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殷傳

關燈
王殷,瀛州人。曾祖王昌裔,為瀛州别駕從事使。祖父王光,為滄州教練使,因此以滄州為家。唐朝末年,幽州、滄州大亂,王殷的父親王鹹圭,避亂南遷,因而投奔魏州軍中。王殷自己說出生在魏州的開元寺,長大後參軍,逐漸升為偏将。後唐同光末年,任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因而安家華州。天成年間,調任靈武都指揮使。清泰年間,張令昭占據邺城反叛,王殷跟随範延光讨伐他,王殷帶頭冒着弓矢炮石,首先登上城牆,因功授予祁州刺史,不久改任原州刺史。王殷本一性一謙恭好禮,服事母親因孝順而聞名,每當與别人結交時,來去都要首先禀告母親,母親不答應,王殷就必不往來,即使在軍旅之中,交遊也不蕪雜。當他做刺史時,政事稍為不佳,母親覺察後,就要王殷站在堂前,責問并用棍子打他。

    後晉天福年間,王殷服母喪,不久晉高祖诏令王殷除喪任職,擔任憲州刺史,王殷呈上奏章推辭說:“臣是一位末将,出入對國家都無關緊要。臣本是北地人,遭逢國家戰亂,從小遭遇喪父之痛,靠母親撫養訓導,才得以長大成一人,我不忍心這麼快就脫一下喪服,遠離母親的墳墓,叩請皇上準許我服完母喪。”晉高祖嘉獎他的孝行并答應了他。晉少帝即位,正逢上王殷服喪期滿,便召王殷典掌禁軍,後遷升到奉國右軍都指揮使。

    後漢高祖登上帝位,王殷跟随高祖到邺下讨伐杜重威,王殷與劉詞都身先士卒奮力戰鬥,被箭射中了頭部,很久,才從口中取出折斷了的箭頭,因此漢高祖表彰他。乾佑末年,遷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遙任夔州節度使,遇上契丹侵犯邊境,派王殷領兵屯守澶州。到李業等人作亂時,漢隐帝下密诏令澶州主帥李洪義謀害王殷,李洪義怕事情不能成功,反将事變告訴王殷,王殷與李洪義共同派人到邺都,請周太祖郭威赴京平定内亂。王殷跟從太祖平定京師,被授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太祖即位,任王殷為天雄軍節度使,加封為同平章事,依舊典掌禁軍。王殷赴任鎮守,讓侍衛司局跟從,凡黃河以北各鎮有戍守部隊的地方,都受王殷的指揮。又在民間千方百計搜括财富,太祖聽到後厭惡他,因而派使者告訴他說:“我離開邺都時,倉庫儲存了不少财物,您與國家同為一體,随您要多少都取傍您,何必擔心缺少财富呢。”廣順二年(952)夏天,太祖征讨兖州回來,王殷在路旁迎拜,太祖賜宴後就走了。當王峻犯罪法辦後,太祖派自己的兒子飛龍使郭從誨前往邺都,令他口頭傳告王峻的罪惡,以安王殷的心。廣順三年秋,因永壽節上表請求進京谒見太祖,太祖雖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又怕王殷圖謀不軌,旋即派使者去阻止他。何福進在鎮州,一向憎惡王殷的專橫,何福進入朝時,摘錄王殷的一陰一私上奏太祖,太祖于是懷疑王殷。同年冬天,因為不久太祖将在南郊祭天,王殷從藩鎮進京朝見,太祖令他依舊負責朝廷内外的巡邏警衛。王殷進進出出,跟随的部下不下數百人,又因為他儀态身材威武偉岸,看見他的人無不懼怕。一天,王殷急匆匆入宮上奏說:“郊祭就在眼前,軍民大量聚集,臣在城外設防警備,請酌量增撥士兵武器,以防備發生不測之事。”太祖為難。這時,朝廷内外都因為太祖患病,走路都逐漸艱難,長久不上朝聽政,而又迫近郊祭大禮,王殷有威脅皇上的勢頭,都為之擔憂。太祖于是竭力扶病坐在滋德殿,等王殷進來問候時,就令抓住他,立即下令流放他,等他出了都城,又立即殺了他,大家心裡才安定。

    這年春末時,邺城寺廟中懸挂着的鐘斷了繩子掉下來,又有火光從幡旗上出現。王殷入京朝見時,邺都人在離亭為他餞行,王殷上馬時腳踩空了馬镫,翻下來摔倒在地,人們都驚愕認為不吉利,後果然遭禍。太祖又立即令澶州主帥鄭仁誨趕赴邺都,王殷的二兒子是衙内指揮使,不出來迎候拜見,鄭仁誨誅殺了他,把王殷的家屬遷往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