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興傳

關燈
高季興,字贻孫,陝州硖石人。本名季昌,到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後,為回避莊宗的廟諱“莊”而改“昌”名為“興”。小時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中做事,梁太祖以李七郎為養子,賜李七郎姓朱,名友讓。梁太祖曾經看見高季興寄身于仆隸之中,他的耳朵和面相與他人有些不同,就命朱友讓收養他做兒子。梁太祖以高季興為牙将,高季興慢慢地學會了騎馬射箭。唐朝天福年間,唐昭宗李晔被迫駕駐岐下,梁太祖包圍鳳翔時日已久,大家都說要撤軍回去,隻有高季興勸谏阻止,這件事記載在《太祖本紀》中。不久終于将唐昭宗迎回京城長安,昭宗賜高季興為迎銮毅勇功臣、檢校大司空、代理宋州刺史。後跟随梁太祖平定青州,改為主持宿州事務,遷任颍州防禦使,梁太祖令他恢複他的原姓高氏,擢升為荊南兵馬留後。荊州從唐僖宗乾符年以後,戰火交集,市井城邑破敗不全,高季興招聚流離失散的人民,逃亡在外的人民回歸故土恢複舊業,梁太祖嘉獎高季興,就授給他符節和斧钺。梁太祖開平年間,高季興在朗州打敗雷彥恭,被加封為平章事。荊南城以前沒有外城牆,高季興開始修築外城牆,于是向人民征收沉重的賦稅,招聚亡命一黨一徒,從此以後高季興就不守本份而擅自向吳國、蜀國稱臣,梁太祖漸漸不能控制他,就因便封他為渤海王。高季興曾經進攻襄州,被孔京力打敗。

    到後唐莊宗平定天下,高季興到洛一陽一朝拜稱臣,被加封為兼中書令,當時很多人都請求莊宗扣留他,郭崇韬認為朝廷正向華夏推行信用道義,請求莊宗放他回到藩鎮,高季興急行離去。到襄州,酒喝到酣暢時,對孔京力說:“這一趟有二錯:我去朝拜是一錯,他們放回我是二錯。”及到荊南時,高季興對賓僚将佐們說“:新立國的皇上百戰之後才擁有了黃河以南,對功勳大臣誇耀他曾親手抄錄《春秋》;又豎一起手指說:‘我從手指頭上得到天下。’像這樣那就是功勞全在他一人了,哪裡還有大臣的輔佐之功!而且皇上外出遊樂狩獵十天半月都不回,朝廷内外的人心,将怎麼忍受得了,我可高枕無憂了。”于是增修加固西面相連的城池,以做抵禦敵人的準備。這時梁朝的舊軍大多被高季興招誘,因此士卒逐漸增多,飛揚跋扈的志向堅定了。第二年,被冊封為南平王。魏王李繼岌平定蜀國後,選盡蜀國的珠寶财貨從長江用船運載而下,船到峽口時,正逢上莊宗遇禍被害,高季興攔截船隻全部搶走珠寶财貨。唐明宗李嗣源即位,高季興又請求将夔州、峽州劃為自己的屬郡,皇上開始答應了他的請求,後來朝廷任命刺史,高季興上書朝廷說已經派子弟們臨時主持夔、峽二郡事務,請求不要再任命刺史。不臣服的情狀已經明顯了,明宗诏令剝奪他的官爵。明宗天成初年,命令西方邺起兵收複荊南、夔、峽三州,又派襄州節度使劉訓統率部隊包圍了僞荊南國,以讨伐高季興的罪行,正遇上下大雨,隻好撤軍回師。天成三年(928)冬天,高季興犯腳氣病去世。他的兒子高從誨即位,接連上表認罪,請求恢複對朝廷的職責和貢賦。因此恢複高季興的官爵,谥為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