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質傳

關燈
盧質,字子征,河南人。曾祖盧亻思,曾任唐太原府祁縣縣尉,追贈為右仆射。祖父盧衍,唐刑部侍郎、太子賓客,追贈太保。父親盧望,任唐尚書司勳郎中,追贈太子少傅。盧質小時聰慧過人,善于賦詩做文。十六歲時,陝州主帥王重盈奏請任命盧質為芮城縣令,又任同州澄城縣令。任期滿後改任秘書郎,奔母喪,返回河南故裡。天..三年(906),北遊太原,當時李襲吉在後唐武皇幕府,把女兒嫁給了他。武皇一愛一惜他的才華,诏任他為檢校兵部郎中,兼河東節度掌書記,賞賜绯魚袋。

    武皇去世,他的弟弟李克甯掌握兵權,有繼承帝位的欲一望,盧質與張承業等密謀,共同擁立莊宗李存勖為繼承人,因而有輔佐皇上的功勞。當莊宗四面征伐時,盧質都親随出征。天..十六年(919),改任節度判官、檢校禮部尚書。十九年(922),莊宗将即帝位,任他為大禮使,曆遷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仆射。二十年,拜為行台禮部尚書。莊宗稱帝後,想任他為宰相,盧質一性一情疏放飄逸,不一愛一居于高位,堅決推辭,得免。不久,以本官兼任太原尹,充北京留守事,未赴任,又改任戶部尚書、知制诰,充翰林學士承旨。

    同光元年(923)冬天,跟随莊宗平定大梁,臨時主管租庸事務,一個多月後随莊宗建都洛一陽一,旋即诏令他臨時主管汴州軍府事務。當時孔謙掌握大權,志在聚斂,多次發文到汴州,按民戶征收絲絹,盧質堅辭相争,事情雖然沒有辦成,但當時輿論非常贊賞他。不久又改任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知制诰、翰林學士承旨,又賜予論思匡佐功臣名号。碰上複試進士,盧質以“後從谏則聖”為文題,以“堯、舜、禹、湯、傾、心、求、過”八字為韻,按舊有賦例用韻當為四平四仄,盧質所出韻字卻五平三仄,因此大為有識之士所譏笑。

    天成元年(926),诏任為特進、檢校司空、同州節度使。當時宰相馮道賦詩餞别,詩中有警句說:“視草北來唐學士,擁旄西去漢将軍。”儒學之士都認為這是盧質的榮耀。第二年,改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加封檢校司徒。三年(928),入朝任兵部尚書,主管太仆卿事務。四年(929),進封開國公。長興二年(931),授檢校太保、河一陽一節度使,不久,移鎮滄州,又入朝任右仆射。當秦王李從榮獲罪時,他奉诏臨時主管河南府事務。應順初年,升為檢校太傅,正式任河南尹,後改任太子少師。清泰末年,任右仆射。晉高祖登上帝位,盧質因患小病而分管洛一陽一裡宅。少帝即位,任太子太保。天福七年(942)秋天,在洛一陽一去世,時年七十六歲。追贈太子太師,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