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義傳

關燈
梁太祖晚年時,猜忌宿将,四次想加害張全義,張全義卑身曲事,将所有家産獻上。

    到梁太祖河朔一戰喪師之後,每月獻铠甲馬匹,以補充其軍隊,再加上他服事勤謹盡瘁事職,找不到岔子加罪,所以最後免于災禍。

    張全義的妻子儲氏,聰明敏捷有才能謀略。

    梁太祖自從柏鄉一戰失敗後,連年親自征讨河朔,懷疑張全義,還有左右旁人進讒言離間,儲氏每次進宮,委曲伸訴道理。

    有時怒不可測,急召張全義,儲氏進見梁太祖,高聲說:“宗..(張全義)隻是一個種田老漢,三十多年來,在洛一陽一城四面開荒砍草,招來百姓供一應軍糧,資助陛下創業。

    現在年齒衰朽,眼看要死的人了,而陛下還懷疑他,是為什麼呢?”梁太祖馬上笑着說:“我沒有惡意,老太太不用多說了。

    ” 莊宗平定梁朝,張全義從洛一陽一進見莊宗,頓首待罪。

    莊宗安慰他很久,因他年老,令人扶着他上殿,賜宴盡歡,下诏令皇子李繼岌、皇弟李存紀等人都把他當兄長看待。

    這之前,天..十五年(918),梁末帝從汴州前往洛一陽一,準備在圓丘祭祀。

    此時莊宗軍攻下楊劉,占領曹州、濮州,梁末帝害怕,急忙返回汴州,祭禮沒搞成,然而法物都在。

    到這時,張全義便上奏說:“請陛下就便巡幸洛一陽一,我已做了郊禮的準備。

    ”第二天,發文任張全義複為尚書令、魏王、河南尹。

    第二年二月,郊祭禮結束,任張全義為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改封齊王,兼領河一陽一。

    以前,朱氏梁朝的供一應費用,全出自河南府,其後孔謙侵削張全義的權力,中官各領内司使務,有的強奪張全義的田園居室,張全義全都進獻上。

    四年,撤河南尹職,授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尚書令。

    此時趙在禮占據魏州,都軍進讨沒有成功。

    明宗被衆多小人離間迷惑,端居私第。

    張全義卧病時聽說有變亂,憂懼不食,在洛一陽一家中死去,享年七十五歲。

    天成初年,冊贈太師,谥号為忠肅。

     張全義曆任守太師、太傅、太尉、中書令,封王,封邑三千戶。

    所領方鎮有洛、郓、陝、滑、宋等州,三次臨河一陽一,二次領許州,内外官有二十九任,做河、洛尹正共有四十年,位極人臣,善保自身到頭吉祥平安的,隻有他一人而已。

    張全義樸實大度,求根本務實際,從戰士起家而忘卻功名,尊重儒業而樂于善道。

    自家不是士族出身,但獎一愛一士族人家,開幕府征求賢士,一定要求有實際名望。

    屬地封邑補充官員,不使用胥吏差役。

    位極王公之尊,不穿绫羅绮衣,信仰佛教道教,而不沉溺于左道邪門。

    像上面這些,别人都以為難以做到。

    自莊宗到洛一陽一,投奔者都走捷徑求得恩一寵一,張全義不改往日行為,隻是盡誠心而已。

    言事的人認為梁太祖是世代仇人,應破燒其棺材,隻有張全義上奏章申述道理以止之,議論者稱贊他。

    劉皇後曾随莊宗到他家裡,對莊宗說:“我幼年時遇戰亂,失去父母,想拜張全義為義父。

    ”莊宗同意。

    張全義跪下頓首說:“皇後是萬國之母儀,古今沒有此事,我無地自處。

    ”莊宗再三敦促,不能免此事,于是受劉後之拜。

    此事既然不是他的願望,君子們也不非議他。

    然而張全義從小在軍中成長,樸實遲滞,凡是百姓打官司告狀的,他以先訴者為得理,因此人多冤枉失真,為時議所非。

    又曾對河南縣令羅貫惱恨,通過劉皇後向莊宗說羅貫的壞話,使羅貫無罪而死,一屍一體暴露在府門,冤枉之一聲,遠近相傳,這也是良玉中微小的瑕疵。