秋後,子臣待遇奕訢,一如太後在日。
”太後點點頭,并沒有說什麼。
過不多幾日,駕返瑤池,皇太後大行去了。
一切喪葬,悉如典禮,那也不應細表。
文宗于昆弟之間,克盡悌道,然而想到當年奪儲情事,不免終有點子忿忿。
太後宴了駕,不過十天,就下一道很嚴厲的上谕: 咖親王奕訢,于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着勿用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并開去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缺。
欽此。
在人檐下過,怎敢不低頭。
奕訢此時,除了逆來順受,也沒有别的法子了。
這都是鹹豐五年的事。
一到六年,各省軍務,更是不順手。
三月裡,瓜州、鎮江的太平軍,合攻揚州,揚州被他攻掉。
曾營骁将羅澤南,又在武昌戰沒,安徽甯國府,又被太平軍奪去。
四月裡,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從上海率兵進攻鎮江,在高資地方,血戰而亡。
五月裡,江南大營,又被太平軍打掉,向榮退保丹一陽一。
挨到七月裡,向榮竟至積勞殒命,清朝兵力,頓遭大挫。
虧得南京太平軍各王,自相殘殺,讨飯的不容叫化子。
楊秀清圖謀篡立,要秀全封他做萬歲。
秀全沒法,密召韋昌輝、石達開,叫他們想法子。
韋昌輝憤火中燒,一到南京,就趕到秀清家裡,不問長幼老小,一齊動手,誅盡殺絕。
石達開趕到,已經不及。
達開責問昌輝,昌輝惱羞變怒,竟要手刃達開。
達開是聰明人,知道同類相殘,必沒有好結果,行了三十六着的上着,一走完結。
昌輝大怒,圍住翼王府,把達開家屬全夥兒害掉。
洪秀全見韋昌輝是個天煞星,留着定有禍患,密令秀清死一黨一,把昌輝殺掉。
旬日之間,南京城裡,死掉兩個大王,所以太平軍的聲勢,倒也不見十分漲盛。
清朝各将,都還能夠勉力支撐。
誰料,一到九月裡,廣東地方,竟又掀起極大風波。
原來兩廣總督葉名琛,為人倔強,素不把洋人放在眼裡。
洋官照會到來,碰他的高興,有時略複三言五語,有時竟擱置不複,洋官很是不自在。
然而憚他的威重,也不敢把他怎樣。
這一年平掉東莞匪亂,功高望重,朝廷疊沛殊恩,簡為綸扉之任,先授協辦大學士,繼升體仁閣大學士,官愈做愈高,氣愈老愈盛。
這日,飯後無事,名琛正在簽押房焚香危坐,虔誦那《覺世真經》,忽見軟簾一動,巡捕官探身而入,送進一角文書來。
名琛正眼也不瞧,專誠誦他的經。
那巡捕官直候他念畢了,才敢呈上。
名琛接來一瞧,見是英領事巴夏裡的照會,心裡頭沒好氣,拆開一瞧,原來是為一隻張挂洋旗的劃艇,被水師千總梁國定拿住了,捕了人去。
照會援引條約,稱說“舟人有罪,華官也應行文移取,不應擅行拘捕,何況并沒罪過,請即開釋”等語。
名琛道:“怎麼一回事?我沒有知道呢。
”巡捕官道:“中堂要明白這件事,隻消傳梁弁來轅一問。
”名琛點點頭,立命巡捕傳去。
一時傳到,名琛叫入,梁國定行過禮,票道:“劃艇上十三名,都是逃犯。
這一夥逃犯,仗着洋人腰子,高扯,了洋旗,大刺刺地駛進省河來。
中堂不知,近來省中劃艇,都到香港去領洋票,領着了洋票,就算是外國船,偷私走稅,無所不為,本國關卡,哪裡敢問他一聲半語。
這一艇逃犯,标下原有幾個認識的,這回上去查問,非但不服,洋人出場,倒說标下不應查問。
标下氣不過,就叫兵士們動手,拔掉了那面洋旗,拘獲了那夥逃犯。
”名琛搖頭道:“本國官不應查問本國人,那不昏了天黑了地嗎?就照和約,也不過知會他們一聲是了。
從沒有明文,說本國官不應查問本國人的。
”随問這十三名逃犯,獲住之後,問過供沒有。
梁國定道:“問過幾堂,已經有七個人,招供認罪。
”名琛又問了幾句别的話,随道:“你退下去。
這一件事,本閣部堂自有辦法。
”梁國定去後,名琛就與幕友們商議,定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