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偷投奔邺軍。
二十一日早晨,隐帝策馬來到玄化門,劉铢在門樓上,問隐帝身邊人說“:兵馬何在?”即射擊隐帝身邊人。
隐帝回避,與蘇逢吉、郭允明到西北邊村莊,郭允明知道大事已完,即殺死隐帝,當時隐帝年二十歲。
蘇逢吉、郭允明都自一殺而死。
這天,郭威從迎春門進城,各軍大肆搶掠,煙火四起,第二天天晚才安定。
前滑州節度使白再榮被亂兵殺害,吏部侍郎張允從屋上掉下摔死。
郭威進入京城後,命有關官員将隐帝靈柩遷往太平宮。
有人說可依魏高貴鄉公舊例,以公的禮儀葬他。
郭威說:“我在戰亂之中,不能保衛皇上,以至于此,如果再加貶降,别人将怎樣說我!”于是下令擇日舉行哀祭。
樞密使郭威因為禍起蕭牆,晉室宗廟無人奉祀,便率群臣候見太後,請她确定繼位之人,又說:“開封尹劉承勳,是高祖的一愛一子,請立他為繼位之君。
”太後告訴說承勳長期生病瘦弱,不能維持自身,郭威與衆将請求看看承勳的日常生活,到看見後,才相信,于是商議立高祖的侄子、徐州節度使劉斌貝為君。
二十六日,太後诰令有關部門擇日準備禦駕奉迎劉斌貝即皇帝位。
當天,派前太師馮道等前往徐州奉迎。
郭威因新君未到之時,萬事不可暫停,于是率群臣請太後臨朝,太後诰答應允。
以宣徽南院使王峻為樞密使,右神武統軍袁山義為宣徽南院使,陳州刺史李谷臨時主持三司事務,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為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鎮州、邢州飛報,契丹寇犯氵名州,攻下内丘縣。
當時契丹永康王兀欲率領部族分兩路入境,内丘城小但堅固,契丹進攻它,五天都沒攻下,敵人受傷很多。
當時有官軍五百人,在城中防衛,攻擊急切時,官軍投降了敵人,敵軍屠戮全城而去。
二十七日,樞密使郭威上奏,左軍巡查到飛龍使後贊的口供,供認與蘇逢吉、李業、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等同謀,令散員都虞候奔德等下手殺害了史弘肇等人。
臨時開封府尹劉铢供認,朋附李業為亂,屠一殺将相家屬。
劉铢等依照诰旨處置,與蘇逢吉、郭允明、閻晉卿、聶文進首級,一并割下懸挂在南北街市,抛棄他們的一屍一首。
二十八日,黃河以北各州飛報,契丹深入内地。
太後诰令說:“王室多變故,邊境不安甯,内難難平息,外寇又猖獗。
據北方奏告,強敵橫行,接連發兵,未曾平定,須動用上将,暫時出征。
當令樞密使郭威統率大軍,及早籌劃撲滅,其他軍國衆務,暫交宰臣窦貞固、蘇禹王圭,樞密使王峻等商量主持,在京馬步兵士,委托王殷總管。
” 十二月一日,郭威領大軍北征。
陝州李洪信報告,馬步軍都指揮使聶召、奉國指揮使楊德、護聖指揮使康審澄等,與節度使判官路濤、掌書記張洞、都押衙楊紹京力等,同心謀反,全被殺死。
僅康審澄夜中放火斬關,奔回京師。
此前,朝廷因各道方鎮都是武臣,不懂政治,他們的都押衙孔目官,在三司軍将内選拔有才智的人補任,藩帥們不高興,因而李洪信趁朝廷多故,誣告加害他們。
十八日,派宰相蘇禹王圭及朝臣十人,前往宋州迎接繼位新君。
十九日,樞密使郭威到達澶州時,何福進以下及各軍将士,扶擁郭威請他做天子,當天南回。
郭威上奏太後,說被各軍所迫而班師。
二十七日,郭威到達北郊,駐軍在臯門村。
二十九日,奉太後诰令,命樞密使、侍中郭威監國,朝廷内外衆事,全由監國處理。
此前,樞密使王峻因為湘一陰一公劉斌貝已在宋州,擔心聽到澶州兵變後,劉斌貝身邊發生變亂,即派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領七百騎兵前往保衛。
二十六日,太後诰令說:“不久前,樞密使郭威,志在安定社稷,議立君主,因徐州節度使劉斌貝,是高祖的近親,故立為漢室嗣君,于是前往徐州,召赴京師。
雖然诰命已行,然而軍心不附,天命在北方,人心不向東,故當改變當初所立,使他順應鎮守藩鎮的命運。
劉斌貝可降授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官爵,封為湘一陰一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
” 第二年正月五日,太後诰令,奉符印一柄一寶給監國郭威,可讓他即皇帝位。
周太祖郭威登上帝位,奉漢室太後為母,遷到西宮,上尊号叫昭聖太後。
本月十五日,周太祖與百官到停放隐帝靈柩的太平宮,服喪祭奠,停止上朝七天。
又诏令太常确定谥号叫隐。
于當年八月二日,又派前宗正卿劉臯護衛靈車,具辦儀仗,将隐帝葬在許州一陽一翟縣的颍陵,置神主于高祖的寝宮附祭。
隐帝姿貌白皙,眉目清秀,未即位時,目光閃爍不定,涎液鼻涕不停,即帝位之後,馬上就沒有了這副神态,到内亂将起,神态又恢複如初。
隐帝從關西平定之後,逐漸驕佚輕慢,但畏懼大臣,尚不緻放縱無度。
後與聶文進、郭允明、後贊等人輕近而失尊,相信他們的邪說,以至于失敗。
高祖征伐邺城時,一天,隐帝對郭威說“:我夜裡夢見你變為驢子,背着我上天,在離開你後,你立刻變為龍,丢下我南去,這是什麼征兆呢?”郭威拍手而笑,夢境成真,哪裡又是偶然的呢!
二十一日早晨,隐帝策馬來到玄化門,劉铢在門樓上,問隐帝身邊人說“:兵馬何在?”即射擊隐帝身邊人。
隐帝回避,與蘇逢吉、郭允明到西北邊村莊,郭允明知道大事已完,即殺死隐帝,當時隐帝年二十歲。
蘇逢吉、郭允明都自一殺而死。
這天,郭威從迎春門進城,各軍大肆搶掠,煙火四起,第二天天晚才安定。
前滑州節度使白再榮被亂兵殺害,吏部侍郎張允從屋上掉下摔死。
郭威進入京城後,命有關官員将隐帝靈柩遷往太平宮。
有人說可依魏高貴鄉公舊例,以公的禮儀葬他。
郭威說:“我在戰亂之中,不能保衛皇上,以至于此,如果再加貶降,别人将怎樣說我!”于是下令擇日舉行哀祭。
樞密使郭威因為禍起蕭牆,晉室宗廟無人奉祀,便率群臣候見太後,請她确定繼位之人,又說:“開封尹劉承勳,是高祖的一愛一子,請立他為繼位之君。
”太後告訴說承勳長期生病瘦弱,不能維持自身,郭威與衆将請求看看承勳的日常生活,到看見後,才相信,于是商議立高祖的侄子、徐州節度使劉斌貝為君。
二十六日,太後诰令有關部門擇日準備禦駕奉迎劉斌貝即皇帝位。
當天,派前太師馮道等前往徐州奉迎。
郭威因新君未到之時,萬事不可暫停,于是率群臣請太後臨朝,太後诰答應允。
以宣徽南院使王峻為樞密使,右神武統軍袁山義為宣徽南院使,陳州刺史李谷臨時主持三司事務,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為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鎮州、邢州飛報,契丹寇犯氵名州,攻下内丘縣。
當時契丹永康王兀欲率領部族分兩路入境,内丘城小但堅固,契丹進攻它,五天都沒攻下,敵人受傷很多。
當時有官軍五百人,在城中防衛,攻擊急切時,官軍投降了敵人,敵軍屠戮全城而去。
二十七日,樞密使郭威上奏,左軍巡查到飛龍使後贊的口供,供認與蘇逢吉、李業、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等同謀,令散員都虞候奔德等下手殺害了史弘肇等人。
臨時開封府尹劉铢供認,朋附李業為亂,屠一殺将相家屬。
劉铢等依照诰旨處置,與蘇逢吉、郭允明、閻晉卿、聶文進首級,一并割下懸挂在南北街市,抛棄他們的一屍一首。
二十八日,黃河以北各州飛報,契丹深入内地。
太後诰令說:“王室多變故,邊境不安甯,内難難平息,外寇又猖獗。
據北方奏告,強敵橫行,接連發兵,未曾平定,須動用上将,暫時出征。
當令樞密使郭威統率大軍,及早籌劃撲滅,其他軍國衆務,暫交宰臣窦貞固、蘇禹王圭,樞密使王峻等商量主持,在京馬步兵士,委托王殷總管。
” 十二月一日,郭威領大軍北征。
陝州李洪信報告,馬步軍都指揮使聶召、奉國指揮使楊德、護聖指揮使康審澄等,與節度使判官路濤、掌書記張洞、都押衙楊紹京力等,同心謀反,全被殺死。
僅康審澄夜中放火斬關,奔回京師。
此前,朝廷因各道方鎮都是武臣,不懂政治,他們的都押衙孔目官,在三司軍将内選拔有才智的人補任,藩帥們不高興,因而李洪信趁朝廷多故,誣告加害他們。
十八日,派宰相蘇禹王圭及朝臣十人,前往宋州迎接繼位新君。
十九日,樞密使郭威到達澶州時,何福進以下及各軍将士,扶擁郭威請他做天子,當天南回。
郭威上奏太後,說被各軍所迫而班師。
二十七日,郭威到達北郊,駐軍在臯門村。
二十九日,奉太後诰令,命樞密使、侍中郭威監國,朝廷内外衆事,全由監國處理。
此前,樞密使王峻因為湘一陰一公劉斌貝已在宋州,擔心聽到澶州兵變後,劉斌貝身邊發生變亂,即派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領七百騎兵前往保衛。
二十六日,太後诰令說:“不久前,樞密使郭威,志在安定社稷,議立君主,因徐州節度使劉斌貝,是高祖的近親,故立為漢室嗣君,于是前往徐州,召赴京師。
雖然诰命已行,然而軍心不附,天命在北方,人心不向東,故當改變當初所立,使他順應鎮守藩鎮的命運。
劉斌貝可降授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官爵,封為湘一陰一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
” 第二年正月五日,太後诰令,奉符印一柄一寶給監國郭威,可讓他即皇帝位。
周太祖郭威登上帝位,奉漢室太後為母,遷到西宮,上尊号叫昭聖太後。
本月十五日,周太祖與百官到停放隐帝靈柩的太平宮,服喪祭奠,停止上朝七天。
又诏令太常确定谥号叫隐。
于當年八月二日,又派前宗正卿劉臯護衛靈車,具辦儀仗,将隐帝葬在許州一陽一翟縣的颍陵,置神主于高祖的寝宮附祭。
隐帝姿貌白皙,眉目清秀,未即位時,目光閃爍不定,涎液鼻涕不停,即帝位之後,馬上就沒有了這副神态,到内亂将起,神态又恢複如初。
隐帝從關西平定之後,逐漸驕佚輕慢,但畏懼大臣,尚不緻放縱無度。
後與聶文進、郭允明、後贊等人輕近而失尊,相信他們的邪說,以至于失敗。
高祖征伐邺城時,一天,隐帝對郭威說“:我夜裡夢見你變為驢子,背着我上天,在離開你後,你立刻變為龍,丢下我南去,這是什麼征兆呢?”郭威拍手而笑,夢境成真,哪裡又是偶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